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强化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2017-09-12杨玉香
杨玉香
摘要:“师生互动”,顾名思义,指的是在学校课堂的教学行为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的交流互动行为,及其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在现代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已经在广泛的运用互动行为,这是新课程改革给课堂教学带来的革新。通过积累的日常课堂教学经验,对目前小学语文课堂上师生之间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师生互动 问题 策略
新课改中对课堂教学给出的定位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这对教师的教学活动给出了其所应具备的价值取向。在课堂活动中,主张的是突出“动”,就是让教学的课堂“动”起来,“鲜活”起来。所谓的“动”,指的是师生间,生生间,及与所持有的教育资源间的良性互动。采用互动的方式,其主旨在于,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愉快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提高其创新的能力,渐渐地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教师转换角色是师生互动的首要前提
新课改中明确指出,课堂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单靠传统教学方式即老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所传输的知识是不可能的。现代课堂应该提倡自由、民主,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未来建设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应该积极主动参与课堂互动,并且师生之间是平等的互动,可以自由发表对问题的观点和看法。教师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明确自己的教学身份,才能更好地做到师生互动,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积极性。
1.教师应积极创造利于学生张扬个性的课堂
只有在民主的教育下才会更加有利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而解放思想,激发个人潜能,这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所以,教师在日常的课程教学中,要主动创造民主的氛围,对学生个性的发展起推波助澜的作用,让每个学生拥有独立发言的权利,同时尊重学生,这样每个学生的才智才能充分体现出来。
2.教师应积极帮助、引导以及组织学生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注重学生的发展。一方面,要利用好现有的教材为学生服务,而不是仅仅局限于现有的宏观知识。课堂设计要有创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引导学生研究学习中的一些问题,生活中也要锐意进取。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更加自由的空间施展自身的特长,更好地学到知识。
3.教师应发自肺腑赏识学生
夸奖、赏识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细节,一方面,教师要注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承兑,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也要关注、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优良学习行为的表现,以及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情感态度方向的优秀表现。对每位学生要做到熟悉、了解,对其细微的变化要及时地提出表扬,乃至物质鼓励。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人格精神也更加乐观,处事能力也会进一步加强。
二、课堂提问成为互动的主要形式
课堂提问作为现代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老师们只有在提问的过程中才能更深层次知道学生的长处与不足。通过提问,教师与学生能够做到更好地互动;通过提问,师生能够更好地传递信息;通过提问,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大程度的活跃。当然,教师的提问需要有技巧而不能盲目提问。要有目的地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对于不同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发现问题以致最后解决问题,这也是提问的最终目的。
三、教学课程中课堂互动的具体要求
1.在教学中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九寨沟》这篇课文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课文的内容,以及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首先,通过演示文稿给学习展现两幅画面,让学生以这两幅画面为主题展开讨论交流,要学生表达出,他们在这两幅画面中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老师通过听到的信息,来判明学生的学习感受。同时,学生因为有了讨论这个环节,也对这篇课文的学习表现了浓厚的兴趣。
2.教學过程中要明确课堂的重点、难点
学习中不免遇到较难的知识点,学生应该互相帮助并及时请教老师,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仍以《九寨沟》为例,通过上述两幅图画,让学生自问自答:(1)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原因是什么?(2)一年四季中,你认为哪个季节是最美的?原因是什么?通过学生、老师之间的课堂互动,解决了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3)教师教课,学生学习之后要学会总结回顾前面的知识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还以《九寨沟》的学习为例。教师讲完课,学生也自由讨论了,并且学到了知识,这时就要总结回顾:通过本课文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把学到的知识讲给父母、朋友听。让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得到巩固、加强。
四、解决策略
1.塑造“师生交往、共同对话”的教育本质
著名教授叶澜指出:“教育活动本质是交往,而且教育是一种相对特殊的交往。”教学,作为教育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教育这种特殊的交往活动中更为特殊的一种。所以,交往实际上是教学的本质。在交往活动中,无是教师还是学生,每个个体都是活动中的主体存在,每个个体都可以成为交流的对象,所以每个个体也应当具有独立的人格特征。
2.设计出“广义”问题和发散思维的问题,扩大师生互动的空间
所谓的“广义”问题,即粗略的、粗线条的问题。这种问题应该是有很大的选择空间和包容空间,有不同的思维出发角度,让学生针对解决这一类问题,从策略、材料、出发点、思路上可以作出不同的选择,让学生为解决问题做出多种猜测和假想,而最终都能达到正向的结果,而不是仅对教师给出的某一个具体的操作方法作出选择,按照既定的程序作结果已知的验证。当教师把这类问题抛给学生时,旨在把学生置身于一个广泛的陌生的领域,让他们可以放手去做,在迷茫中加强互动关系,而找到救生法门。
3.捕捉并重组课堂信息,调整互动
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还是根据自己的“教案”来教学,为了完成自己制定的教学计划漠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这种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对人情世故有个人的思想和看法。老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个人情感的变化,并对学生在课堂中的疑虑及时解答,善于与学生互动、探讨,从而提高学生课堂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4.创造机会让学生彰显真实的自己,促进互动
在课堂中,很多学生对于知识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但是由于羞于表现,又害怕提出问题之后被人发现错误进而掩饰内心的真实想法,从而造成创新力差,自我思维能力逐渐减弱,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也会越来越少,这样下去会造成一个恶性循环。面对此情况,老师可以根据情况建立一些课堂奖惩制度。例如,奖励课堂有疑义的学生;奖励大胆发言的学生;对于有错误的同学受到讥讽,嘲笑者要受到相应的处分。通过此种方式,学生的疑义以及真实情感都表露出来,学习会更加积极,对问题会刻苦钻研,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也会更融洽。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中,通过师生间的交流互动,起到互相沟通、互相影响又互相补充的作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出和发现问题,同时找到方法解决问题,创立起民主平等又自发学习的师生关系,真正的打造一个学习共同体,真正的实现“师生交往、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郑西联.小学师生互动影响因素及完善措施[J].学理论,2013,(17).
[2]王鉴,王俊.课堂生活及其变革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3,(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