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膝位分娩与传统分娩体位新生儿结局比较

2017-09-14刘婧岩唐小梅朱美芬唐娟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24期
关键词:分娩

刘婧岩+唐小梅+朱美芬+唐娟

【摘要】 目的 对比手膝位分娩与传统分娩体位产妇新生儿结局差异, 探讨手膝位分娩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促进该体位分娩的推广应用。方法 107例分娩产妇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分娩方式, 其中选择手膝位的43例产妇归为实验组, 选择仰卧位的64例产妇归为对照组, 比较两种方式产妇及新生儿结局。结果 实验组新生儿产伤发生率(2.33%)低于对照组(14.0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4.65%, 与对照组的6.25%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第二产程所需时间(38±25)min明显短对照组(52±23)min、产后1 h出血量(170±48)ml明显少于对照组(220±35)ml,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手膝位分娩可以有效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量, 减少新生儿产伤及窒息的发生, 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分娩;新生儿结局;手膝位;仰卧位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4.051

胎儿娩出期是影响产妇安全生产的重要时期。由于产妇在这个时期宫缩频率增加、强度也不断增加, 产妇疼痛感倍增, 因此第二产程所需时间极有可能延长, 因而这一时期特别容易出现新生儿窒息等问题。本研究通过对比手膝位分娩与传统分娩体位产妇新生儿结局差异, 探讨手膝位分娩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在本院2015年5月~2016年2月收治的足月、单胎、头位产妇中随机选取107例, 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分娩方式分为实验组(43例)和对照组(64例)。入选标准:所有实验对象均为标准产妇, 身体健康, 无妊娠引起的相关并发症, 产前各项指标均达标;年龄18~34岁;排除严重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 关节炎、脊柱疾病史, 精神神经疾病及认知障碍、麻醉影响运动控制能力者, 所有实验对象及其家属签署实验同意书。实验组产妇平均年龄(26.11±3.97)岁, 平均怀孕周期(38.98±1.43)周, 平均胎儿重量(3487.13±513.57)g;对照组产妇平均年龄(26.97±2.84)岁,

平均怀孕周期(38.23±1.72)周, 平均胎儿重量(3712.19±319.21)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查阅文献制定手膝位分娩接生流程, 然后在医生护士中选取适量人员组成助产团队、培训助产团队, 在分娩前对产妇进行各分娩体位的详细介绍, 根据产妇自己的意愿选择分娩体位。在第一产程中107例实验对象均采用自由体位, 实验组产妇宫口开全后, 先利用分娩球在手膝位使用腹压, 见胎头拨露2~3 cm, 上产床继续行手膝位至娩出胎儿。对照组产妇在第二产程及接生过程中采取仰卧位[1]。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统计新生儿产伤(锁骨骨折、软组织损伤)发生率及胎儿窒息发生率, 由助产护士统计;统计产妇在第二产程所需时间及产后1 h内的出血量, 由助产团队的医护人员测量。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新生儿产伤及窒息发生情况 实验组新生儿产伤发生率为2.33%, 低于对照组的14.0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4.65%, 与对照组的6.25%比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产妇第二产程所需时间及产后1 h出血量 实验组产妇第二产程所需时间(38±25)min明显短于对照组(52±23)min、产后1 h出血量(170±48)ml明显少于对照组(220±35)ml,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 讨论

胎儿娩出期是影响产妇安全生产的重要时期[2]。由于产妇在这个时期宫缩频率增加、强度也不断增加, 产妇疼痛感倍增, 因此第二产程所需时间极有可能延长, 因而这一时期特别容易出现新生儿窒息等问题。

研究表明, 第二产程方式包括仰卧位、站立位、蹲位、坐位、趴位等多种分娩体位, 目前在临床上用的较多的是仰卧位。仰卧位是产妇仰卧在床上, 两腿屈曲分开放在脚蹬上, 在妇产科历史上, 仰卧位分娩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主要的体位, 只是在近代产科特别是各种手术器械助产出现以后, 才以仰卧位为主要的分娩体位, 仰卧位分娩使得助产士更容易观察产程、听胎心音和操作接生[3]。但通过长期临床应用发现, 仰卧位在分娩中最不符合人体生理习惯, 易增加产妇的不安和产痛。因此改进分娩体位、改善母婴分娩结局的研究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4]。近年来欧美发达国家对非传统体位分娩如趴位、侧卧位、蹲位等的研究已逐渐成为热点, 其中对趴位的临床应用最为关注。趴位即利用手和膝盖支撑身体, 让产妇双膝跪地, 身体向前倾曲, 双手撑或者双拳着地支撑身体分娩的姿势[5-8]。Puddicombe[9]报道称趴位可以纠正枕后位, Hunter等[10]研究证明趴位利于纠正胎方位异常, 促进自然分娩的效果。因此趴位在帮助胎儿旋转、解决胎心率问题、促进产程进展、增加产妇舒适感方面有其明显的自身优势。

本次研究了仰卧位和手膝位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发现在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是仰卧位, 但仰卧位对于新生儿的健康产生影响, 手膝位能够降低新生儿产伤, 缩短产妇第二产程所需时间, 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量,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郑立霞. 不同体位分娩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中国妇幼保健, 2015, 30(22):3796-3798.

[2] 范红芳, 蔡银素, 张霞, 等. 趴位分娩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河北医药, 2014(15):2315-2316.

[3] 张晓丽, 张惠欣, 蒋睿, 等. 不同体位分娩对妊娠结局的临床观察. 中国妇幼保健, 2016, 31(9):1814-1816.

[4] 于利红. 自由体位分娩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15):266-267.

[5] 高艳玲, 潘馥菊, 丁志娟. 产妇自由体位分娩效果的研究.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6, 38(12):2784-2785.

[6] 吴俊芹, 刘喜荣, 张宏玉. 手膝位分娩用于头位难产效果分析. 中国妇幼保健, 2014, 29(31):5068-5070.

[7] 郝荣. 第二产程分娩体位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河北医科大学, 2014.

[8] 诸媛. 新型分娩体位在第二产程的应用研究. 科技视界, 2016(9):294.

[9] Puddicombe JF. Maternal posture for correction of posterior fetal position.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Surgeons, 1955, 23(1 Pt 1):73-77.

[10] Hunter S, Hofmeyr GJ, Kulier R. Hands and knees posture in late pregnancy or labour for fetal malposition (lateral or posterior). Birth, 2005, 32(3):235-236.

[收稿日期:2017-06-01]endprint

猜你喜欢

分娩
产后抑郁症的护理探讨
循证护理与单纯全程陪产护理模式在产科分娩中的效果观察
子宫畸形妊娠分析及保胎至分娩的护理措施
探讨围产期综合护理干预对孕产妇分娩情况的影响
产程中镇痛分娩与无镇痛分娩试产成功率比较及失败原因分析
高龄孕妇的妊娠结局及其分娩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分娩和治疗
新型分娩体位在第二产程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