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在乳癌术后上肢肿胀中的应用

2017-09-16秦凌云顾佳英朱凌云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31期
关键词:上肢乳腺癌常规

严 筠,秦凌云,顾佳英,薛 莲,朱凌云,秦 菊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062)

护理干预在乳癌术后上肢肿胀中的应用

严 筠,秦凌云,顾佳英,薛 莲,朱凌云,秦 菊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062)

目的 主要对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中应用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本院进行乳腺癌手术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的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各30例。对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于实验组则需要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的上肢肿胀的发生情况。结果 通过对比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其上肢肿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患者患者的满意度(73.33%)明显低于实验组的满意度(9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乳腺癌手术患者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术后上肢肿胀的发生率,应该进行临床的推广应用。

护理干预;乳癌;上肢肿胀;应用效果

作为临床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乳腺癌近些年来在我国女性中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对女性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一般对乳腺癌患者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但因为手术会对患者的腋窝淋巴系统造成破坏,在术后就较容易出现上肢水肿等并发症,对患者也会造成严重的心理影响,影响预后效果。因此就需要采用有效的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提升临床护理效果,为了解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患者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本院将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患者共60例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本院进行乳腺癌手术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的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各30例。其中,年龄30~66岁,平均(45.3±6.1)岁。两组患者之间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常规组进行常规的基础护理,在患者术后,除了要对患者进行常规的生命体征监测以外,还需要对其引流管进行有效的固定,避免出现引流管脱落的情况,同时还要对其引流液量和颜色进行观察,如果出现异常则需要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同时还需要保证患肢的清洁,避免出现感染。另外,一旦患者有上肢水肿的现象出现,将其患肢抬高,使其淋巴液回流,减轻水肿的程度,并且要使用热毛巾对其患处进行热敷,帮助患者进行血液循环。

在此基础上要对实验组患者进行综合性的护理。首先要进行心理护理,充满耐心和热情的接待患者,帮助患者快速的熟悉医院,同时要对患者进行乳腺癌相关知识的宣教,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使其充满信心的进行治疗。

其次,则需要对患者进行按摩护理,对患肢进行按摩,使其能够进行侧支的循环,帮助淋巴液回流。此外,在进行按摩时,要注意手的力度,从下向上臂进行按揉,2~3次/d,坚持按摩。

另外,进行功能锻炼。在进行手术后的3 d内,使患者每3~4 h内,进行手指以及肘关的节屈伸运动,还需要进行腕关节的活动。在术后的3~7 d,则需要患者进行肩关节的功能锻炼,同时不能进行外展上臂的活动。术后7天,就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进行更多的功能锻炼,帮助患者快速的进行恢复。

1.3 疗效的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术后的上肢肿胀的发生率进行对比比较,并通过问卷调查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其中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患者满意度较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术后上肢肿胀的发生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术后上肢肿胀的发生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的对比情况,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的对比[n(%)]

3 讨 论

女性患者最常出现的恶性肿瘤就是乳腺癌,对女性的生命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威胁,一般临床主要使用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但由于手术会对患者产生较为严重的伤害,对患者生理上会导致其出现上肢肿胀等多种并发症,还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严重的影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和恢复。而致使患者出现上肢肿胀症状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患者的腋下淋巴结被清扫,且其局部的毛细血管以及淋巴管结构被极大程度的破坏,使其淋巴的引流功能消失,蛋白质等在组织间隙中进行留存和积聚,导致患者的上肢出现了肿胀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则需要加强对于乳腺癌患者的术后护理的力度。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对患者进行护理和治疗,则可能导致患者的上肢的部分功能出现消失的情况,最终导致患者出现上肢残废的情况,不仅对患者今后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还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严重的影响,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因此,在乳腺癌患者进行手术之后,就需要对其使用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加强对于患者的基础性护理、心理护理、按摩护理以及帮助患者进行功能训练。通过上述护理模式,不仅能够使患者了解乳腺癌治疗的相关知识,还能够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更好的进行治疗。

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其上肢肿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患者患者的满意度(73.33%)明显低于实验组的满意度(9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给予乳腺癌手术患者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术后上肢肿胀的发生率,应该进行临床的推广应用。

[1] 蔡金凤,宋 蓓,张 仑.分析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06:127-128.

[2] 任甜甜.探讨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04:91-92.

[3] 高亚男,李 靖,徐瑞雪.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并发上肢水肿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6,05:1264-1265.

本文编辑:刘欣悦

R473.73

B

ISSN.2096-2479.2017.31.140.02

猜你喜欢

上肢乳腺癌常规
绝经了,是否就离乳腺癌越来越远呢?
常规之外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乳腺癌是吃出来的吗
胸大更容易得乳腺癌吗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踪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别逗了,乳腺癌可不分男女老少!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别受限于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