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

2017-09-16赵艳琴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31期
关键词:冠心病心理评分

赵艳琴

(新疆奇台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新疆 昌吉 831800)

・精神科护理・

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

赵艳琴

(新疆奇台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新疆 昌吉 831800)

目的 探析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7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45例利用常规护理方式对患者实施护理,观察组45例在常规护理之外联合健康教育、心理疏导,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为(88.94±10.37)分,对照组(79.46±10.53)分。结论 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能够明显改善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广泛应用。

冠心病;焦虑抑郁;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心理状态

冠心病在我国中老年人群中属于一类常见病,由于该病患者年龄偏大,对疾病的耐受性差,加上该病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彻底治愈存在较大难度,所以患者很容易伴发焦虑、抑郁情绪[1]。有研究发现,伴有焦虑抑郁的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要明显高于单纯冠心病患者,所以,做好患者的护理干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情绪,稳定病情,提升生活质量[2]。本研究具体分析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用于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护理中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7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平均分为观察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46~75岁,平均年龄(60.2±8.3)岁;平均病程(6.8±2.5)年。45例对照组患者中包括男24例,女21例,年龄47~73岁,平均年龄(60.5±8.1)岁;平均病程(6.5±2.4)年。两组基本资料中的性别、年龄各项内容相比较,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心内科护理方法实施护理,主要包括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照护、用药指导以及一些基本注意事项宣教。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实施健康教育以及心理疏导,具体实施方法:(1)评价患者心理状态:从患者入院开始,护理人员就要通过主动交流、病历查询等方法了解患者基本信息情况,通过交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情绪反应进行初步评价。针对患者表现出的负面情绪做好详细记录,针对患者不良情绪出现的原因制订针对性心理疏导计划。(2)开展心理疏导:一方面护理人员要通过温和的语气和患者进行主动交流,赢取患者的信任,使患者愿意向护理人员倾诉内心真实感受。在日常的护理中对患者的状态、神情、情绪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不良情绪,根据不良情绪出现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疏导。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鼓励,同时鼓励亲友加入到患者的护理中来,为患者提供社会支持。另外可以就以往通过良好治疗和护理病情良好改善的患者介绍给患者,提升患者应对疾病以及治疗的信心。(3)开展健康教育:健康教育除了要对患者开展,还要针对患者家属开展,可以将冠心病健康知识编制成宣传册发放给患者及家属,针对宣传册上的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宣传册内容包括冠心病发病的原因、诱发因素、危险因素,讲解肥胖、饮食、情绪可能对病情产生的影响。针对部分伴发心绞痛的患者要介绍预防心绞痛的有效方法以及发生心绞痛时的自我急救处理方法。通过增加患者对疾病及相关知识的了解,可以让患者认识到配合治疗的重要性,因此有助于提升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在护理前以及护理结束后分别对患者实施焦虑、抑郁评分,选择SAS、SDS量表进行。其中SDS量表≤15分:无抑郁,16~19分:可能有抑郁症,≥20分:抑郁症。SAS量表轻度焦虑:50~59分,中度焦虑:60~69分,重度焦虑:超过69分。

生活质量评价:在护理前以及护理结束后三个月通过SF-36量表评定患者生活质量质量,内容包括5方面:自我监测、饮食控制、规范用药、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有更高的生活质量。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心理状况

护理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评分结果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s,分)

分组 n SAS SDS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45 66.86±4.21 48.27±2.91 21.35±4.18 13.71±2.94对照组 45 67.01±4.15 59.91±2.88 21.62±4.31 18.92±2.83

2.2 生活质量

护理前两组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评分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冠心病在疾病的整个出现以及进展过程中会出现多种负面情绪和心理,导致这些不良情绪出现的因素不仅仅有疾病因素,也有心理因素,患者躯体由于疾病导致的症状以及出现的不良心理状况形成相互的影响,长期下来会对患者病情以及预后形成严重影响[3]。研究发现,处于焦虑、抑郁状况下的冠心病患者,会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机体代谢出现异常,血压变得不稳定,减低了心率变异性,使得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提高[4]。通过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增加健康教育以及心理疏导,可以通过增加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识而帮助改善、缓解不良情绪,从而有助于稳定患者病情,改善预后[5]。

表2 两组冠心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比较(±s,分)

表2 两组冠心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比较(±s,分)

分组 n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45 72.16±10.29 88.94±10.37对照组 45 73.05±10.62 79.46±10.53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冠心病患者通过接受常规护理之外的健康教育以及心理疏导,结果护理后焦虑抑郁SAS、SDS评分均较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更低,另外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为(88.94±10.37)分,较对照组(79.46±10.53)分有明显升高(P<0.05)。

综上所述,对冠心病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能够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稳定心理状况,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1] 努尔古丽·加德拉.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2):279-280.

[2] 朱俊华.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197-198.

[3] 周彩琴.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3):137-138.

[4] 陈小琼.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7):200-201.

[5] 韩小英.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19):76.

本文编辑:刘欣悦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31.142.02

猜你喜欢

冠心病心理评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我给爸爸评分
警惕冠心病
心理感受
Castleman disease in the hepatic-gastric space: A case report
An Optimal Resources Configuration Scheme for Caching-Based Content Distribution in Backhaul-Limited Small Cell Networks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