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典诗文的五种诵读识记法

2017-09-18韦婉秋

广西教育·A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诵读

韦婉秋

【摘要】本文论述诵读经典诗文的五种方法,即教师运用赏图诵文、化整为零、以写促读、首字提示、实物联想等诵读识记法指导学生诵读经典诗文,有助于学生充分汲取经典诗文中的精华,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

【关键词】经典诗文 诵读 识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8A-0087-02

诵读经典古诗文是学生传承中国经典文化的重要途径,为了保持诵读的积极性,学生要对诵读充满动力,把诵读经典变成一种习惯,一种学习方式。教师要通过灵动多样化的诵读方法,激发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热情,让学生在灵活生动的诵读活动中厚实积累。心理学家希修教授说过:“普通人只用了自己实际记忆能力的10%,其余的90%都被浪费了,原因在于违反了记忆的自然法则。”也就是说,学生采用什么方法进行识记,直接对诵读记忆经典诗文产生重大影响。在学习、生活中,教师要有方法、有技巧地指导学生进行诵读记忆,提高经典诵读的效率。

一、赏图诵文

经典诗词的韵味、意境、节奏感很鲜明,每一首诗歌就是一首歌、一幅画。教师组织学生诵读经典诗词时,要让学生从诗词中获得多方感知,达到熟读成诵,牢牢记忆经典诗词,可以采用“赏图诵文”的形式帮助学生诵读,把诗文的意思通过画面表现出来,再配以诗意的音乐,将诗词文字以听觉、视觉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的大脑呈现立体化的具体物象,经典诗词的诗意、情景在画面和音乐的作用下生动、具体起来。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诵读经典诗词,自然而然读出味道、读出意境、读出情感。这样的诵读方法,学生就像在画景中吟诗,在乐曲中抒情,美好而愉悦的感觉助力于学生的记忆。如学习晚唐诗人罗隐的《蜂》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诵读前,出示蜜蜂采蜜的画面,让学生观察说出图面的意思:在百花盛开的春天,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忙碌地采集花粉。学生了解大意后对诗句进行诵读背诵,教师指点提醒学生背诵“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在诵读中呈现诗文的画面情境,让学生在感性的认识中诵读诗文,使诵读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赏图诵文”也可以让学生把创作图画和诵读诗文结合起来,就是学生根据自己对诗词的理解通过绘画表现出来,既可以感受绘画乐趣,又在二次创作中加深对诗文的理解。经典诗文语言鲜活,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想象进行创作,如“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这些诗句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幅幅优美的图画,学生给这些诗文配图,画出精美的插图,再看着自己的画作进行诵读,就会为记忆插上翅膀,收效颇丰。

二、化整为零

经典诗文中有些作品篇幅过长,不利于学生诵读,如果把长篇变为短篇,学生的诵读识记就更易于操作了。心理学家做过实验,先让学生背诵全篇文章,也就是把课文看作一个整体反复进行背诵,再“分块背诵”,把课文分为若干部分,让学生一个段落接一个段落进行背诵,最后“分整背诵”,把课文分块背诵后,再整体连起来背诵,结果表明,采用最后一种方法背诵的准确性、牢记程度等都比前两种强。因此,教师组织学生诵读,可采用“化整为零”方法,让学生先把诗文朗读几遍,大概感知全诗,再把一篇长文拆分为若干短文,逐句逐段背透彻,熟悉后再回归整体诵记,最后化零为整,把短篇连起来完整背诵,会有更好的效果。如选读《论语》中的《学而篇》时,教师可以“化整为零”,让学生朗读几遍,有了初步感知后第一天背诵:“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第二天背诵:“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第三天背诵:“巧言令色,鲜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第四天背诵:“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生用几天时间完成《学而篇》的背诵,再用一天时间把它们重新组合,化零为整、整篇背诵,最后就能熟读成诵。

三、以写促读

常言说,眼看十遍,不如手抄一遍。朱熹说:“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诵读要提高效果,可以让学生在诵读时每读两遍抄写一遍,通过读写结合增强诵读记忆效果。“以写助读”就是充分地调动眼、口、手、脑等感官的多方配合参与诵读,为默写、运用打下基础,提高诵读兴趣,让诵读更有实效性。如文言文《伯牙绝弦》里有些生僻字词不容易掌握,学生在诵读理解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漏字、添字、错字等现象,如“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等这几句出错率很高,诵读效率也不高。教师可以用“以写助读”引导学生练习诵读该文,通过动脑、动手、动眼、动口、动耳,读一句、背一句、写一句、默一句的方法,提高诵读的准确率。教师还可以把古诗文经典诵读与天天书法小练习结合起来,书法老师把《小学生必背80首古诗词》的古诗写成范本,让学生利用“家庭书写小练笔”对教师的诗文帖子进行仿写,这个过程既提高了学生的书写水平,又加深记忆经典诗文。为了调动学生练习书法的兴趣,学校定期举办书法诗词展览,让更多学生在观摩、品读诗词中提高诵读记忆水平。在学校开设的“书法长廊”中,教师定时更换学生书法作品,各班级也可以开辟专门书法作品区,鼓励学生共同创设班级书法文化氛围。

四、首字提示

学生背诵经典诗文时,常常出现突然忘词,想不起下句,无法继续背诵的现象。如果教师及时提醒下句的第一个字,学生又可以接着背下去。根据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采取“首字提示”的方法帮助学生誦读。首字提示就是把诗词每一句的第一个字连起来组成一个句子,当学生全篇背诵“卡壳”时,可以根据这个句子自我提醒。比如背诵诗词《长征·七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学生通过找出句首的第一字,在背诵时把“红、万、五、乌、金、大、更、三”等字串连起来,成句“红万无(五),乌金大更三(山)”,方便自己提醒背诵。这样的诵读方法,可运用于学生对背诵的内容较熟悉,但又处于“夹生期”时将会产生良好的诵读效果。

五、实物联想

古诗文内容不易于背诵识记,很多语句比较拗口,而且学生背诵后容易忘记。为了帮助学生记得快、记得牢,可以采用“实物联想”方法,也就是让学生建立自己的一套实物联想法,根据经典诗词的意思构思出几个事物来,一般不要太复杂,每句联想出五种事物,要求图像清晰,前后不重复。如《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可以想象事物是月亮,月亮初升,月亮姑娘很善良,星星离她很近,细细一看却是很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可以想象事物是白云,白云像个小狗,但是不会叫,形状就像奶嘴尖,教他懂道理,专心才可贵;“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想象事物是青秀山,山的谐音是“三”,“孟母三迁”是挑选邻居,小孩子不学习,就断掉机器的零部件等。实物联想方法相当于给学生的背诵递上“拐杖”,在学生背诵“卡壳”时扶上一把,让其更加顺利地完成诗词诵读。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在小学古诗词经典诵读训练中,笔者重视学生对经典诗文量的积累。学生只有诵读大量的经典诗词,才能充分汲取其精华,浸润语言,达到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方面质的提升。endprint

猜你喜欢

诵读
古诗诵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古诗文诵读研究
不识“文言”真面目只缘身在“剖析”中
《乡愁》课堂教学实录
诵读,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美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