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亚市2010-2016年微生物性食物中毒情况分析

2017-09-12邓陈哲邓瑶尹江源

海南医学 2017年16期
关键词:三亚市溶血性弧菌

邓陈哲,邓瑶,尹江源

(三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海南三亚572000)

三亚市2010-2016年微生物性食物中毒情况分析

邓陈哲,邓瑶,尹江源

(三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海南三亚572000)

目的探讨三亚市2010-2016年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的规律,为预防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三亚市2010-2016年微生物性食物中毒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1 706份标本进行致病菌分离培养、鉴定和血清分型,并采用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核酸。结果2010-2016年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共64起,中毒人数1 065例,检出病原微生物44起,致病因子共7种,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占45.31%(29/64),送检标本1 706份,检出病原微生物214株,发生时间以第二、第三季度为主,分别占35.9%(23/64)和31.3%(20/64);发生场所以餐饮单位为主,占73.44%(47/64)。结论卫生监督人员应加强卫生教育和监管工作,以减少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微生物性;食物中毒;预防控制

微生物性食物中毒是指进食被微生物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后发生的急性中毒性疾病,发病突然,中毒人数多,一般症状为恶心、呕吐、腹泻、发热。当今食品安全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资料显示,食物中毒危险因素中,细菌性食物中毒位居各类食物中毒之首[1]。食物中毒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社会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查明食物中毒的原因对发生中毒案例的责任单位实施行政执法和对患者的治疗有重要作用。为了解三亚市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的特征和规律,做好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工作,本文对三亚市2010-2016年发生的微生物性食物中毒进行了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收集整理三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2016年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结案调查报告和实验室检测报告。

1.2 检测样品1 704份样品均来源每次食物中毒所采集的患者肛拭子、呕吐物、可疑食品、厨师肛拭子及环境涂样。

1.3 检验方法样品接种相应的增菌液,37℃培养8~18 h后划线接种相应细菌的选择性分离平板筛选出致病菌,经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及血清试验鉴定到种、群或血清型[2-4],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核酸。

1.4 统计学方法运用Excel2003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2010-2016年三亚市累计发生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事件64起,年平均9起,中毒人数1 065例,年平均152例,中毒规模17人/起,无死亡病例。

2.2 场所分布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餐饮单位,中毒起数47起,占73.44%,中毒人数619例,占58.12%;其次为建筑工地6起,占9.38%,中毒人数126例,占11.83%,见表1。

2.3 季节分布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呈明显的季节特点。2010-2016年三亚市食物中毒起数发生频率最高是第二季度23起,占总数的35.9%,其次是第三季度20起,占总数的31.3%,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为12起和9起,占总数的18.8%和14.1%。7年来,1月份3起、2月份5起、3月份4起、4月份9起、5月份7起、6月份7起、7月份10起、8月份6起、9月份4起、10月份3起、11月份3起、12月份3起,中毒起数以7月份最多,4月份次之。

表1 2010-2016年三亚市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场所分布

2.4 病原分布2010-2016年发生64起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中毒人数1 065例,检出病原微生物44起,有3起由2种混合菌引起,检出率为68.75%,病原微生物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占45.31%,见表2。

表2 2010-2016年三亚市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病原菌分布

2.52010 -2016年各类样本病原微生物检出情况7年来64起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共检测样品1 706份,检出病原微生物214株,检出率为12.54%,引起中毒食品以海产品为主,致病菌检出率为11.22%,见表3。

表3 2010-2016年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不同样本中病原菌检出情况

3 讨论

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和食品监管工作的重视。2010-2016年三亚市共发生微生物性食物中毒64起,中毒人数1 065例,无死亡病例,检出病原微生物44起,检出率为68.75%,与葛少锋等[5]报道相近。查明致病因子分别是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布利丹沙门菌、都柏林沙门菌、汤卜逊沙门菌、致病性大肠杆菌O125:K70、奇异变形杆菌、宋内志贺菌和诺如病毒等,其中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与天津、浙江等地区报道基本一致[6-7],提示应开展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主动监测工作。副溶血性弧菌和诺如病毒存在于海产品中,其引起的食物中毒在沿海地区多发。2008年美国确认病原的1 034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中,诺如病毒占49%。2013年起三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针对性在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中检测诺如病毒,截至2016年12月31日止,除了2015年1月在一次食物中毒事件中首次检出诺如病毒,再也没有检出第2起由诺如病毒引发的食源性疾病,这个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资料显示,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微生物类型不单一,有3起由2种混合菌引起,分别为副溶血性弧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和宋内志贺菌。奇异变形杆菌存在于土壤、水、有机腐败物、人和动物肠道中,对人类一般不致病,但在特定条件下可引起食物中毒。金黄色葡萄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特别是存在于人或动物的鼻咽部,如果食品从业人员卫生意识浅薄,极易造成食品被污染,导致食物中毒的发生。食物中毒主要发生于第2、第3季度,与北京、广东等地区报道相似[8-9],主要是天气炎热,微生物生长繁殖快,苍蝇、蚊子等虫类媒介的传播,容易导致食物交叉污染,加上第2、第3季节人们基础代谢增加,易疲劳、抵抗能力差。食物中毒高发场所为餐饮单位,且以外地旅行团为主,主要是三亚市作为一个国际热带滨海旅游城市,许多供餐单位存在后厨卫生条件差,食品加工操作不规范等,从而导致食品中毒的发生。

