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2017-09-16魏芳
魏 芳
(内蒙古乌海市人民医院,内蒙古 乌海 016000)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魏 芳
(内蒙古乌海市人民医院,内蒙古 乌海 016000)
目的 探究理护理干预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11月于我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100名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于对照组中的患者常规的基础护理,而对于观察组中的患者则采取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最终通过对比患者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程度探究心理护理干预的意义。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观察组中患者在并发症发生情况,心理状态以及其对于护理工作满意程度等方面均要优于对照组中的统计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在对于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护理上,若在常规基础护理上增加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降低患者透析并发症的发生,有效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还能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依从性,因此此法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维持性血液透析;心理护理干预;临床效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于健康生活习惯的认识不够重视,肾脏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多数肾脏疾病的发生往往呈现出不可逆的发展趋势,目前治疗上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但其临床疗效不容乐观,多数肾病患者的病情还是会发展至终末期,而此时在内科治疗上患者也只能通过血液透析治疗维持生命,患者在病痛以及透析治疗的痛苦下,往往不能坚持治疗,依从性低,失去治疗的信心,因此对于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1]。本次研究中,笔者通过对比实验,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11月于我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100名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男64人,女36人,年龄49~72岁,平均年龄51.4岁。此外,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经检查均未患有严重的肝功能异常、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精神障碍等。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
患者经医生详细诊断及系统检查后,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规范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护理人员应在透析治疗前为患者测量血压,脉搏,呼吸频率,体温等基本体征,同时还要注意检查透析仪器各组件安装紧密且运行正常,检查无误后选取合适的静脉进行穿刺。此外还需要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终末期肾脏疾病护理常识的健康教育,例如嘱托患者饮食上要注意低钾低盐充足维生素及热量的补充,同时还要有优质蛋白的摄入[2]。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病情程度定时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如若患者表现出并发症征象,则应立即进行处理抢救。
1.2.2 观察组治疗方法
护理人员在对照组护理措施基础上对观察组中患者增加心理护理干预,医护人员嘱咐病人按要求填写SCL-90自评问卷,最终根据患者问卷的填写情况判定患者心理状态,统计患者阳性项目以及阳性项目的具体评分,从而对患者的精神状态进行分级。患者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病情越严重。整个过程中要确保患者独立完成问卷,且应在规定时间内将问卷收回,及时予以评定。最终根据患者的测评结果指定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2]。护士组成护理小组以亲切口吻与患者进行耐心交流,通过交流了解患者的担忧与生理上的不适,从而对护理方案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调整,对患者进行鼓励,缓解其精神上的压力,逐渐获得患者的信任,有利于下一步的治疗及护理工作。此外护理人员同样要与患者家属定期进行交流,一方面使患者家属进一步了解患者病情,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支持,另一方面还能通过交流及时了解患者各方面的细微变化[1]。
1.3 护理效果评价方法
护理人员需在一段时间的护理工作后通过问卷方式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分为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三种。此外,还需在日常护理过程中关注患者的精神状态的改变,如若患者表现出焦虑抑郁或是急躁易怒,需详细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在一段时间的治疗护理后,经统计,观察组中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的有33例,基本满意者13例,不满意者4例,总满意度为92.0%。对照组中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的有15例,基本满意者11例,不满意者24例,总满意度为52.0%。相比较而言,观察组中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患者表现出焦虑抑郁的有5例,表现出急躁易怒的有3例,总异常心态比例为16.0%。对照组中患者表现出焦虑抑郁的有14例,表现出急躁易怒的有10例,总异常心态比例为52.0%,相比较而言观察组中患者异常心理状态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3 讨 论
本次研究中所使用的SCL-90量表是目前国际上较为常用的心理状态评价量表,通过测试,医护人员能够准确客观把握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对其所处状态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不仅极大提高护理效果和效率,减轻病人生理和心理上的负担,还能够为患者及其家属树立信心,摆脱病痛带来的心理阴影,使患者积极面对。经对比分析可得,观察组中患者心理状态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中患者,根据SCL-90量表结果显示,肾病终末期患者中大多数精神状态异常的患者表现为焦虑抑郁,这对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护理人员通过及时准确全面的对于患者生理及心理情况的了解,并且综和运用医学护理学,医学心理学等学科的专业知识为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有效改善患者的综合情况,在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下,患者的病痛及透析治疗并发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同时患者的精神状态也逐渐转归为积极乐观,能够很好的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及护理工作[2]。综上所述,在常规基础护理上增加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降低患者透析并发症的发生,有效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还能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依从性,因此此法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1] SCL-90症状自评量表[J].中国卫生心理学杂志,2005,327.
[2] Kutner NG.Quality of life and hemodialysis [J].Semin Dial 2014,16(14):78.
本文编辑:刘欣悦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31.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