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2017-09-14王攀茹
王攀茹
【摘要】 目的 观察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情并分析针对性护理方式。方法 6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遵循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2例。两组均对患者病情进行观察,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护理方式, 对比两组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
结果 经过护理后,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 明顯高于对照组的68.7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后,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88%,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8.13%,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仔细、动态监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情变化, 并加入针对性护理方式, 能够有效提升整体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 可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病情观察;护理方式;应用价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4.097
上消化道出血属于急腹症, 是指胃、食管、十二指肠等曲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病变导致的出血[1], 患者多表现为黑便、呕血等, 患者一定时间内失血量达到循环血容量的20%或者>1000 ml则为大量出血, 可伴有周围循环衰竭的严重症状, 病亡率较高, 约8%以上。因此, 为降低患者病亡率, 提升患者护理有效性, 本文重点观察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情并分析针对性护理方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6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17例, 女15例, 年龄24~70岁, 平均年龄(52.9±5.7)岁, 疾病类型:急性胃黏膜损伤10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10例、消化道溃疡10例、其他2例;观察组患者中, 男18例, 女14例, 年龄23~71岁, 平均年龄(53.1±6.0)岁, 疾病类型:急性胃黏膜损伤11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9例、消化道溃疡11例、其他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病情观察方法 ①动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临床病情变化情况:a.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包括脉搏跳动情况、心率、血压、呼吸顺畅性;b.查看患者精神状态, 是否存在嗜睡、意识昏迷、疲惫、焦虑不安等问题;c.检查患者甲床、皮肤颜色、四肢温度以及静脉的充盈情况[2];d.观察患者粪便、呕吐物的颜色、性状以及量;②观察患者周围循环, 患者周围循环的衰竭速度与出血总量、出血速度有着较大关系, 当出血量较大时, 机体血容量会持续降低而引发休克的问题, 因此, 护理人员应加强患者周围循环的观察;③观察出血停止后的情况及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情况, 监测血压, 保持在正常范围内;④观察原发病的变化情况, 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
1. 2.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式,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针对性护理方式, 包括以下几方面。
1. 2. 2. 1 饮食指导 针对急性期大出血的患者应予以禁食;针对少量出血患者或者出血活动不明显的患者, 可适量食用流质、无刺激、温凉的饮食。停止出血后可食用容易消化、营养均衡的半流质食物, 注意少食多餐,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情况, 过渡到普通饮食。同时, 针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的患者, 应限制摄入蛋白质与纳, 进食时应注意细嚼慢咽, 避免摄入刺激性、坚硬的食物, 预防再次出血。
1. 2. 2. 2 输血、输液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情况, 创建2~3条静脉通道, 补充患者血容量, 进行血交叉实验, 检验患者血型, 正式输血前可先给患者滴注血浆代替品, 如复方氯化钠溶液等, 在输液、输血的过程中, 应及时监测, 观察患者静脉通道的顺畅性, 防止滴速过快等问题, 避免出现再次出血的问题。
1. 2. 2. 3 特殊护理 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期间, 护理人员应叮嘱患者卧床休息, 适当抬高床头。按时清理患者的鼻咽部、口腔位置结痂或者分泌物, 进行适口腔护理, 保持患者口腔、鼻腔的清洁性。
1. 2. 2. 4 生理护理 针对大出血患者采取平卧位, 略微抬高下肢, 保障脑部有充足的供血, 针对呕吐患者应把患者头偏向某侧, 避免出现误吸或者窒息的问题, 保持患者呼吸的顺畅性。同时, 根据病情变化情况制定合理的休息、活动计划, 在护理初期应叮嘱患者卧床休息, 协助患者按时转变体位, 预防压疮等并发症状。
1. 2. 2. 5 心理干预 患者病情严重的情况下, 护理人员应加入适当的心理干预措施, 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的不良情绪, 增强患者康复信心, 提升患者整体护理效果。
1.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评定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参考文献[2]分为治愈、好转、转院三种情况, 护理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评定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根据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将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情况分为特别满意、满意与不满意
3个等级, 满意度=(特别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经过护理后,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7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经过护理后, 观察组特别满意24例(75.00%)、满意7例(21.88%)、不满意1例(3.13%), 满意度为96.88%;对照组特别满意16例(50.00%)、满意9例(28.13%)、不满意7例(21.88%), 满意度为78.13%,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ndprint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病突然, 疾病进展快, 如果没有得到严密的观察, 很有可能出现死亡的情况, 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因此, 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 动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疾病变化情况[3-5]。本研究结果证明, 观察组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说明经过病情监测后加入针对性护理措施, 可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在严密的病情监测下, 护理人员能够实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 发现患者是否有再次出血的表现或者征兆[4, 6], 节省患者抢救时间。此外, 在护理过程中, 护理人员应予以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 以生活护理、特殊护理、饮食护理等为基础, 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 排解患者不良情绪, 促使患者参与到护理过程中, 为患者康复创造更好条件[7-10]。
综上所述, 通过严密观察上消化道患者病情变化情况, 并加入合理的护理措施, 能够有效提升整体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 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戴艳清, 邵发保, 黄艳春, 等. 特殊人群上消化道异物内镜下取出术的护理配合. 现代临床护理, 2015(12):39-42.
[2] 李亚平, 徐琼辉. 不同漱口液对内镜介入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禁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6, 21(4):535-538.
[3] 姚晓丽, 任玲. 舒适护理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留置胃管患者生理干扰的影响研究. 护士进修杂志, 2016, 31(22):2031-2034.
[4] 王沙沙, 李自琼, 赵庆华, 等. 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5, 31(24):1829-1831.
[5] 徐秀杰.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中国医药指南, 2008, 6(15):324-325.
[6] 林阿珠, 鄭丽卿. 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病情观察与护理. 全科护理, 2009, 7(36):3346-3347.
[7] 孔立涛, 查玉艳.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 3(20):320.
[8] 刘燕. 2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中国医学工程, 2011(11):120.
[9] 薛留巧.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情观察及护理体会. 基层医学论坛, 2011, 15(9):210-211.
[10] 周鸿.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中国医学创新, 2010, 7(20):145-146.
[收稿日期:2017-04-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