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情感教学的实施策略
2017-09-20杨跃辉
杨跃辉
【摘 要】新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情感教学在人文素养的形成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初中语文教学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融入情感因素教育,在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詞】初中语文;情感教学;人文素养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情感教学贯穿于始终,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各种情感的培养,使教学效果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不仅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还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而且还可以完善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时,要注意结合语文情境融入自己的情感,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培养自己的高尚情操。
一、挖掘教材,提高学生的兴趣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都声情并茂,在字里行间表达着作者浓厚的情感,倾注着作者的一腔热忱。在课堂教学时,我们要注意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让学生深入了解课文,产生情感体验,并由此产生兴趣。尤其是有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情感素材,更要与学生的思想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课文美好的情思中受到感染,并充满学习的兴趣。例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描述了一个长大的儿子对父亲的深沉的爱,也透露出父亲所给予儿子的无声关怀。有些情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只有我们深入其中,才能体会到,只有我们经历过,才能深切感悟到其中的内涵。因此,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我首先为学生播放了崔京浩的歌曲《父亲》。当饱含深情的歌声和旋律结束后,学生还都沉浸在一种说不出的情愫当中。这时我要求学生带着一种歉疚、深沉、悲凉的感情去朗读课文,尤其是在阅读父亲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这一段时要加深情感的投入,把作者当作自己,把父亲当作自己的父亲,这样能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文中所表达的父子深情,领会到父亲在生活重压、艰难、无奈之下依然关爱儿子的父子之情。这类文章易于理解,情感深厚,字里行间都饱含情意,会引发学生无穷的联想,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学生能够很快进入文章的情感境界,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中学生的思想和身体都已经趋于成熟,他们正处在对事物看似有自己的见解,实则不是很明晰的状态中,这时候我们应抓住情感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中去感受作者的情感,使学生通过文字与作者达到“心心相印”的境界,受到真情实感的感染,从而在学习课文中受到教育。
二、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地根据需要展现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富有浓郁感情色彩的情境,就能达到“披文入情”,与作者思想感情产生共鸣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依据文章的意境,启发学生联想和想象,准确地把握作者的脉搏,理解其表达的真情实感。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例如根据文章内容引入具有激情色彩的导语,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根据课文需要,制作多媒体课件,让书中的精彩场景重现,可使学生置身于作品所描写的场面、环境、氛围之中,让课堂气氛得到浓烈的渲染。这样就会激发、唤醒和鼓舞学生内心潜在的情感因素,使得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变得高潮不断。这样一来,学生的情感被调动了起来,不仅可使学生乐学,同时也使得教师乐教,从而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三、拓展阅读,丰富情感
初中学生生活的范围比较狭小,生活内容比较单一,阅读就是他们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体验生活方式。因此要使学生的体验更加丰富,就要扩展延伸课内阅读。这样可以冲破他们个人生活的局限,让他们接触到各样的事物,体验到各种的情感,逐渐形成多维、多层的“期待视野”。我们可以以课内阅读篇目为基础,向与课文有关联的篇目拓展,引导学生通过联系、对比,获得比文本更深刻、更丰富且独特的体验。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深入体验文本,还可以提高学生阅读速度,提升学生分析鉴赏的能力,迁移思维的能力,同时拓展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给学生的创造性阅读提供广阔空间。如,《我的叔叔于勒》和《变色龙》虽然是不同国家作家构思出的不同的故事和情景,但是其中的感情色彩和主旨是相通的,都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的金钱关系。还可将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进行比较、联系,或是进行相关作家作品的比较,这样可以大大拓宽学生的期待视野,使其情感体验更丰富,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用真挚的情感打动学生,用愉悦的氛围影响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感染学生,用多变的情境吸引学生,用高尚的人格启迪学生,使师生间情与情得到交融,从而激活学生的个性思维,达到优化的教学效果,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形成学生的健全人格。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