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症的护理探讨
2016-12-26张莉赵金霞
张莉 赵金霞
【摘要】 目的 探讨产后抑郁症的护理措施。方法 100例产后抑郁症产妇, 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 每组50例。实验组给予常规抗抑郁药物治疗, 同时加入全方面优质护理措施, 主要包括心理护理及医学常识普及等综合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抑郁药物加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情况。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100.0%、护理满意率为98.0%,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0%、护理满意率为80.0%, 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产后抑郁症产妇实施全面优质护理干预, 可有效预防产妇产后心理障碍, 提高了生活质量, 值得广大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实施。
【关键词】 产后抑郁症;分娩;优质护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9.152
产后抑郁是分娩后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产后抑郁症是产褥期精神障碍的常见类型, 是产妇在分娩后出现的抑郁症状;多在产后1~6周内出现[1]。一般的产褥期护理只注重产妇分娩过程及身体恢复情况, 忽略了产妇心理需求及伤害, 从而出现了各种心理障碍及精神性疾病。故对产后抑郁的产妇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 帮助她们做好适应性调整, 恢复良好的健康心理状态是做好母婴保健的一项重要的护理工作。作者对产后抑郁症产妇分组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治疗,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00例产后抑郁症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产妇均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将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50例。实验组产妇年龄19~36岁, 平均年龄(22.0±4.7)岁, 孕周38~42周;初产37例, 经产13例;分娩新生儿均为单胎, 其中男婴30例, 女婴20例。对照组产妇年龄18~37岁, 平均年龄(25.0±4.1)岁, 孕周38~41周;初产36例, 经产14例;产妇分娩新生儿均为单胎, 其中男婴20例, 女婴30例。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产妇均采用常规抗抑郁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抑郁症护理措施。实验组对产妇行全方面优质护理, 首先对产妇的身体及心理状态进行综合评估, 包括产妇心理情绪变化、医学常识普及、家庭社会关系、男女孩平等、生产对人体影响、母乳喂养的益处、产后机体康复的方法等情况[2, 3]。其次根据评估结果分析造成产妇产后抑郁的因素, 并进行针对性护理。具体因素分析如下:①生理:妊娠及分娩过程中, 特别是分娩前后1 d内, 产妇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剧烈, 极易诱发产后抑郁症[4, 5];②心理:产妇的性格好强、固执或敏感, 或因新生儿性别不如意产生失望心理, 或因新生儿健康情况差产生忧虑等情绪, 或因未做好从女人到母亲角色转换的准备及心理认同而产生慌乱无助、害怕等情绪, 或因育儿知识经验少产生较重的育儿挫败感;③社会:家人对产妇的关心不够、婆媳关系不和谐及家庭不和睦或产妇有工作意向等均会对产妇造成一定的影响;住院期间医护工作者的态度也会影响产妇情绪, 产后体型变化(如肥胖、浮肿等)也会打击到产妇的自信心。护理示例:①医护工作者发现产妇出现抑郁症状后, 应给予高度重视, 尽可能选择对哺乳无影响的抗抑郁药物, 并帮助产妇完成日常产褥期保健工作, 时刻注意并满足产妇的各种需求, 并普及相关产后健康教育知识, 消除产妇的各种尴尬等负面情绪;②对产妇及家属进行心理疏导, 促进产妇和家属之间的互相理解和关怀[6];③对产妇普及相关育儿健康知识, 建议婴儿尽量吸食母乳, 促进母婴间的亲密互动接触, 使其尽快适应母亲的角色;④在产妇不排斥身体接触的情况下, 进行物理按摩治疗;住院期间产妇可在医护人员或家属的陪伴下, 进行适当体育锻炼, 以舒缓情绪。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疗效及护理满意率。疗效标准:显效:抑郁症状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 恢复正常;有效:抑郁症状部分缓解;无效:抑郁症状改善不明显, 甚至恶化加重, 不能配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显效47例(94.0%)、有效3例(6.0%)、无效0例, 总有效率为100.0%, 护理满意49例(98.0%)、不满意1例(2.0%);对照组显效37例(74.0%)、有效9例(18.0%)、无效4例(8.0%), 总有效率为92.0%, 护理满意40例(80.0%)、不满意10例(20.0%);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17、8.27, P<0.05)。
3 讨论
产后抑郁症是由生理、心理及社会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诱发的一种病理反应, 严重威胁着产妇的身心健康, 同时不利于新生儿的健康生长发育, 可能导致家庭及社会多种负面影响。对产妇实施产前健康宣传不仅可以消除其不良心理, 正确对待孕前检查及妊娠过程教育, 嘱咐家人要支持和关心产妇情况, 提高孕产妇妊娠生理知识的掌握, 发现产后抑郁症的高危人群给予及时心理疏导, 对提高和预防产后抑郁症至关重要[7-10];因此, 护理人员应采取产妇能够接受的语言及行为, 疏导产妇不良心理情绪, 积极解决产妇的多种心理问题。
综上所述, 对产后抑郁症产妇, 实施全面优质护理干预, 可有效预防产妇产后心理障碍, 提高生活质量, 值得广大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 谢幸.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56.
[2] 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0:68-69.
[3] 李丽华. 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分析. 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15):267-268.
[4] 董玫. 产前宣教对初产妇分娩情况的影响. 吉林医学, 2012(26): 5756.
[5] 李玲. 分娩过程中心理疏导技巧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中国社区医师, 2014, 30(15):142-143.
[6] 王艳丽. 产前护理干预对预防产后抑郁症的护理探讨. 医药前沿, 2012, 2(17):245.
[7] 刘翠红, 关凤枝, 杨文霞.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3(1):88-90.
[8] 赵方芳, 孙延霞, 高华, 等.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措施探讨. 当代医学, 2011, 17(25):137-138.
[9] 赵剑秀. 产后抑郁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探讨.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2, 10(1):74-75.
[10] 李艳红, 花云. 产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及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探讨.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 12(1):118-119.
[收稿日期:2016-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