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体化产程管理对临产产妇分娩结局的改善作用分析

2017-09-15刘红莉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待产产钳使用率

刘红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牙市妇幼保健院,新疆 博尔塔拉 833400)

个体化产程管理对临产产妇分娩结局的改善作用分析

刘红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牙市妇幼保健院,新疆 博尔塔拉 833400)

目的 观察个体化产程护理对临产产妇分娩结局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接诊的248例临产产妇,将其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124例。对照组常规待产,干预组在待产过程中采用个体化产程管理。比较两组产钳使用率及急诊剖宫产率。结果 观察组产钳使用率、急诊剖宫产率、待产时间、产程时间等在数值上均小于对照组(产钳使用率:1.61%<8.87%;剖宫产率:8.06%<28.23%;待产时间:(5.36±1.53)h<(9.61±4.17)h;产程时间:(6.26±2.27)<(8.35±3.02)。结论 应用个体化产程管理能够有效降低临产产妇在生产过程中的产钳使用率及急诊剖腹产率,缩短待产及产程时间,有临床借鉴及推广应用的价值。

个体化;产程管理;临产;分娩结局

我国临床上剖宫产率近年来持续攀高,所带来的近、远期并发症问题日益凸显[1]。因此,如何降低剖宫产率、预防剖宫产并发症等问题成为临床热议的话题之一。有研究表明,产科护理方法、模式会直接影响到母婴安全,而产程管理也与产妇的分娩结局密切相关[2]。因此,探寻具有合理性、科学性的产程管理方法在提升产科护理质量、改善产妇分娩结局、保证母婴安全等方面均有积极的临床意义。为细致分析个体化产程护理对临产产妇分娩结局的改善作用,笔者对我院248例临产产妇进行了相关试验,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接诊的248例临产产妇,将其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124例。经协商,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且于同意书签字。排除有习惯性流产病史及伴妊高症的患者。干预组产妇年龄22~42岁,平均年龄(27.31±1.32)岁;孕期36~41周,平均(37.58±0.92)周;经产妇37例,初产妇87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3~42岁,平均年龄(27.74±1.37)岁;孕周37~41周,平均(38.22±0.97)周;经产妇39例,初产妇85例。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管理方法

常规护理:对所有产妇的临床资料、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估,予以评估结果显示可正常分娩的产妇相同的孕期知识讲解,并提供适宜的待产、分娩环境与器具等,当产妇子宫口张开达2~3 cm时即送入产房,分娩过程中由患者家属及助产士全程陪同并随时予以专业性指导、情况慰藉、生理护理等。

对照组:本组患者常规待产,即以自由体位待产,相关待产、生产指导均参照WHO版的《正常分娩实用守则》,主要内容为待产活动、不同姿势待产等,有护理人员定时对产妇体位进行调整或产妇根据自身情况自行调整,调整频率维持在3 min/次左右。

干预组:本组患者采取个体化产程管理,即根据不同产妇的具体情况行合理的产程管理,具体有生理状态、承受能力、盆骨特征等。在采用对照组自由待产体位的基础上给予不同产妇符合其状况的产程管理,根据孕妇不同生理、心理状态或不同待产时期的符合个体需要的产程管理,合理选择待产体位及进行待产活动。

1.3 观察指标

两组产妇的产钳使用率、急诊剖宫产率、待产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分娩方式比较

观察组产钳使用率、急诊剖宫产率均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

2.2 两组待产时间、产程时间比较

干预组待产时间及产程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待产时间、产程时间比较

3 讨 论

在生产过程中,产妇的精神状态、产力、产道等均是能否顺产的决定性因素[3]。有报道显示,在产程中进行适量的运动可有效促进自然分娩,同时可对急诊剖腹产的发生率起到一定的降低作用[4]。不同产妇由于在胎儿位置、大小及盆骨形状等方面存在差异,由此在分娩的过程中需要不同的体位及活动方式、强度等。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个体化产程管理的对照组患者在产钳使用率、急诊剖宫产率、待产时间、产程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常规待产的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个体化产程管理可显著缩短待产及产程时间,降低产钳使用率及急诊剖腹产率。自由体位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顺利分娩的难度,而在自由体位基础上结合产程运动对于有难产倾向的产妇效果较好,个体化产程运动可在增加盆骨关节的活动程度外对胎方位行适应性调整,从而达到避免难产的目的。另外,个体化待产体位可通过母体活动而对骨盆空间起到改变作用并增强头盆的适应能力[5]。

综上所述,应用个体化产程管理能够有效降低临产产妇在生产过程中的产钳使用率及急诊剖腹产率,缩短待产及产程时间,有临床借鉴及推广应用的价值。

[1] 刘红梅,黄雪玉,韦丽萍.新产程管理下第二产程时长对母儿结局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9):1579-1581.

[2] 颜廷红.规范化产程管理对产妇焦虑情绪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6(A02):1040.

[3] 白 一.产程管理专题讨论——产程时限的现代观[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4,30(1):1-2.

[4] 刘 铭.产程管理和干预措施[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6,32(8):730-734.

[5] 周 红,刘 蓓,陈 莉,等.个体化产程管理对低危临产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3(8):906-908.

本文编辑:苏日力嘎

R47

B

ISSN.2096-2479.2017.12.126.02

猜你喜欢

待产产钳使用率
低位产钳术在阴道分娩中的临床应用
2018年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为3.97亿
持续全程胎心监护在待产孕妇中的应用分析
剖宫产术中使用产钳临床探讨
基于服务学习方法提高青少年安全带使用率
LK程式按摩联合第一产程自由体位待产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产钳助产和自然分娩经康复治疗后盆底肌恢复的效果观察
胃肠外科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探讨
谁来消毒待产包
探讨待产时间与分娩方式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