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微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2017-09-12冯伟容
冯伟容
摘要: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微课教学受到了愈来愈多群体的关注,从而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微课的重要作用都是不言而喻的。着眼于微课的主要特点,分析了微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说明微课对高中英语教学的意义。
关键词:微课 高中英语教学 意义
微课以课堂教学视频为核心组成內容,与传统的教学资源有着明显的区别,为英语课堂教学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因为微课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当前得以在教学领域广泛推广,并获得了显著的成效,受到了广大教育者与学生的一致认可。
一、微课的主要特点
微课具有许多特点,如上课时间短,一般少于10分钟;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十分清晰;针对性较强等。具体说来,这些特点主要包括:
(一)主题明确
大多数情况下,一个课程就是一个主题,研究的对象通常都来源于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诸如教学策略、学习方式、教学观点、教学重难点、教学反思或者生活思考等具体的、真实的,自己或者同伴可以解决的难题。
(二)内容的完整性
微课教学所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都是较为完整,具有明确指向性的。它将教学视频片段作为主线,通过教学设计、多媒体素材、课件、反馈信息和相关教学资源,构建出一个真实的教学资源环境。师生们可以在这种特定的教学情境中轻松地学习,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以此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对于高中英语教学来说,微课既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优质教育资源,同时也是变革教育教学模式的重要前提。
(三)实效性
微课以“小”“快”“新”等为特点,课程容量微小,传播形式多样,切实推动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丰富了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转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对教师而言,微课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实践中的难题,促使他们不断学习、不断思索,不断开拓创新;对学生而言,微课为他们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使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有用信息。
二、微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运用的几点思考
(一)运用微课教学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在课堂教学中,高中英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微课这一资源,把握好教学过程中的每一环节。第一,选择恰当的微课教学内容。根据微课的优点有选择地、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区分教学重难点。英语课本中的知识点十分丰富,因此微运用微课进行教学时不需要面面俱到。第二,选择合适的微课教学方法。常用的教学方法各式各样,比如讲授法、实验法、对比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等,英语教师要注意根据主题选择恰当的微课教学方法,以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例如,在学习《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这一单元时,英语教师就可以运用讨论式教学法,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的不同节日。
(二)以丰富的多媒体资源为基础开展微课教学
我们都知道,微课具有流媒体播放性,可以通过网络流媒体以动画或者视频的播放出来。因此,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将声音、文字、图片和PPT等有机结合,运用多种资源呈现不同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有利的教学氛围。例如,教师在讲解《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时,就可以以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世界各国的不同节日场景,在展示图片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插入相关的背景音乐,让学生感悟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差异,从而构建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实践表明,运用各种多媒体资源进行英语教学,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发挥微课教学的真实效应
第一,巩固学过的知识点。孔子曾经说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由此可见,复习已有知识的重要性。高中英语的学习也是一个反复复习和巩固的过程,教学任务的完成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词汇、语法和句式,这单凭课堂上的有限时间是远远不够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制作一小段微课视频,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从而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第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制作简短的课前导入视频,在课堂中播放出来,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教授《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时,英语教师就可以提前设计一个与节日有关的视频片段,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第三,注重微课的趣味性。微课教学转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而非被动地学习知识。在制作微课视频时,英语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好奇心选择图片、音乐或者文字,在突出教学重点的同时也可以使学生的目光快速地聚集在知识点上。
总之,微课凭借其内容、时间等方面的特点,赢得了大家的关注和喜爱,有效地解决了教师和学生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诸多问题。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以及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微课这一资源,发挥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效应。
参考文献:
[1]袁慧.微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亚太教育,2016,(10):4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