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癌化疗患者PICC相关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2017-09-16李晓双徐丽丽张秀芳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31期
关键词:静脉炎导管肺癌

李晓双,徐丽丽,张秀芳

(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山东 济南 250000)

肺癌化疗患者PICC相关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李晓双,徐丽丽,张秀芳

(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山东 济南 250000)

目的 针对肺癌化疗患者PICC相关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相关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肺癌化疗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PICC导管留置术,观察PICC处置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总结护理体会。结果 研究的30例肺癌化疗患者采用PICC方式处置后,其中一次穿刺成功27例,1例穿刺失败(3.33%),2例穿刺感染(6.67%),1例静脉炎(3.33%)。临床进行原因分析后患者皆顺利度过化疗期。结论 肺癌化疗患者使用PICC方法后,降低了其他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也避免了患者多次穿刺静脉的痛苦,延长了静脉血管的穿刺时间,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肺癌患者;化疗;PICC;原因分析;护理体会

肺癌是我国最常见多发的癌症之一,所有癌症中男性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所有癌症的第一位[1]。肺癌是肺叶发生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后不断增长最后影响器官正常运行功能的一种疾病。肺癌的致病因素多与日常生活环境或个人行为、遗传、肺部感染等因素有关。肺癌的首发症状主要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胸闷,其他全身症状有气急发热、消瘦贫血、肺源性骨关节增生等。目前临床上对于癌症的治疗方法有化学治疗、放射治疗以及手术切除治疗等三种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方法为化学治疗,因其他两种治疗方法属于局部治疗,对于人体内的潜在病灶无法进行治疗和灭杀。化学治疗是一种全身性的疗法,通过口服或静脉给药的方式使药物遍布全身大部分器官和组织。静脉滴注化疗药物时,由于治疗是长期性的治疗所以需要经常穿刺静脉,为了避免药物的损失和静脉血管的伤害,临床上现多使用PICC置管术,以减少患者因不断穿刺静脉带来的痛苦,且穿刺成功率高,穿刺部分肢体不受限制。本次实验中观察30例肺癌化疗患者实行PICC置管术后的相关并发症进行原因分析,总结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肺癌化疗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一次穿刺成功27例,1例穿刺失败(3.33%),2例穿刺感染(6.67%),1例静脉炎(3.33%)。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54~87岁,平均年龄(68.75±11.68)岁,患者其他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患者采取仰卧位,选择进行全面检查后确认无误,选择合适的静脉血管,穿刺部位上下15 cm内需要用安尔碘进行皮肤表面的消毒处理,。严格进行无菌操作,使用无菌巾,带无菌手套,选择合适的位置扎止血带后选定位置,将手臂外展70°~90°,肘关节下2~3 cm处进行穿刺,确保有回血后平角进针,松开止血带后撤回针芯。连接导管与针头,将针头缓缓推进静脉约15 cm后分离护套,从导管内推出引入倒丝,再次实验是否有回血,确认导管在血管内后缓慢进药即可。另病人应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且对于化疗患者的一应物品都应该严格消毒,操作更要严谨细致。住院期间要严格控制病人的活动时间,保证患者的充足休息,同时避免导管脱落。除此之外还要经常检查导管的固定与位置,避免穿刺过度药液外渗。

1.3 疗效判定

观察PICC的成功率、术后的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等原因。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PICC置管术后出现了各种并发症,其中27例穿刺成功,1例穿刺失败(3.33%),2例穿刺感染(6.67%),1例机械性静脉炎(3.33%),见表1。

表1 PICC术后的并发症和发生率比较分析

3 讨 论

化学疗法分为根治性、姑息性、术前化疗、腔内化疗和术后辅助性治疗,主要区别于用药的剂量和给药方式。化疗方式多数应用静脉给药的方式,但临床上化疗疗程过长且药物刺激性过大,容易对患者身体造成损伤,所以临床上多数应用PICC置管术(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是在手臂上的外周静脉进行静脉穿刺,置导管直达靠近心脏的大静脉处。PICC主要好处是避免了化疗药物与手臂外周静脉的直接接触,稀释药物,减轻药物对血管的刺激。保护上肢静脉,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一定程度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PICC置管术的并发症有六种:①穿刺失败:人员操作不当;②穿刺感染:进行穿刺后,静脉置管形成直接的感染通道,且由于处于高温潮湿的状态,所以感染几率大大增加;③静脉炎:多次穿刺血管,手套上的滑石粉未清理干净,技术操作不够规范;④穿刺出血或穿刺血肿;⑤导管堵塞:导管质量不够,肢体活动幅度过大导管脱出;⑥血栓形成:操作过程中损伤血管壁,操作前已有血栓形成[2]。

PICC的护理体会主要在于穿刺的医护人员的操作规范与准确性。操作前对患者的凝血机制进行全面的检查,若有凝血功能不良等情况不能进行穿刺,穿刺点也要尽量选择弹性好且直又粗的血管。穿刺前进行消毒,最好是使用双氧水及碘伏二次消毒更为保险。每天用无菌纱布进行包扎。此外还要进行饮食护理和心理护理。导管型号的匹配性要相符,若发生静脉炎的症状,调节滴速后用硫酸镁局部湿敷。固定好导管以及按时查看导管是否在血管内,避免穿刺过度。

对本次实验中所选的30例肺癌化疗患者实行PICC置管术后进行观察,经过分析失败的原因可以看出,除部分非人为因素外,其他均可以通过护理程序的操作规范和准确来进行避免。操作时的小心谨慎和操作严谨是重中之重,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也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1] 王 萍,张 敏,程丕叶.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体会及并发症防治[J].中国医疗前沿,2008,03(04):94-97.

[2] 梁 磊,翟春霞,周桂英,顾建芳.PICC置管在肿瘤患者静脉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J].中国癌症防治杂志,2010,03(04):76-80.

本文编辑:刘欣悦

R473.73

B

ISSN.2096-2479.2017.31.127.02

猜你喜欢

静脉炎导管肺癌
中医防治肺癌术后并发症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新型浅水浮托导管架的应用介绍
中药涂擦联合TDP治疗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基于肺癌CT的决策树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