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中所遇到的困难及对策
2017-09-20赵富愈
赵富愈
摘要:伴随着我国科技教育的发展,我们进入了一个民族文化积累,完善,升华的新时代,在新时代的大潮流下,各类基础学科的教育蓬勃发展。同时,教育事业越来越向着年轻化发展。许多初中学校都开展了多门自然科学类课程。作为这些课程的基础,数学进入了一个更为重要的时期。同时,目前我国全面实行课改。本文立足于此背景,探讨初中数学在新课改视角下的革新。
关键词:初中数学;新课改;教学革新
数学是所有自然科学类学科的基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人类对世界的认知过程里,数学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是人类有利的工具。同时,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数学的知识体系越来越完善。内容越来越丰富,无形中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在当今的学校教育中,数学占了很大的比重。同时,数学学科的研究还可以提高综合国力,有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
一、数学的发展和初中数学的概述
数学的发展:数学是一个用来发现世界,了解世界,探索世界的规律进而学会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的学科。从最早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到如今的丰富多样的数学体系,数学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如今依然在不断发展着。早期的数学,还停留在用以计数的层次,主要功能是为生产服务。经过无数前辈的探索之后,数学开始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最初有人提出,世界是由数字创造的,后者又有人利用数学破解了许多世界的奥秘。可见,数学与我们周围的一切都息息相关。追溯数学的发展历史,可大体分为四大时期。第一大时期便是早期的计数和简单的图形认知。第二时期是常量数学时期,在这一时期数学主要分为三个分支,即算数,几何,代数。第三大时期出现了解析几何和微积分。第四时期是现代数学,其中代数,几何的发展较为明显。初中数学的概述:初中数学的内容主要还停留在简单的算术方法和图形的认知解析上。在现代的初中教育中,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在最终的考核中占得比重较大。从学生的发展角度讲,学生在初中时的已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且正处于一个从小学到高中的过渡时期,在这段时间内为他们传授相对之前更为专业,也更加实用的数学技能,可以为将来多门学科的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数学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严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对人格的建立和未来对世界的认知水平都有深远的意义。简单的数学计算也可以培养学生处理事情的条理性。从科学发展的角度,初中时期,正是培养优秀数学人才的黄金时期,处于这个时期的学生记忆力较高,学习能力较强,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较好,所以,这个时期的数学教育对整个数学科学的发展也有很大的积极意义。中国有着数千年的文化底蕴,数学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卓越的成绩。数学科学是否先进,反映的是一个民族是否具备良好探索精神,未来是否会有长足的进步。因此,數学的学习,对国家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新课改在实际教学中的影响
新课改的全称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上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改革遵循基础性,开放性,民主性,个性化的原则,其目的是提高学校的教学效率,更为重要的是,课改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出高素质,高实践能力,能被社会需要的人才。
新课改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体现在师生关系上,在新课改形势下,学生被赋予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可以自由去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老师由选择者变为了被选择者,同时,新课改要求教师在班级管理上要做到人性化,要复有人道精神。所以,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改的一大重要标志,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其次,还体现在教学方式上,不同于以往的教育方式,新课改的风潮下,教师被要求要多角度的解读教材,从中发现不同的意义。在课堂上,也不再是以往的简单传授,而是通过各种课堂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其思维,最终提高授课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数学教学的革新
数学是多门学科的基础,是优秀人才所必备的技能。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数学的应用十分广泛,其中包括各类器材的制造,工业生产等等。新课改应用在数学反面,主要解决了一下几个问题,首先,众所周知,数学具有严谨性,抽象性,高精确度的特点,这就导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将数学的学习过程变得枯燥乏味。同时,因为数学体系的数量太过庞大,且每一部分的内容联系紧密,整个数学学习过程在传统教学中十分复杂,并且,数学的这一特征导致传统教学时教学目标的模糊不清。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在新课改的基础下,初中数学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1)关于课堂内容,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整个数学体系的推进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必须遵循一定的顺序,因此,数学学科的学习也必须遵循这个顺序。有了先前的数学计算方法作为基础,才便于以后的学习。在新课改的带动下,新型的初中数学教学严格按照一定的教学顺序,循序渐进。先着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之后再锻炼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和思维的严谨性。且,由于初中生的认知能力有限,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数学的主干知识,如代数,几何等可以保留,其余的细节可不必扩展,这样有助于提高传授效率。同时,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辩证思维是从14岁,也就是说大概初中二年级时开始萌芽,因此,在课程安排上也要全面考虑。(2)关于理论知识和学习素养的培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统的教学方式喜欢直接传输给学生相应的知识要点,而忽视了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训。就数学而言,所谓知识要点便是各类公式还有定理,但数学学科是一门要求高精确率的学科,要想达到这一要求,相应的计算能力必不可少,计算能力便是数学的学科素养之一。数学知识是前人通过不断的探索发现获得的结论。而数学思维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养成的一种能力。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按以往的教学方式很难培养出有很强数学思维的人才,新课改之后的数学教学,充分利用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把二者相结合,教授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要重视素质的培养,同时,数学思维的建立又要以大量的数学知识为基础,所以,将二者相结合可以在教学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在改革中意义深远。
四、结语
初中数学的教学与新课改的结合,发扬了教育的人性化,高效化。也使数学的体系更加清晰,更加容易被人们接受。特别是在初中这个数学思维萌芽的时期,其意义更加重要。所以,数学教学的改革既是响应了新课改,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更是加速了数学学科的研究发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