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谁来消毒待产包

2014-06-01斯涵涵

检察风云 2014年11期
关键词:待产出售医患

文/斯涵涵

谁来消毒待产包

文/斯涵涵

《新京报》记者调查北京十家设有产科的医院,其中九家医院均明确表示,产妇必须购买由医院提供的待产包,拒绝产妇自带新生儿衣物进产房。“为保证产房的无菌环境”是多家医院强推待产包的原因。

北京市多家医院出售待产包,所含用品、价格差异较大。其中大部分均为医院强制出售给产妇。尽管人们已为即将出生的小宝贝精心准备、自行消毒了各种用品,却仍然被拒绝入内,哪怕生二胎的产妇拿上次包里没穿过的小衣服都不行,只要住院就得重新买一套,待产包变成强制销售。

而且,强制出售的待产包不给医疗发票,多从医院的小卖部、药房或者三产公司走账,更令待产包疑窦重重。

多家医院强制出售待产包,原因无非有二:一者与待产孕妇相比,医院占据垄断地位,产妇及家属哪怕再不情愿,为产妇身体和宝宝健康着想,也不得不就范;二者医院待产包价格比批发价高出47%,本身价格偏高,包里很多用不着的物品也让产妇觉得“白花钱”,甚至很多产妇一直没有见到过待产包的完整“模样”,只是付钱了事。归根结底,待产包成为医院巧取豪夺的“利润包”。

退一步说,新生儿免疫力低,防止交叉感染,使用医院提供经过消毒的无菌待产包,尚情有可原。然而,经过记者实地探访,一些待产包生产厂家的医疗器械许可证过期、注册地址神秘、环境粗放污浊,这种无菌待产包的质量让人无法不产生担忧,花了钱买不到卫生保障,消费者岂不成了冤大头?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有权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强制出售待产包,且行销多年,成为多家医院公开的潜规则,这缘于监管“难产”。

卫生部门称无明确规定禁止自带待产包,药监部门不清楚待产包属性,工商部门、物价部门目前尚未处理……多方推诿,待产包监管成为“空白地带”。医院待产包,谁来“消毒”?

当物欲与垄断媾和,加之监管乏力,必将导致职业道德大幅滑坡,当医院热衷推销满是私利“细菌”的无菌待产包,医疗环境和社会诚信也就岌岌可危了。

当下,医患关系紧张、冲突加剧,强制出售待产包无疑会使薄如蝉翼的医患关系降至冰点。我们强调要用保安和盔甲来捍卫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但以根本上只有医德医术才是白衣天使的坚强翅膀。坚守医护人员的道德底线,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加大医疗行业监管,不妨就从待产包开始,“消毒去污”。

猜你喜欢

待产出售医患
美国流行商店出售二手服装
自由体位待产及分娩对活跃期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分析
持续全程胎心监护在待产孕妇中的应用分析
Marvell谋求出售芯片业务
Opera启动出售评估
山西省粮食作物出售与收益统计分析
LK程式按摩联合第一产程自由体位待产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