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途径浅探

2017-09-13闫春娥

读天下 2017年7期
关键词:认同文化自信培育

摘 要: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在时代变革中既能保持自我又能面对世界的标识。在多元文化的相互激荡中,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既共生吸收又冲突斗争。为此,采取多种方法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使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是高校教师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关键词:大学生;文化自信;认同;培育

一、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

受多元文化的冲击和高等教育弊端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文化历史底蕴薄弱,缺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对于优秀传统文化逐渐淡忘和陌生,对外来文化趋之若鹜;崇拜西方的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等价值观,对传承千年的民族文化和伦理道德产生怀疑和动摇。一些人盲目推崇西方文化,贬低传统文化,甚至视传统文化中的“无私奉献”、“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等精华为敝帚,这种倾向极其危险。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不仅要从西方创造的文明中吸取精华,更要弘扬和继承中国的“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等价值观念。高校教师要适时对大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智慧和优秀文化教育,让大学生真切体悟中华文化的精髓,对民族文化产生虔诚之心和敬畏之感,从而提升大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文化追求。找出中华传统文化与外来优秀文化的契合点和相通之处,使大学生真正体会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原动力,也是促进世界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从而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二、 坚持自主与开放教育相结合,增强大学生民族文化自豪感

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同时,民族文化又不可避免地和世界各种文化发生碰撞,在相互激荡中共生共存,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高校教师首先要坚持文化的自主性教育,强化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尽管中国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兼收并蓄了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但它始终扎根于中国的土地,焕发出中华民族风格与智慧,为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文化的民族特色是民族认同的标志和思想凝聚的基础,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面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交流与碰撞,加强文化的自主性教育,强化大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增强大学生民族文化自豪感至关重要。

其次,要引导大学生以开放的态度正确对待各种文化。教育大学生以兼收并蓄的开放态度,理解文化双向传播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大学生以虔诚、敬畏的态度对待文化,用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对多元文化进行系统梳理与甄别、重释与重构,剔糟取精,推陈出新,理清科学与愚昧、传统与现实、中国与世界文化的关系,丰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進文化。引导大学生在充分吸收先进文化成果的基础上,既不自卑也不自负地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拒绝狭隘民族主义和文化封闭主义,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树立文化自信。

第三,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当前中国的文化发展趋势。教师要以各种方式向学生展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日益增强,阐明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等正在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帮助大学生充分认识文化对国家安全、民族独立的重要性,充分认识我们民族文化的独特优势,在展望其美好发展前景的同时,也适时引导学生清醒地看到我们文化发展面临的种种挑战,从而引导大学生敢于迎接挑战,主动学习、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

三、 优化网络文化载体,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

随着互联网和新技术的发展,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学校教育工作也越来越依赖网络的作用。大学生之所以会出现世界观、价值观的扭曲和对主流文化的认同危机,其重要原因是受网络不良信息传播的影响。因此,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需要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建设优质的网络文化载体和文化资源。如加强学校网站的功能建设,在校园网上旗帜鲜明地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组织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竞答等,为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价值观培养创造适宜的网络空间。将网络论坛、博客、微博、微信或QQ群打造成校园文化教育的新载体,利用这些新的社交网络手段的便捷性、时效性等优点,使大学生广泛参与、畅所欲言,表达对文化发展的真实感悟。同时做好信息监管工作,过滤不良信息,传播正能量,利用网络的互动讨论功能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其不良思想倾向及时进行矫正。

四、 优化校园文化环境,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

大学校园是人类积累、传播、创新知识的场所,是传承人类文明和科学的集散地。大学生思维开阔,思想活跃,多元文化背景下,他们面临多种选择,既可能被高尚积极的文化所陶冶,也可能被低俗、腐朽的文化所俘虏,教育环境对他们的选择趋向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必须把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纳入高校校园建设,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的校园文化体系;重视校园社团文化建设,积极开展以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核心的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社团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的传播阵地建设,充分利用校园文化传播的各种有效载体,如校园广播、文化宣传栏、读书画报等传播民族文化和先进文化,举办文化色彩浓厚的文体活动,利用传统节假日如清明节、端午节、三月三等活动的契机传播传统文化,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营造浓厚的校园氛围。

五、 拓展实践教学空间,坚定大学生文化自觉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文化自信的培育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具有文化品位的人才,使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忠实践行者、捍卫者。教师要把文化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实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中,如组织学生成立调研小组进行文化素质方面的社会调查和分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身体力行地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组织学生观看中外热播电影电视剧,感受其中蕴含的文化素质要求,分析对比中外文化的差异,并适时引导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进行评价取舍,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性、增强大学生文化自觉。

作者简介:

闫春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endprint

猜你喜欢

认同文化自信培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认同的崩溃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跨性别者认同矛盾研究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