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

2017-09-16张爱军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31期
关键词:护患层级我院

张爱军

(罗田县第二人民医院,湖北 黄冈 438627)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

张爱军

(罗田县第二人民医院,湖北 黄冈 438627)

目的 研究分层级管理的作用,分析该管理模式对提升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5月医院不同科室的护士72例,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人员综合因素来考虑,如服务年限、职位高低、能力高低等进行分层级管理,对比实行护士分层级管理前后护理质量。结果 实施分层级管理模式后的护理人员综合能力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 通过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调动了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提高了护理质量,降低了意外发生率及护理差错率,建立了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

护士分层级管理;护理;管理质量

目前临床护理中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缺乏,护理工作繁琐及工作量大,未能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工作导致患者满意度低或紧张的护患关系[1]。针对以上情况,我院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尝试,改变目前现状的护理管理模式,对护理人员进行不同级别细分,并规范化、合理化,整合护理队伍配置并加以优化,提高护理团队水平。目前,我院对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还处于试运行阶段,为保证此模式的有效性,现对我院72名护理人员进行实践对象,随后对120例患者为随访对象。实施分层级管理后,护理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得到保障,方法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国医堂等5个随访科室的护理人员72名、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0~43岁,平均年龄(23.6±3.2)岁;职位:护士长:12例,资深护士:16例,普通护士:29例,助理护士:15例;工龄:5例<1年,25例>1年并≤5年,29例≥5年并≤10年,13例>10年;学历:本科8例,大专43例,中专21例。随访患者对象各120例,男65例,女55例,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46.3±11.2)岁,其中神经内科21例,外科18例,妇产科44例,儿科26例,国医堂11例。

1.2 方法

2014年3月~2016年5月,我院初步试运行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方法如下:(1)根据护理人员的职位高低、工龄年限、资历高低、综合能力等划分不同的层级级别,一共分为4级护理层级:1级为助理护士;2级为综合护士;3级为资深护士;4级为护士长。(2)对各层级护理人员进行不同分工,1级人员负责基础护理工作,如:扎针、换药、测量、伤口清洁等护理工作,做好各项基本记录;2级人员负责对1级人员的工作内容进行检查、指导、护理操作手法宣讲、护理级别评估;3级人员以分配工作内容,合理分配护理资源,指导1、2级人员护理工作,指正护理差错事项,并对紧急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4级人员检查、指导3级人员的工作情况,协助解决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缺失,开展护理内部的培训指导,提高各级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及专业素质,减少护理差错率。(3)建立护士分层级管理体系,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力度,由4级人员安排培训,周期3个月一次,培训内容: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护理人员操作手法,疾病症状应急处理方法等。制定考核指标,针对培训后的护理人员统一考核,包括理论与实践知识,不达标者再次培训考核,直到达标为止。(4)根据护士综合能力设置工作权限与待遇,作为资深级护士应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护理会诊、应急能力活动中发挥良好的护理专业性,充分体现分层级的重要性。设置奖惩制度,结合护士职位高低、资历高低、能力高低等为考核指标等确定绩效奖金,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激发护理人员工作热情。(5)采取弹性排班制度,改变传统两班倒模式,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合理调节护理人员工作时间,避免护理人员因工作时间长而疲劳及产生抱怨情绪、增加意外发生率或护理差错率,影响工作质量。

1.3 观察指标

对比护理人员进行不同分工后:护理人员综合能力评分、护理合格率、意外事作发生率及护患争执率,其中护理水平评分主要包括综合护理、环境卫生、应急能力、记录文件、护理手法等,意外事故包括药物输错、摔伤、记录不良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WOKOOL 12.0测试软件统计,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护理整体护理水平评分。实施层级管理的作用,运用此模式后护理人员整体护理水平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护理合率率及纠纷率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护理人员综合能力考评得分(±s,分)

表1 护理人员综合能力考评得分(±s,分)

组别 综合护理 环境卫生 应急能力 记录文件 护理手法实施后 96.8±1.5 97.4±0.6 98.2±1.9 99.3±1.4 96.9±1.7实施前 84.7±1.8 86.2±1.7 88.8±1.6 89.4±1.8 90.2±0.8

表2 护理合格率及纠纷率对比[n(%)]

3 结 论

我国目前的传统护理模式落后,不能满足患者对医疗护理更高层次需求,护理人员以重复机械操作为主,工作积极性不高,护理服务冷漠,未能以患者切身利益为核心,工作量较大,未能合理分配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带不良情绪上岗,使得护患关系日渐紧张,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及应急能力不足,综合各项不良使得医院整体的护理水平滞后,医院应采取有效措施,对护士采取个异针对性辅导,增强护理人员综合能力。

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研究改善,对护理管理工作起到了直接的影响作用,通过对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此模式细化了护理工作内容,对资历高低、能力高的低护理人员做出不同的工作指标,确保了各层级护理人员优先完成工作指标,完成由易到难的护理过程,增强自我成就感[2]。指定考核指标,采取能者上任,护理人员通过良性竞争,相互帮助与配合,资历高的护士辅导资历浅的护理,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有助于护理管理质量的提高,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

医院对所有护理人员进行综合能力考评后,提高了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平衡了护理人员护理能力的差异化,在护理实践中,护理人员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提升综合护理水平,以患者切身利益为目标,不断提高业务知识,减少护患纠纷发生率。

[1] 刘晓辉.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2):121-122.

[2] 夏银兰.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4,(9):249-250.

[3] 李玉琼.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5,(14):166-167.

本文编辑:刘欣悦

R472

B

ISSN.2096-2479.2017.31.144.02

猜你喜欢

护患层级我院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我院顺利迎来2016级新生
任务期内多层级不完全修复件的可用度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