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介入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2017-09-15许凤云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脑血管成功率发生率

许凤云

(山东省曹县人民医院,山东 菏泽 274400)

介入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许凤云

(山东省曹县人民医院,山东 菏泽 274400)

目的 探究介入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进行介入治疗的脑血管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介入护理的模式,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率等方面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方面均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护理应用在脑血管介入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介入护理;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应用

介入治疗是临床医学中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方式,对脑血管疾病患者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由于脑血管疾病会引发不同程度的残疾,患者的生活往往难以自理,除了要给予有效的治疗方式之外,还必须为患者提供科学的护理服务,介入护理的应用能够对患者的预后有很大的改善作用。为了更好地了解介入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本文选取在我院进行介入治疗的脑血管患者110例进行研究,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进行介入治疗的脑血管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脑血管介入治疗的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男35例,女20例;年龄53~78岁,平均年龄(62.3±2.4)岁;观察组男36例,女19例;年龄52~79岁,平均年龄(61.9±2.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分布、年龄分布等基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健康宣传教育,让患者了解介入治疗;为患者常规备皮、导尿,指导患者练习床上排尿;术后对患者的进行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测,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师进行处理。

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介入护理的模式,分为术前护理、术中护理和术后护理三个阶段。

首先,术前护理。通常而言,脑血管疾病患者由于遭受疾病的痛苦,再加上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往往会出现情绪不稳定、心情烦躁、内心恐惧等情况,不良情绪的出现容易导致冠状动脉出现异常收缩,进而对疾病的治疗产生消极影响。护理人员要积极主动地同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向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向患者介绍手术治疗的重要性,让患者了解脑血管疾病的基本知识,使得患者能够主动配合治疗。

其次,术中护理。介入治疗期间,护理人员需要陪同患者进入手术室,根据手术的需要,将患者的体位调整到最舒适的状态。手术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在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情况下与患者的肢体进行接触,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在手术期间护理人员还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告知主治医生,并积极配合抢救。

再有,术后护理。手术完成后,进行鞘管拔除护理,在拔除鞘管的时候需要对动脉穿刺点进行压迫,观察患者穿刺孔的渗血情况。拔管之后利用绷带进行加压包扎,将患者转移到病房进行休息,做好生命体征的监测工作,密切关注患者的并发症情况。

最后,饮食护理。在医师的指导下为患者制定饮食计划,叮嘱患者及其家属按照饮食计划合理进食,尽量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多食用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少食用辛辣食物,做到饮食清淡,多喝水,不抽烟喝酒。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的手术成功率为85.5%,并发症发生率为12.7%,患者满意率为83.6%;观察组的手术成功率为96.4%,并发症发生率为3.6%,患者满意率为98.2%。两组相比,观察组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项护理指标的比较分析 [n(%)]

3 讨 论

脑血管疾病作为临床医学上较为常见的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残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1]。近些年来,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人数呈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年轻化趋势较为明显,这对临床医学的治疗提出严峻的考验[2]。介入治疗是一种常见的用于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手段,能够起到改善血腥不畅、扩大血脉血管的作用,但是如果治疗过程中方法不当或者出现异常问题,将会提升患者致残率,甚至导致死亡[3-4]。为了配合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介入治,介入护理的应用要比常规护理更加完善,从术前、术中以及术后全方面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极大地提升了护理水平[5]。

本文研究显示,在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护理方式之后,观察组在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方面均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介入护理中术前护理为患者提供的心理指导能够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使得患者能够积极地配合疾病治疗,在术中又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保证了治理的顺利进行,术后对患者进行饮食方面的指导,有利于降低术后尿潴留发生率。

综上所述,介入护理应用在脑血管介入治疗中效果显著,既提升了手术成功率,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还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具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

[1] 李红杰,王艳红,刘 佳.介入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5,12(05):182-183+186.

[2] 周永州.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介入护理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45(07):248-248.

[3] 杨学凤.介入护理在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16,14(09):159+161.

[4] 赵 欣.介入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18(03):105+108.

[5] 全庭婷.介入治疗的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配合[J].中外医疗,2013,24(12):172+174.

本文编辑:刘欣悦

R473.74

B

ISSN.2096-2479.2017.11.33.02

猜你喜欢

脑血管成功率发生率
具有Logistic增长和Beddington-DeAngelis发生率的随机SIRS传染病模型定性分析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足月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研究及早期干预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尼麦角林注射液治疗脑血管功能不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