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体化护理干预在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慢性胃炎中应用效果

2017-09-16陆清华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31期
关键词:螺旋杆菌生活习惯个体化

陆清华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个体化护理干预在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慢性胃炎中应用效果

陆清华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目的 研究个体化护理干预在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慢性胃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慢性胃炎患者8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5.1%)高于对照组(78.1%),自我行为管理评分及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个体化护理干预应用于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慢性胃炎中,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行为管理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治疗效果。

个体化护理干预;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以往多采用药物进行治疗,但有研究显示:在慢性胃炎的治疗中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1]。现笔者将个性化护理干预应用于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慢性胃炎患者中,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慢性胃炎患者82例,所有患者均经胃镜及病理诊断确诊为慢性胃炎,经胃黏膜组织切片染色镜检或C14呼吸试验证实为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排除近4周服用抗菌药物、铋剂者,近2周服用抑酸剂者,排除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者,过敏体质者;同意参与本次研究者。将所有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实验组男性28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49.6±2.1)岁;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48.7±2.4)岁;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经统计学检验,其差异不会影响本次研究结果(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标准三联疗法(枸椽酸铋钾片/替硝唑片/克拉霉素片)治疗,2次/d,连续10 d。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健康教育,讲解慢性胃炎的相关注意事项及预防措施。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护理干预,具体干预措施如下:(1)方案制定准备。在患者入院后,需通过调查问卷,了解疾病的特点、生活方式等现状,并对特殊人群的家属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工作,促进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2)个体化护理方案制定。①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保持良好的耐心,尊重患者的感受,鼓励患者倾诉,保持良好的倾听习惯,了解患者的顾虑,产生顾虑的原因,并针对患者产生顾虑的原因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或组织患者积极参与讲座、视频等多种途径,增加患者对疾病认识,减轻患者的心理顾虑,降低其不良情绪;同时还需与患者家属进行交流,取得其理解及配合,从而为患者提供一个温馨的治疗环境,增加其心理舒适度。②饮食干预。依据患者的胃炎类型选择适宜的饮食护理。诸如浅表性胃炎患者在进行进食时,应选择少渣的软食或半流质饮食,减少胃酸分泌,可增加发酵加碱的食物,在进食时应避免食用甜品;萎缩性胃炎患应给予低纤维软食或高蛋白质流质饮食,适当增加糖醋类食物,多食多餐。③行为干预。护理人员应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受教育程度、理解能力等,采取适宜的方式为患者进行行为指导,保证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诸如保证充足的睡眠、增加体育锻炼等,同时还需注意胃部保暖,帮助患者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体质。(3)测评与再次评估。评价患者的自我行为管理状况及疾病知识了解程度、生活习惯等,评估个体化护理的薄弱环节,在以后的实施中对其进行改进。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1)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有效为临床症状减轻,胃镜显示:病变缩小>1/2,炎症减轻。(2)自我行为管理评价,通过自我管理行为调查问卷(依从性、心理、运动、饮食及生活习惯等)进行判断,采用百分制,分数越高,自我行为管理越好。(3)健康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自制的健康知识调查问卷(发病原因、用药知识、饮食及运动注意事项等)进行判断,总分100分,分数越高,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对比

实验组41例中有39例治疗有效,有效率为95.1%;对照组41例中有32例治疗有效,有效率为78.1%;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x²=5.15,P=0.023)。

2.2 两组患者的自我行为管理程度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自我行为管理评分及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自我行为管理程度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对比

3 讨 论

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最为常见的疾病,是由于不同病因引发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2],病因较为广泛,其中以幽门螺杆菌感染最为常见,临床上常表现为消化不良症状或无症状,缺乏特异性[3]。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治疗慢性胃炎的有效方法,但治疗周期较长,导致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差,影响治疗效果。多项研究资料表明:护理干预应用于慢性胃炎的治疗中,能够提高治疗效果[4-5]。本次实验就个体化护理干预应用于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慢性胃炎的护理效果进行探讨。胃炎的发病部位位于消化系统,与患者的生活习惯有密切的关系,不良生活习惯可能会影响疾病的治疗或加重疾病[6]。个体化护理干预是依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采用相对应的护理措施,在本次实验中应用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饮食干预、行为干预等方面进行护理干预,以便帮助患者纠正其不良生活习惯,促进疾病的康复。故而在本次实验中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及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自我行为管理情况均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慢性胃炎患者在治疗中应用个体化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促进疾病的康复。

[1] 王 艳.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7):224-225.

[2] 张万岱,李军祥,陈治水,等.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1年天津)[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6):738-743.

[3] 杨 新.胃康灵辅治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5,23(5):52-53.

[4] 吕慧娇.心理护理干预在慢性胃炎患者治疗中的疗效作用[J].大家健康旬刊,2013,7(3):104-105.

[5] 周恒云.护理干预在慢性胃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2,02(9):2030.

[6] 张贤香.贵州地区消化性溃疡发病与生活习惯的关系[J].医学信息旬刊,2013,26(8):269-270.

本文编辑:刘帅帅

R473

B

ISSN.2096-2479.2017.31.22.02

猜你喜欢

螺旋杆菌生活习惯个体化
生活习惯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健康体检者消化道症状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的相关性分析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
个体化治疗实现理想应答
脂肪肝需要针对病因进行个体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