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专家化及其辅助条件研究

2017-09-20华向理

魅力中国 2017年13期
关键词:辅导员高校研究

华向理

摘要:高校辅导员专家化水平建设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针对性的找出高校辅导员专家化建设的制约因素,探索辅导员专家化建设的辅助条件,夯实基础,以创新发展、共享发展和开放发展为着力点破解辅导员发展难题,凝练辅导员职业价值,注重学科交叉和强化学术研究,不断促进辅导员队伍专家化建设,对于不断深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专家化;辅助条件;研究

自1953年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正式确立之后,为了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普及和深入,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国家针对辅导员队伍建设先后相继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和《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等一系列文件,各高校结合文件精神在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上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曾明确提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放心是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辅导员作为高校内涵式建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内涵式建设必须走专家化建设道路,以专家化建设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一、高校辅导员专家化建设制约因素

(一)社会对辅导员职业认识的不足

高校辅导员作为一种职业,其工作的本质就应该体现其持续性、长期性、稳定性和广泛的社会认可行,但是一直以来辅导员工作却受到社会的“非职业”化看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收录的一千多中职业中找不到辅导员相关职业类别,2004年劳保部最新发布的86个新职业中也没有把高校辅导员作为一门社会职业列出来,由此可见,辅导员收到了“非职业”化的对待。甚者,在社会上,人民跟多的是认识班主任这一概念,对于辅导员没有太多的了解,觉得管理大学生就应该是班主任的工作。而在高校的四大职能“培养人才、科学研究、传播知识、服务社会”中,关于辅导员工作性质几乎也联系较少,大部分高校在政策和制度上跟多的倾向于教育和科研,在人才队伍的引进、培养和建设中也没有把学生管理工作同等对待,重视不到位。辅导员工作繁琐,角色多样,也导致了社会对辅导员职业工作的认识不清晰等等也是导致社会对辅导员职业认识不足的因素。

(二)辅导员的培养和发展得不到保障

2015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建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对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辅导员思想政治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工作的多样性和多变性,要求工作必须跟得上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需要。高校辅导员绝大部分比较年轻,工作经验不足,政治敏锐性不强,综合素质和能力不高,这些都是需要及时的开展理论与实践的培训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但是,辅导员工作职责不明确,工作繁琐,事务性工作多,没有足够的时间开展培训,高校也不重视辅导员培养等等这些原因导致了辅导员培训不到位。高校辅导员虽然具有教师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但是由于长期忙于繁杂的事务工作,辅导员的科研少之又少,辅导员也无心于进一步的进修,导致大部分辅导员学历无法上升,职称十几年来都是讲师,甚至是助教,发展受限,慢慢的看不到职业发展前景,职业倦怠明显,没有职业认同感和职业荣誉感。

(三)辅导员价值观缺失和角色>中突

社会对高校辅导员“非职业”化的看待和高校中辅导员队伍发展空间的受限等原因给辅导员自身价值观缺失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具体的表现为辅导员职业的倦怠、缺乏职业荣誉感和职业认同感,没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面对繁重的事务性工作和“24小时工作时间”缺乏科学的看待,无法正确看待自己个人的付出与回报。抗挫能力和抗压能力不强,在实际工作中面对各种挫折和困难,容易产生挫折感和厌倦感。这些都是导致辅导员价值观缺失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了辅导员专家化建设的发展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其次,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扮演者多种角色,也使得辅导员对角色的定位上不明确,常常无所适从,处于角色>中突和模糊中,特别是在职称晋升中该走研究系列还是教师系列评定而徘徊,慢慢的也导致辅导员职业角色人格不健全,导致缺乏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二、高校辅导员专家化建设的辅助条件

(一)学科意识与实践研究

辅导员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具有教师和管理的双重身份。思想政治教育属于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的下属二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面对社会各种思潮特别是西方不良思想的影响,网络媒体的普及等给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调整,如何把握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客观规律和时代的脉搏成为了当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这也充分的表面,辅导员的工作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式方法来解决实际工作的困难,树立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意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工作,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不断促进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发展,以学科的发展和创新提示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注重辅导员工作的知识性和创造性,大力搭建平台,让辅导员在实践和理论的研究工作中不断提高工作成效。

(二)工作规范化与创新性

辅导员队伍的专家化发展决定了辅导员工作在内容上必须规范化,也就是说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术事务管理的范畴内,有科学的职责范围、权限范围、权责明确、职业边界清晰等,要求清楚认识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归属特性,并且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学科化的要求和标准来开展,形成规范化。创新是工作向科学化发展的催化剂,辅导员的工作日新月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变化,这就要求辅导员队伍向专家化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主要包括工作方式方法上的创新和高校队伍辅导员队伍建设和管理制度的创新。制度是专家化发展的保障,高校要把辅导员专家化建设作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关键,创新和完善制度,拓宽辅导员发展道路,强化培训力度,鼓励和支持辅导员不断深造,不断提高辅导员团队整体水平,形成良性竞争环境,提高辅导员职业认同感和社会影响力。endprint

