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78例粘连性肠梗阻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

2017-09-14郭士锋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24期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

郭士锋

【摘要】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和非手术保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 78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手术治疗组(42例, 采用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组(36例, 采用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平均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粘连性肠梗阻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组患者治愈率为100.00%, 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的36.1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组患者平均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保守治疗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 手术治疗组患者粘连性肠梗阻复发率为4.76%, 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的19.4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术后恢复快, 复发率低, 远期效果较好。

【关键词】 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非手术保守治疗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4.012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urgical and non-surgical conservative treatment for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78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patients were divided by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into surgical treatment group (42 cases, surgical treatment) and conservative treatment group (36 cases, conservative treatment).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treatment effect, mean remission time, mean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recurrence rate of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in two groups. Results Both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otal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P>0.05). The surgical treatment group had obviously higher cure rate as 100.00% than 36.11% in the conservativ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surgical treatment group had shorter mean remission time and mean hospitalization time than the conservativ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After 2 years of follow-up, the surgical treatment group had obviously lower recurrence rate of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as 4.76% than 19.44% in the conservativ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Surgical treatment of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shows fast postoperative recovery and low recurrence rate, and its long-term effect is better.

【Key words】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Surgical treatment; Non-surgical conservative treatment

粘连性肠梗阻是普外科的常见疾病, 多数是小肠梗阻, 75%左右为术后粘连所致。临床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痛和腹胀, 部分患者出现呕吐、停止排气和排便症状, 严重者可发生肠坏死而危及生命[1, 2]。本院于2013年1月~2016年5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78例, 分别采取手术治疗和非手术保守治疗, 现将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6年5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78例, 均有不同程度的腹胀、腹痛。肛门停止排便、排气 32例;腹部胀痛 33例;恶心呕吐 27例;腹部有固定性压痛者 29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手术治疗组(42例)和保守治疗组(36例)。手术治疗组中男22例, 女20例, 年龄22~66岁, 平均年龄43岁;保守治疗组中男19例, 女17例, 年龄24~69岁, 平均年龄44岁。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手术治疗组患者主要采用腹腔镜下单纯粘连松解术(32例)、粘连松解+肠切除肠吻合术(6例)、肠内排列术(3例)、捷径术(1例)。保守治疗组患者主要采取禁饮食及持续胃肠减压措施, 常规注射解痉镇静药山莨菪碱(654-2) 10 mg及异丙嗪25 mg, 3次/d, 同时给予抗菌消炎治疗等治疗措施, 直至肠梗阻粘连症状缓解。endprint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平均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粘连性肠梗阻复发率。

1. 4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无腹胀、腹痛临床症状, 肛門排气及排便恢复正常, 腹部由坚硬变柔软, 肠鸣音恢复正常, 正常饮食后不再出现梗阻症状;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部分缓解;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得到任何缓解甚至加重[3]。总有效率=治愈率+缓解率。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组患者治愈率为100.00%, 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的36.1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平均缓解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比较 手术治疗组患者平均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保守治疗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患者2年后复发率比较 随访2年, 手术治疗组患者粘连性肠梗阻复发率为4.76%, 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的19.4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占各类肠梗阻的20%~63%[2, 3], 是腹部术后常见的并发症。非手术保守治疗能够缓解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的症状, 可采用常规胃肠减压、抗感染、补液和给予生长抑素剂治疗, 应严格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判断梗阻是否缓解和是否需要手术。保守治疗后症状不减轻反而加重, 或有频繁、剧烈、解痉药物不能缓解的腹痛时, 应尽快采取手术治疗措施[4-7]。

非手术保守治疗虽然能够缓解肠粘连和梗阻症状, 但肠梗阻的解剖部位等因素依然存在, 只是暂时缓解, 治疗后2~3年易出现复发且不断加重[8, 9]。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术具有对腹腔干扰少、创伤小、可早期下床活动、术后恢复快、粘连及梗阻再复发机会少等优点。Wullstein等[10]研究认为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肠功能恢复快, 可早期下床活动, 住院时间短, 术后发病率低。

本次研究表明, 尽管手术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手术治疗组治愈率高于保守治疗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平均缓解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有显著性差异, 手术治疗组患者平均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保守治疗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 手术治疗组患者粘连性肠梗阻复发率为4.76%, 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的19.4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应首选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比保守治疗具有治愈率高、治疗时间短、再次复发率低等优势。

参考文献

[1] 朱维铭, 李宁, 黎介寿, 等.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2, 22(4):219-220.

[2] Ellis H.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adhesions: focus on intestinal obstruction. Eur J Surg Suppl, 1997(557):5-9.

[3] 吴在德, 吴肇汉, 郑树, 等. 外科学. 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456.

[4] 张劲松, 王斌策. 粘连性肠梗阻198例临床分析.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08, 25(3):267.

[5] 章社民, 储成牛, 谢泽民, 等. 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78例临床分析.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11(4):23-24.

[6] 徐琴. 腹部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78例的观察及护理.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5):1146.

[7] 陈勇, 廖迎庆, 吴坚. 右旋糖酐治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研究. 医学信息旬刊, 2011, 24(7):3310-3311.

[8] 唐豪. 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严重粘连性肠梗阻效果观察. 中外医学研究, 2017, 15(10):6-8.

[9] 潘清文, 叶永生, 袁远程, 等. 肠切除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82例临床治疗体会. 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8):357-358.

[10] Wullstein C, Gross E. Laparoscopic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of acute adhesive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Br J Surg, 2003, 90(9):1147-1151.

[收稿日期:2017-05-09]endprint

猜你喜欢

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
泛影葡胺联合生长抑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应用价值
肱骨骨折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对比
脑动脉瘤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路径护理效果观察
甲状腺癌规范化治疗基础上的个体化处理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手术治疗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
粘连性肠梗阻行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效果分析
研究生长抑素与肠梗阻导管联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价值
术泰舒用于预防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分析
粘连性肠梗阻行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的效果初步观察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