数学课堂中有效追问的教学策略
2017-09-20翁永强
摘 要:数学教学中,如何使课堂更加吸引学生,如何有效开展数学课堂,这些都是数学教学中的难题。高效率的课堂不仅能减轻教学压力,也能够激发学生们的扩散性思维。有效追问是数学课堂中重要手段,它能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但是在当今的教学中还不成熟。有效追问不仅要求教师站在专业的角度去思考,还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课堂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机智教学但也需要学生的自主思考。
关键词:数学教学;有效追问;教学策略
一、 追问概述
就有效追问的概念来说,它是数学课堂的一种提问模式,它面向全体学生,然后点名回答。而有效的提问也有一定的技巧。第一,问题的提出要发散,不能局限在固有的知识体系中;第二,有效的提问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最后,有效追问的对象要有区别,不能千篇一律。追问的过程中,要给学生一定的反应时间,学生不一定能一次性回答出完整的答案,这时教师要循序渐进补充问题,直至学生有了补充思路。这也就是有效追问的大致过程。有效追问为那些不知道答案或者回答答案片面的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模式,其形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 发现式追问
发现式追问简言之就是发现问题,然后根据此问题,展开一系列追问。这是数学课堂的一种常见方法。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机会以便他们提出问题,然后通过进一步的指导和启发,让他们完成独立思考……随着问题的不断深入,学生能在问题的思考中快速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 辩论式追问
辩论式追问的开展比较有局限性,因为有些问题本身没有可辩性。在数学课堂中,要“抛砖引玉”,再者就是提出的问题是教学内容的关键或者说是与前面的知识有着鲜明的对比。这样学生可以对这些关键点、对比点、矛盾点展开辩论。在辩论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活跃氛围,在重点的时候加以强调和指导。
(三) 补充式追问
数学本来就是源于生活的一门科学。在数学课堂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生活经验,提出自己的所见所想,然后再与教材内容相结合,进行补充式提问。补充式追问可以让学生们很容易找到与自己兴趣契合的答案,带着这种新颖的眼光去拓展补充。这要求教师准确把握教学要求,紧紧围绕数学课堂主题展开。补充式追问能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灵活,使数学课堂更加活跃。
二、 数学课堂中有效追問的教学策略
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追问对教师有一定的要求,问题的提出不仅要体现教师对整体内容的把握,还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层次感和可探究性。在课堂中,要掌握好节奏,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类型的问题、不同的情况进行机智的追问,控制好学生的思维扩散,不要太偏离课堂,也不能太局限,这样才能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
(一) 由浅入深,于思维“关键处”追问
很多时候,学生容易受课本知识的局限,对数学知识和一些概念只停留在浅层面,其思维特征往往表现为肤浅的、孤立的。此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进行高深层次的追问,让学生慢慢去探索,于思维“关键处”发问,深入数学问题的本质,最终获得问题的解决,对数学知识掌握也能更加的水到渠成。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分类”时,教师将三角形遮住只有露出一个锐角,让后引导学生思考:
师:为什么这个三角形可能是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也有可能是钝角三角形。
生1:因为直角三角形有两个锐角,所以有可能是直角三角形。
生2:因为锐角三角形都是锐角,所以有可能是锐角三角形。
生3:因为钝角三角形也有两个是锐角,所以有可能是钝角三角形。
基于学生上述正确的认识,教师继续展开“追问”如下:
师:如果露出的这个角是直角或者钝角,那么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呢?
生:是直角肯定就是直角三角形,是钝角一定钝角三角形
师(继续追问):为什么同样都是只有一个角可见,有的可以直接判断出图的类型,有的却无法直接判断呢?
此时,教师的最后一个“追问”引发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起来,在思维的过程中逐渐将问题引向深入,最后获得对三角形本质特征的深刻认知与理解。事实证明,在知识的关键点发问,在问题的关键处设问,在思维的关键处追问,使得问题有了思维,思维有了方向,从而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学生在追问过程中也能获得不一样理解和领悟。因此,教师应重视此种策略的有效运用。
(二) 及时纠正,给予科学性指导
提出问题时,学生不一定能够及时回答出全面的答案,也有可能出现答案错误。这时,教师要根据这些“错误”,追问其错误的根源,纠正学生的思维型错误,这样能使学生的思考更有价值。就教育科学规律而言,学生的“错”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教育资源。所以,当出现问题对话错误时,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巧妙地给予科学性指导。数学课堂上,批评错误不如以“错”为营,用这些错误进行有效追问,引导学生自主纠错,以达到反省的目的。自我反思永远比别人指正更有效,也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知识的精髓。通过有效追问,学生在错误中找到了正确的知识出口,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就会有这种纠正意识。例如,在教学“小数乘以小数”这节时,教师发现部分学生做1.35×0.4这道练习题时,有的答案是“5.4”,有的结题结果是“540”,由此可见,学生对小数乘以小数的基本算理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基于此,教师展开一系列的“二度追问”:
师:小数乘以小数的计算结果与两个因数相比较,有什么显著的特点?(一经教师追问,很多做错题的学生恍然大悟)
生1:乘积一定比任何一个因数都要小。
生2:老师,我算出来是5.4肯定是错的。
生3:我是540,也不对。
此时,教师继续展开追问:
师:这个算式的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乘积应是几位小数?
就这样,在教师步步追问过程中,将学生思维引入思考,并从中发现“错误”,并重新审视问题解答方法,最终对本节知识点形成深刻的理解和有效掌握。
三、 结语
数学课堂的有效追问是适应教育改革的最真实体现,“有效性课堂”也是师生的共同追求。总之,有效追问离不开教师的教学功底和课堂教学的效果这两方面,它能够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也是挖掘学生探索精神的一种方式。所以,在数学课堂,抓住教学重点和重要教学环节,进行有效追问,能让学生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使传统的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袁红霞.小学数学教师课堂理答策略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5.
[2]温建红.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3]孟俊.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有效追问的探究[J].数学教学通讯,2017(24):19-21.
作者简介:
翁永强,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溪坂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