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力与运动”常见问题探微
2017-09-17王红燕
王红燕
高中物理“力与运动”包括静力学、动力学、运动学三个板块,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同样也是学生很容易产生困扰的内容。将力学和运动学结合在一起,体现了知识的连接性,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本文将通过对物体平衡状态、匀变速运动、平抛运动、天体运动内容的讲解,将运动性质与运动过程紧密结合在一起,进而让学生对此部分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为之后学习电场、磁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物体平衡,正交分解
物体的平衡状态一般是作为题目中的条件来让学生解读的,要想研究物体的平衡状态,需要对其进行受力分析,然后找到平衡的条件,再进行正交分解。
例1:把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倾角为?夼的固定斜面上,滑块和斜面表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假设物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就是最大的静摩擦力,重力加速度取g,则( )。
A.物块从静止往下滑动,如果μ>tan?夼,滑块将不动
B.滑块起初有初速度,如果μ C.沿斜面方向去拉物块,让其匀速滑动,如果μ=tan?夼,拉力大小应为mgsin?夼 D.沿斜面方向向上拉物块,使其匀速运动,如果μ=tan?夼,拉力大小应是2mgsin?夼 将滑块由静止释放,如果滑块下滑,说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进而打破了平衡状态,重力的分力为mgsin?夼,那么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μmgcos?夼就要小于mgsin?夼,即μ需小于tan?夼。当给滑块沿斜面向下的初速度,当μ 在平衡问题中,还有一类问题是动态平衡问题。这类题目只要掌握了技巧,就会变得很简单。图中的杆件都是轻杆,并且全是光滑的,在将细绳慢慢往左拉的过程中,两杆之间的夹角?夼就会逐渐减小,此时研究拉力F以及BO杆所受压力的改变。解决的方法就是寻找相似三角形,力FN的边对应的是杆OB的长度,所以大小是恒定不变的。而FN与物体的重力G的合力在逐渐减小,说明拉力F也在逐渐减小。 对物体平衡状态进行研究,需要找寻促使物体达到平衡的各个力,然后去分析力之间的关系,包括方向和大小。学生只有掌握方法,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二、直线运动,变速情景 在高中阶段引入了加速度的概念。运动的物体由于受到力的作用,进而表现出不平衡的状态,速度会不断变化。解决这类问题,需要分析、整理整个过程,配合必要的物理计算来辅助思考,会使问题变得简单。 例2:两物体甲和乙在同一条线路上进行运动,0-0.4s的v-t图如下。如果只有这两物体之间相互影响,那么物体甲与乙的质量之比和图中时间t1分别为多少? 从图像中可以读出一些必要的信息,乙在做匀减速运动,甲在做匀加速运动,在t1的时间内,乙的速度变化量是甲速度变化量的3倍,也就是说a乙=3a甲。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ma,两物体间是存在相互作用的,可能发生的是速度交换,F的大小是相同的,那么就是m甲=3m乙。由图中的条件可以得出,乙的加速度为10m/s2,当速度减为1m/s的时候,需要0.1s,速度就会变为0,所以t1=0.30s。两个物体之间力的作用引起了运动状态的改变。当一个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如“一个木块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受到恒力作用而运动,前方固定有一劲度系数足够大的水平弹簧,当木块接触到弹簧后……”可以想到,在这个过程中,物块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多次改变,需要仔细研究。开始没有接触到弹簧的时候,物块在水平方向只受到F的作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接触到弹簧的时候,物块是有速度的,此时的弹簧开始慢慢压缩,产生与力F方向相反的弹力,此时物块受到的合力还是沿力F的方向,但是在逐渐减小,加速度a也在逐渐减小,而速度v还是在增大。直到弹簧的弹力与力F的大小相同时,物块受到的合力为0,速度达到最大,物块还会继续运动。之后物块所受的合力方向就会与运动方向相反,开始做减速运动,直到速度为0,然后运动的方向就会发生改变。 解决这类问题的时候,每一步都要万分小心,不能急功近利,需要把每次的状态改变都找出来。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进而提高物理学科素养。 三、圆周运动,知识迁移 解决圆周运动问题要紧紧抓住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在分析的过程中深思熟虑。圆周运动是高中物理中非常重要的运动状态,不仅仅会在运动学中考查,在电磁场的综合研究中也会考查,须要学生掌握。 对圆周运动进行研究,需要找出提供向心力的那个力,还需要分析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例3:在水平转盘上有质量为m的物体,当物体到转轴的距离为r时,连接物块和转轴的绳刚好被拉直(绳上的张力为零)。物体和转盘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其正压力的μ倍。当转盘的速度为■和■时,分别求此时绳子的拉力。 当转盘开始转动的时候,首先由摩擦力来提供向心力,如果角速度再增大,细绳就需要有拉力的作用了。比如当转盘的角速度变为■时,首先要考虑由最大静摩擦力来提供向心力,μmg=mw2r,解得w=■,此时绳子不用提高拉力就能满足要求。但是当w变为■时,就需要拉力了,F+μmg=mw2r,解得F=■。而有些问题就需要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有时候是力的分量来提供向心力,而且还要注意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半径,避免步入陷阱中去。 在解决圆周运动的问题时,首先要掌握线速度、角速度、向心加速度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教师应将这些问题的情况总结出来,让学生熟练掌握。 四、天体运动,万有引力 天体运动的知识是高考的必考点,它建立在圆周运动的基礎上,是对圆周运动更深层次的研究。在研究天体运动的时候,要注意分析运动性质。 在“天体运动”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尝试着去推导天体的密度。根据密度公式?籽=■得出V=■?仔R3。然后结合万有引力公式,■=■R,得M=■R3,再将M代入到密度公式里就可以了,其实这就是以前学过的知识的简单结合。学生之所以感觉难,是因为教师将所有的工作都做了,学生对教师太依赖。另外,还有一种过程很简单,但是学生在接触时很难想明白的问题——多星问题。天体之间的运动是遵循万有引力定律的,凭借学过的知识踏踏实实去思考就能解决。比如说“双星问题”,两个天体围绕着它们连线上的一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用彼此的吸引力来提供向心力,角速度是相等的。两个天体之间的距离为r,r=r1+r2。通过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来列公式,G■=m1w2r1,G■=m2w2r2,将式子进行联立就能得出r1=■r,这样问题就能得到解决了。三星、四星问题也是通过同样的思维方式来解决的。 对于天体运动问题,学生必须自己动手才能弄清思路,单纯地记结论是不可能将知识理解透彻并熟练掌握的。在平时的学习中,我要求学生必须认真对待每一道题,不要感觉简单就不动笔。 总而言之,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由于力的存在,物体的运动状态才会发生改变,包含的情况较多,学生容易思维混乱。教师只有将每种情况的思考方式都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动脑思考,才能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