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语文略读教学
2017-09-12王丽
王丽
摘要:《课程标准》提出的:“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要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将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通过对略读课文现状,并提出了四点略读教学的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 略读课文 略读教学
自建国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延续着“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略读课文能有效提高阅读能力,让学生在掌握了一系列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技能后,巧妙的运用到略读课文中,粗知文本大意,抓住主旨,恰当学习语言;并且,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阅读速度的提升,训练概括能力。
一、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现状透视
(一)缺乏引导,略读课文自读化
略读,简单说就是粗略读,并不像精读课文那么细致,只要求粗知文章大意。略读课文没有具体的教学任务,也不是考试内容。因此,教与不教从表面上看不出明显的痕迹。许多老师在对略读课文的处理上直接“略过”,任由学生自由阅读;或者只是简单的让学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随意拎几个简单的问题,学生能回答即可。
(二)大包大揽,略读课演绎成精读课
纵观整个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其中所设的略读课文基本上都是名家名篇,文质兼美,特明显,为师生们所喜爱。因此,许多老师在执教过程中把略读课当成了精读课,将精读课的教学模式运用到了略读课上,词语积累、朗读感悟,句段评析、感情赏析……面面俱到,主次模糊。这样的教学方式大大占用了课时,最后造成期末赶进度,宝贵的时间久在一问一答中浪费了。
(三)课时紧张,略读课文被忽视
小学略读课文的课时大多为一课时,在一课时之内,教师要抓住课文的教学重点,充分发挥略读课文的作用,这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再者,受长期以来略读课文都没有列入考试范围,教师常常忽视了略读课,而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精读课文上,把略读课文当做是补充材料,上与不上全在个人喜好与时间安排,多数略读课文沦为课外读物。
二、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
(一)给出充裕时间,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教师可引导学生课前预习本堂课的略读课文,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一系列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默读的语速一般比朗读要快,在默读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首先,培养学生边默读边思考的习惯;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对于课文中出现的好词好句,或者是难以理解的问题句,学生在默读过程中都要尝试圈圈点点做好笔记,将阅读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勾勒出来,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更有助于对略读课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阅读兴趣,注重阅读能力
在当前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的形势下,快节奏求高效的社会环境促使教师更注重效果的表象化。很多教师认为,只要把课文教好,让学生掌握重点字词,中心思想,语文卷面成绩得到提升,就是验证语文课取得效果的标准,却忽视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略读课文正是要改变这种模式的主次性:学生主导课堂,教师从旁牵引;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积极提问、积极沟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
(三)善用有效提问,启发学生思维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是引导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手段,是活跃课堂气氛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的方法。在略读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要让学生粗知文章大意,而要谈谈自己的感受,三要抓住文章的中心,文章的重点。这种“三读法”在略读课文教学中基本被认可。当然,当真正运用的课文中时,教师又要具体問题具体分析了。提问要有技巧,有深度,考察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需要老师对略读课文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四)注重成果考核,改变评价机制
在略读课文的现状分析中,我们发现略读课文被忽视的原因之一是并没有列入考试范围。这也让如何对略读课文的教学成果进行考察成为了一大难题。笔者认为,对于略读课文的教学成果考察不一定要通过背诵、默写、考试的形式出现,适当的改变评价机制,也能起到评价的效果。在课堂上,教师可通过有效提问考察学生的阅读情况,把握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另外,可以定时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与课文批注,教师给予一定的奖惩评价能让学生更认真进行略读课文的学习,也能引起学生对略读课文的重视;这样,对略读成绩的考察也有了一定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陈爱斌.略读教学,走出“迷惘”之境.课程教育研究,2013,(10).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3]曹鸿飞.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略读课文教学的研究.2011.
[4]林春晓.淡妆浓抹总相宜——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之我见.中小学教学研究,2012,(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