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长抑素与肠梗阻导管联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价值
2016-05-24刘冰
刘冰
【摘要】 目的 分析粘连性肠梗阻利用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的效果。方法 10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肠梗阻导管进行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生长抑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 高于对照组的78%(P<0.05);观察组治疗后腹胀痛缓解时间、胃肠减压量、恢复排气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生长抑素与肠梗阻导管联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显著, 有助于缓解临床症状,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生长抑素;肠梗阻导管;粘连性肠梗阻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5.146
肠梗阻是临床上发生率较高的一类急腹症, 主要是指肠道中的肠内容物无法正常运行。患者会因为肠内容物运行受阻而出现恶心呕吐、腹胀、排便障碍、腹痛等症状, 严重患者会出现肠壁血供障碍, 引发肠坏死, 如果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 可能出现死亡[1]。本文主要分析生长抑素与肠梗阻导管联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价值,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2013年2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00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粘连性肠梗阻临床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50例。观察组中男28例, 女22例, 年龄22~58岁, 平均年龄(43.0±6.5)岁。对照组中男26例, 女24例, 年龄23~57岁, 平均年龄(43.5±4.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正式治疗前要禁止饮食, 纠正患者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根据患者病情给予适量抗生素治疗, 为患者补充营养, 利用血浆和白蛋白对伴有低蛋白血症的患者进行支持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肠梗阻导管进行治疗, 选择利用硅胶制成的3.5m不透X射线的肠梗阻导管, 这种导管的前部分由两囊三腔组成, 外管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胃肠的内容物, 内管的主要作用是注水入顶端水囊。利用内镜将导管置入患者肠道内, 待患者临床症状有所缓解, 能够正常排气后, 就可以将导管关闭, 如果患者食用流食时没有出现不适症状便可将导管拔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生长抑素进行治疗, 0.9%的100 ml氯化钠注射液中溶入0.6 mg生长抑素, 利用微泵连续24 h对患者进行静脉输注, 待到患者临床症状得到缓解, 能够正常排气后, 将药物用量降为0.3 g, 继续利用微泵对患者进行静脉输注24 h。
1. 3 疗效评定标准 按照本院相关标准, 疗效分为显效、好转、无效。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大便通畅;好转:临床症状有所缓解, 大便通畅度部分恢复;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或发生恶化, 体征无恢复正常趋势, 需要进行进一步治疗[2, 3]。总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显效31例(62%), 好转18例(36%), 无效1例(2%), 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显效25例(50%), 好转14例(28%), 无效11例(22%), 总有效率为78%。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56, P<0.05)。
2. 2 临床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观察组腹胀痛缓解时间、胃肠减压量、恢复排气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肠梗阻的临床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种:急性肠梗阻或慢性肠梗阻、高位肠梗阻或低位肠梗阻、部分肠梗阻或完全肠梗阻[4]。部分性梗阻症状较轻, 主要会出现阵发性腹部绞痛, 并常伴有恶心呕吐的情况发生。肠道受到较大近端肠管刺激会出现剧烈的肠蠕动, 结石也会随着肠道蠕动下降, 降低梗阻平面, 出现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腹部胀痛等病情变化, 少数患者还可能出现黄疸和消化道出血等症状[5]。
本研究中,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腹胀痛缓解时间、胃肠减压量、恢复排气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 有助于缓解临床症状, 提高治疗有效率,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曹雪源, 王超, 连国栋, 等.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11, 26(12):998-1001.
[2] 刘志.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36例的临床疗效观察.临床医学, 2015(3):81-82.
[3] 王辉.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5(7):168-169.
[4] 陈文珏.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20例临床观察.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16):102-104.
[5] 曾祥泰, 曾祥福, 周小青, 等.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在粘连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 2012, 3(12):17.
[收稿日期:2015-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