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造性教育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实践探讨

2017-09-12朱守业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7年7期
关键词:实践美术

朱守业

摘要:在浩浩荡荡的历史中,无论是朝代更替或是物是人非,教育的意义却始终尤为凸显。或许人生本身的价值在于传承,无论是知识还是经验,都是在数千年的积累下一步一步更为精进且磅礴。现代生活中,教育的意义更为深厚。

关键词:创造性教育 美术 实践

新世纪以来,在发展教育业中,无论国家教育部门的积极引导还是多方组织个人的创造性意见改革,都是使得教育方式和教育成果在不断进步,但无论教育在如何的变革或更新,其实都围绕着“创新”的主题越来越圆满,但漫漫长途,问题却层出不穷,作为教育者,如何使用创新性教育是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一、创造性教育的目的和背景

(一)创造性教育的背景

之前关于这个问题与几个朋友围坐讨论过,关于学生所学何所用?之前很流行的一句话是“学习高数虽然不能在买菜时用到,但可以决定让你在哪里买菜。”中国也有古话叫“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所以,大多时候我们都局限在学什么,而不是适合什么,用什么,怎么用这三个问题,如果不能真的在思想上有一定的超越,致使有很多学生终身都无法学以致用。

既然說了现下的教育模式,再来说普遍的教育方式。其实,不外乎是“强塞硬拉”的方式来教育学生,很多学生的书包里装满语文数学等辅助学习的书本,却没有一本可以发展孩子广泛兴趣的教材。在大多时候,教师作为教育的管理和输出者,更倾向让学生的知识满足应试教育的要求,而大大忽略了孩子在其他方面的教育。作为家长,把孩子应试教育课程的成绩作为考核孩子的最大标准,而抑制孩子在广泛兴趣的培养。

(二)创造性教育的目的

艺术是成就完美人性的首要引领手册。青少年学习美术,可以直接近距离的感受美术作品带来的情操和价值意义。俗话说:艺术是表达感情的工具。学习和掌握艺术创作,可以大大激发青少年的创作激情,表达内心的情感。在青少年成长中更多的通过其他形式来表达和展现自己,在学习和掌握中不断具有创造的兴趣和能力,提高自身的洞察力、理解力、表现力、交流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作为艺术的教育中,不仅仅是表面的艺法技巧的教导,而是开发学生在学习中拥有自己的思维形式和思维能力。虽然我国开展美术教育已经是数十年的光景,但在实际的发展中,还停留在一站式“囫囵吞枣”的状态,大大满足不了在现代发展中的要求。

众所周知,在过去单一的教育模式下,学生的主要课程大多居于常规升学基础课程,在后续的发展中,部分学校为满足培养多方面全优学子,在基础的课程中加入了类似奥数等较为专业性、益于学生开发基础课程的辅助检测课程,使得众多学生在考试升学的教育体系更具“知识渊博”,但现实意义中,其实面临更大的问题在于:我们给学生教导的课程最后用在了哪里?

二、小学生应有的能力实践探讨

中国一直处于一个“制造”大国,而非转型成功的“创造”大国,我们拥有庞大的制造体系和众多的制造人才,但创新建设中,却尤为吃力。大部分的高校生都经历过应试教育的摧残,所以在之后的工作及所属领域中,只懂得用现有的知识结构来完成目前的需求,而不能通过创造来体现不同的结构。例如,庖丁解牛,大多数的工人只了解“牛身体而不是整体”,所以只能永远停留在工人阶段而非工匠。作为现下发展要求,只要技艺而没有思想便谈不上创造,永远跟着大路走,便无法发现还有捷径。

观念的培养将是长久持恒的问题,就美术来说,便具有局限性和发散性的特点。在美术的学习中,可以极为快速地发展小学生在现在阶段的思想结构,通过发散性思维来为他们开启一扇具有创造和体验的大门,在不断地思考和完善中逐步让思想成熟于一般应试教育下的学生。在对美术的探究中,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使得小学生在发散性思维中还具有限制,始终在教育者的引导下完善自己的思维方式,在一项或多项事物中具有自己的观点。许多家长会认为,在美术中,好的作品的技艺是极为高超,那么在极好的技艺下,也就能成就优秀的作品,然而他们却忽略了艺术家在创造中每一根线条,每一笔颜色突入的情感,小学生在线条和光影中感受生机勃勃的生命力。

(一)开放性的讲解

在应试教育下的约束下,普遍的现象是大多的应试课程都是“强塞硬拉”,在众多教育者和家长眼中的美术课程对小学生的发展是否有成效,也是一个首要问题。但我觉得在大环境的趋势下,应改变观念,加强其他学术上的教导,使小学生具有更为广泛的发展途径,使教育更为完善。

作为教育者而言,现在我们不仅需要能为学生讲解每幅美术作品的知识轮廓的教导,更需要为学生讲解在艺术创作上的故事和情感,不只有线条还有色彩,让学生在学习当中感受到不一样的世界,在光线的转换中,感受色彩的变化,感受其中的多姿多彩,从而达到好的教育成效,在不断的教育中改进之前的不足,开发性的大胆尝试不同的方式方法,给小学生一个多姿多彩的课堂,而不是照猫画虎,按着课本直接教导,这样极有可能导致学生对美术丧失兴趣,并且失去了开发创造力的条件。

(二)为学生提出好的问题

在教育的问题上,不单是教育者在讲台上精心讲授,讲台下的学生认真听讲,作为开发思维的课程,更应该是教育者与学生的互动,而互动的最好方式就是问题。

好的问题会把学生带入思考的海洋,从而得到自己的见解和感悟。问题的恰到好处,刚好能激发对学习美术的兴趣,也能在问题中映射出创造的欲望,让学生在不断的问题互动中主动去思考和创新,多发实践来验证自己的所视所想,加大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创新动脑动手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让孩子们养成了思考、以寻求方法的好习惯。

(三)促使学生在讨论中完善自我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好的想法只有在众多的检验中不断改进才能是真理。那么作为一幅美术作品,的确也是“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效果,所以,在学习中,应当让学生不只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要拥有多方的讨论和验证的决心。小学生毕竟年纪太小,把自己的想法敢于表达出来确实很困难,甚至一些内向的孩子更是怯怯不言,所以在教育中一定要培养学生敢于去说敢于去验证、去合作、去融合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得在美术教育中不仅培养创新意识,事半功倍地让孩子从小拥有与人分享合作论证的能力。

三、结语

事实上,在教育中,众多的方法探究或是实践应用都是为了把好教育这一大关,只有好的教育才能为国家培养众多优秀人才,才能使国家发展在世界上永保昌盛。虽然我们只在探究美术教育的创造性教育,但其中也在影射应试教育限制学生的发展,在之后的教育,希望众多教育者能不断去开发学生在全面或某一方面的特长,在教育完成任务的基础上更为精进和用心。

参考文献:

[1]李姝颖.寓情于景——情感教育在小学美术教学应用中的实践和探索[J].才智,2013,(25):40.

[2]陈昌婷.浅谈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才智,2009,(02):69.

[3]刘金山.美术创造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践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