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教学环境,实现信息技术课教学目标
2017-09-12杨晓华
杨晓华
摘要:信息技术既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分支,又是所有学科发展的基础。信息技术既是一个重要的技术分支,已经深化为改造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基本手段。因此,硬件与软件设施必须配套建设,硬件与软件投入到位,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升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环境 教学目标
中学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为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学科学习、探究活动乃至终生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在活动中感知信息的重要性,初步形成良好的信息意识;通过动手操作,掌握利用计算机等常见信息处理工具搜集、处理信息的操作与方法;形成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技术活动,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技奥秘的求知欲;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观察、思考和讨论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社会现象,养成适当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一、学校必须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要指导学生上机操作,还要理论学习,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活学活用,灵活掌握并应用,一味地纸上谈兵,理论灌输,只能让人生厌,裹步不前。而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硬件方面的建设
硬件是基础,基础设施是学校发展前进的基础,包括计算机网络教室的组建,计算机本身的配置,校园网的建设情况,投影仪,电子白板等设备以及这些设备的可用性,在这个信息资源丰富的时代,基础设施要不断更新,不断的升级,只有这样才会适应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否则就会落后。
2.软件方面的建设
软件方面包括计算机上使用的应用管理软件,还包括隐性的教师管理水平,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设备的运转情况。要让学校长足的进步发展,就要培养几位有管理经验,熟悉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的教师来管理,并且还要经常提高这些教师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其主动性,提高学习的兴趣,提升教学的效果。教师要经常走出去,请进来,学经验,学精神,让学校的这些能够为教学服务的计算机运行正常,能满足教师的备课和教学。
二、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紧跟时代步伐,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高效课堂在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一些中学教师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却不能满足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要求,严重制约着学校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因此,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可参加校外信息技术观摩课、鼓励教师个人自学、业务进修等。
其方式有:一是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人员的培训,使其成为一支维护和管理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设备、开发教育信息资源、开展电教科研的骨干队伍。二是学校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使他们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对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深刻影响,树立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用于教育教学实践。
三、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减少不利因素影响,提高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应用学科,学科特点给教师授课及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创造性空间,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要符合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认知规律,从培养兴趣,需要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1.因材施教,选择适合内容的教学地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课不同于语文、数学、英语等常规教学科目,其内容的变化是极为频繁的,它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继之而来的是教学方法的更新、教学设备的更新、教学手段的更新和教学思想的更新,也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老师要尽可能地设计并优化教学方案,积极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勇于实践,建构起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顺利步入不断更新的知识海洋。
2.化抽象为具体,重视讲练结合
实践证明,化抽象为具体能有效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可使抽象难懂的概念、理论具体化和通俗化。
将信息技术渗透到数学学科中,通过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把看起来比较抽象的编程语句具体的应用到我们生活,容易理解,再根据理解的情况自己还可以再举出好些应用这条语句的方方面面,可以将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结合,教学生这些语句的格式、工作原理和执行情况,既巩固了其它学校的知识,又學会了这条语句,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充分利用计算机资源,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产生兴趣,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才会积极地去认识和探究知识,而新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和“翻转课堂”教学法既可以利用计算机资源,也能扩展学生的知识。同学之间可以协作交流,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思考问题和发挥想象力的余地,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计算机是我们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工具。信息技术课程又作为其它各门学科学习的工具。新课程提倡将信息技术和其它学科整合。若不会这个通用智力工具,就不能适应新课程的所倡导的教育理念,不适应时代的要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