(三)队伍稳定性与规模化

高校辅导员是改革开放后才逐步发展起来的,是为了适应新时期高校的发展需要和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而逐步受到国家的重视,但是社会上对于辅导员这一职业还缺乏认识,也导致了辅导员职业社会认可度低。辅导员工作事务性强,工作繁琐,容易产生疲倦感和职业倦怠感,导致了辅导员队伍稳定性不强。因此,要实现高校辅导员专家化建设,首先必须要实现队伍的稳定性,并且具有一定的规模化,形成团队的形式促进共同的进步和发展。一方面要建立一支自身具备和掌握一定知识和技能,直接致力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工作,并能将其视为为之奋斗的职业;另一方面,要结合各自高校的实际情况,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尊重发展规律和事实,保持辅导员队伍一定的开发程度的基础上,具有基本稳定性,允许合理化的流动,提高竞争性。当然不能使其流动性影响到队伍的稳定性,要维持队伍的流入和流出形成一种递增发展的态势。

三、高校辅导员专家化建设的着力点

(一)以创新发展来激发辅导员的活力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立足发展新要求提出创新发展理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从创新的范围看,有科学技术领域的创新和经济学范畴中的创新,扩展到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在内的全面创新。创新发展体现了当今世界潮流和当代中国发展的新要求。高校辅导员的发展也不例外,辅导员工作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就离不开创新的发展,坚持创新发展理念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辅导员队伍的专家化建设就是要创新理论建设、创新辅导员制度建设和创新辅导员文化建设,让辅导员职业发展平台更宽广,辅导员工作影响力更大。以理论创新促进解决实际工作的困难,促进工作的实效;以制度的创新为辅导员专家化建设提供保障i以文化的创新缓解辅导员职业的倦怠,从而激发辅导员的活力,促进辅导员的专家化建设。

(二)以共享发展来拓展辅导员的资源

辅导员专家化建设,必须坚持共享发展理念,以共享发展来拓展辅导员的资源。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辅导员建设的共享发展能激活辅导员创造的活力、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享发展也是顺应辅导员对其职业的美好向往,能有效缓解职业倦怠。高校在人才队伍培养和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从解决辅导员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问题入手,对于辅导员队伍的诉求和发展必须逐步建立权力公平、机会公平和规则公平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公平保障体系,让辅导员朝着与学校同呼吸、共命运的共同发展方向稳步前进。只有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共享发展理念,才能推动辅导员队伍走向可持续科学化发展的道路,辅导员队伍才能稳定而形成规模化,才能夯实辅导员专家化发展基础,保障辅导员专家化建设的不断深入落实。

(三)以开放发展缓解辅导员职业倦怠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促進辅导员队伍科学化发展的必经之路。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自1953年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首次正式提出并实行以来,辅导员的发展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国家也相继出台《普通高校辅导员建设规定》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2014年3月25日,教育部以教思政[2014]2号文印发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对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从以上文件和辅导员发展的需求出发可以看出,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势在必行,必须要以开阔的视野审视并确定新的发展战略才能满足国家对辅导员发展的需要。辅导员新的发展战略就是辅导员队伍的专家化发展。坚持辅导员开放发展理念,就必须坚持辅导员文化的自信和自觉,以开放发展的理念破解辅导员的职业倦怠,从而促进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高校辅导员专家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注重学科交叉,提高辅导员通识能力

随着《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颁布实施以来,高校的辅导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也不断增强了辅导员职业的认同感,也提升了辅导员的社会地位和学术水平。辅导员工作内容的多样性决定了辅导员必须具备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注重学科交叉促进辅导员专家化建设,主要是指通过不同学科的视野,强调运用与跨越不同的学科理论、方法、观点等来观察、思考、认识和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问题,提高辅导员的通识能力。辅导员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力量,在现今不同学科交叉发展和创新的大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要完成这一光荣的使命和责任,就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大趋势,辅导员队伍的专家化建设亦如此,只有这样才能依托交叉学科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来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现实问题。

(二)强化学术研究,夯实专家化发展基础

理论是实践的先驱,实践是理论的升华。高校辅导员工作是集知识性、理论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工作。良好的学术研究能力是高校辅导员队伍走向能力专业化、工作职业化、身份专家化的必然选择。成为一名专家化型辅导员就,必须强化自身学术研究作为保证,才能夯实专家化发展的基础。高校要在辅导员专家化建设过程中大力为辅导员创建科研平台,鼓励辅导员集合实现工作情况,弘扬辅导员团队文化精神,积极开展学术研究,以工作的理论研究推动实践工作的创新,积极探索和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同时,通过学术的研究,将及时的实践与学生工作中,才能更好的管理、教育和服务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才能一进步推动辅导员工作的思路、方式和方法的创新,始终保持辅导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勇当责任的精神,从而进一步推动辅导员专家化建设。

(三)凝练职业价值,构建激励的发展机制

职业价值是工作的核心价值,也是衡量一项职业的满意度的参考。职业价值的存在是一项职业得意发展的原动力。辅导员工作的满意度、幸福感应在职业的追寻中得以凝练。凝练辅导员职业价值,最根本就是要体现在辅导员的发展上。提高对辅导员发展的关注度,是高校辅导员专家化建设的现实需求,也是辅导员职业价值得以实现的迫切需求。在辅导员队伍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明确辅导员管理和教师双重身份的定位,既要把辅导员队伍作为党政干部选拔的来源,也要鼓励辅导员积极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成为学术者和专家型人才,以其实践的工作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以此为基础才能拓宽辅导员发展空间,畅通发展渠道,使专心于辅导员工作,在工作中认清职业价值,才能畅通专家化发展道路。endprint

猜你喜欢

辅导员高校研究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