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聚焦:古诗教学提问的核心

2017-09-17董超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秋兴现代文景物

董超

提问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正因如此,提问成为了教学中需要深入研究的领域。下面,笔者以古诗教学中的提问为切入点,以增进古诗教学效益为目标,探寻教学核心规律。先出示《秋兴八首》(其一)的教学简案:

一、知人论世,导入新课。介绍杜甫的生平以及《秋兴八首》的创作背景。

二、初读诗歌,把握大意。1.这首诗歌写了一些什么景物?2.这些景物有何特点?

三、深读诗歌,把握情感。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意欲审议上述教学简案,我们需要分析研究古诗的文体特点。古诗不同于现代文,学生理解起来有较多障碍,同时,它也与文言文有着诸多不同,比较起来,古诗的思想内蕴更凝练。由此,我们至少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理解:首先,古诗教学中的提问与文言文、现代文的提问存在差异,这是认识前提。其次,既然学生对古诗语言在理解上存有障碍,那么古诗教学的首要难点便出来了:学生读不懂。这里值得我们思索的是:学生是不懂部分字词句,还是全部不懂?显然,大多数情况之下,学生不可能无法理解全诗(词)所有内容,而只是对其中部分存疑。如此,提问就应聚焦于学生的不懂之处,而非泛泛而“问”。另外,既然古诗思想内蕴凝练,理解起来难度自然较大,因而在提问环节中,教者一定要注意降低难度,采用“梯度式”“情景式”等方式提问。后面两层属于操作实践内容。综述概言,古诗教学中的提问需要注意“聚焦”,一则聚焦教材、学情,深研教材内容,预设学生的“懂”与“不懂”之处;二则聚焦难度,采用多种方式降低提问难度。这两个维度构成了“有效聚焦”的保证,亦构成了古詩教学提问的核心内容。

基于上述认知,我们再来仔细考量《秋兴八首》(其一)的教学简案,会发现诸多有待修改的地方。上述教学简案的最大问题在于:浮散泛化。几个主干问题,似乎可以应用于任何诗(词)的教学,甚至是散文、小说等现代文的教学,未体现出古诗教学的特点,自然导致古诗教学效益的低下。因而,从“聚焦”的角度,修改后的简案与思路如下:

一、知人论世,导入新课。介绍杜甫的生平以及《秋兴八首》的创作背景。

二、初读诗歌,把握大意。1.读完这首诗后,同学们有哪些字词不懂呢?2.这首诗歌写了一些什么景物?3.这些景物有何特点?

三、深读诗歌,把握情感。1.综合全诗内容,作者表达了哪些情感?2.阅读相关资料(教师提前呈现),“急暮砧”流露出作者哪些独特的情感?

首先,在“初读诗歌,把握大意”这部分,我们需要了解学情,聚焦学情,不要先入为主地以为:对于理解字词大意,学生没有问题。应该增设一个开放式问题:读完这首诗后,同学们有哪些字词不懂呢?然后才是关于景物及特点的捕捉与概括。

其次,在“深读诗歌,把握情感”这部分,既然是“深读诗歌”,一定要探寻字词背后的深意,从此意义而言,“把握情感”所涉及的绝非单纯的情感类型,也会有其他复杂深入的情感内容。这里需要聚焦设问难度,让提问更富层次性与针对性。因而,单纯以“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为主问题,会让教学对话流于形式,偏于浮浅,缺乏深度,此环节估计多数对话会围绕“泪”“孤舟”“故园”而展开,情感会以“孤独”为主线进行串联。这些内容都属于浅层次的课堂交流。这里,我们加入了对“急暮砧”的理解: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这个解释会让人联想到“洗衣”。而我们需要进一步带领学生理解:古代捣衣是指在做寒衣时,捣那些往衣服里填充的丝绵。因为丝绵不捣就会板结,不保暖。捣衣诗反映了征人妇内心绵长的痛苦,与政局动荡和战争频繁紧密相关。所以,杜甫的“孤独”带有家国大义,而非单囿于个人情怀。

从聚焦提问这一内容出发,基于以上思路与认识形成的教学简案,相较于前一教学设计,无论是问题的深度与广度,还是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思维,都更细化与具体,这也将是我在诗歌教学中继续研究与探索的课题。endprint

猜你喜欢

秋兴现代文景物
四时景物皆成趣
专项训练 现代文阅读
忆杜甫-秋兴
写写冬天的景物
秋兴
让概括思维成为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利器”
秋兴
景物描写要准确
高考现代文阅读应关注的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