剩余食品中检出22株病原微生物,检出率为6%,说明食品污染严重,凤爪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表明生熟不分,存在交叉污染;厨师肛拭子中检出2株副溶血性弧菌,提示应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同时应监督其体检的落实情况;水果砧板中检出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反映了操作间卫生状况差的情况。对这样的餐饮单位除了要求改善卫生措施,还要落实卫生管理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有31.25%的不明病原微生物食物中毒,原因是患者使用抗菌素后采样,责任单位私自销毁剩余食品;微生物生长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实验室检测项目不完全,导致有些病原微生物未能检出;食品加工烹煮后病原微生物被杀灭,但毒素仍然存在,由于条件限制未能检出毒素等。为提高食物中毒的查明率,必须加强疾控机构对食物中毒的现场调查处置能力和实验室建设,引进现代微生物检测手段,提高病原微生物检测水平,以便快速得出检测结果,为食物中毒分析提供技术支撑。为了防止食物中毒的发生,建议三亚市相关部门要加大对食品原料的监督力度,从源头上把住食品卫生第一关,加强对餐饮业执行卫生制度和操作规程的检查督促,用严格的制度规范食品从业人员自觉遵守有关制度和操作规程,卫生监督人员应在食品制作全过程进行监督,随时抽查,对违反《食品安全法》的单位要进行严肃处罚。

[1]Zwieterin MH,van Gerwen SI.Sensifivity analysis in quantitative microbial risk assessment[J].Int J Food Microbiol,2000,58(3): 213-22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T4789-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T4789-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WS/T9-1996变形杆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5]葛少锋,倪丰安.白银市2000年-2009年细菌性食物中毒检测情况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20(11):2945-2946.

[6]张文生,孙美铃,丁建清.天津市2006-2013年微生物性食物中毒流行病学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6,23(4):481-483.

[7]虞静,王洁,蒋逸群,等.海宁市2007-2010年细菌性食物中毒实验室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4,10:1465-1467.

[8]张福全,赵霞,林华.北京市房山区2010-2012年食物中毒情况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12):2151-2153.

[9]黄谷孙,江素红,林奕华,等.2009-2011年汕头市细菌性食物中毒与病原菌检测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6,32(1):77-80.

Analysis of microbial food poisoning in Sanya City,2010-2016.

DENG Chen-zhe,DENG Yao,YIN Jiang-yuan.Sanya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Sanya 572000,Hainan,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regularity of microbial food poisoning in Sanya city during 2010-2016,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food poisoning.MethodsThe data of the microbial food poisoning in Sanya City in the years of 2010-2016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A total of 1 704 samples were isolated,cultured,and identificated for serotype of pathogenic bacteria.RT-PCR was used to detect Norovirus nucleic acid.ResultsThere were 64 incidences of microbial food poisoning resulting in 1 065 poisoned people during 2010-2016.The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were proved in 44 incidences,involving 7 pathogenic factors.The major pathogen was found to be Vibrio parahaemolyticus,accounting for 45.31%(29/64).A total of 214 strains of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were deceted in 1 706 specimens.The peak season of the occurrence time were the second and the third quarter,accounting for 35.9% (23/64)and 31.3%(20/64),respectively.The occurrence location was mainly the dining and catering unit,accounting for 73.44%(47/64).ConclusionHealth supervisors should strengthen health education and supervision,in order to reduce the food-poisoning cases caused by microorganism.

Microbial;Food poisoning;Prevention and control

R155.3

C

1003—6350(2017)16—2723—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7.16.049

2017-03-14)

海南省卫生厅2013年度医学科研自筹课题(编号:琼卫2013自筹-35)

邓陈哲。E-mail:dengchenzhe@163.com

猜你喜欢

三亚市溶血性弧菌
销量增长200倍!“弧菌克星”风靡行业,3天杀灭98%弧菌
副溶血弧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如何有效防控对虾养殖中的弧菌病
某市致病性弧菌及肠毒素的检测分析
跨境电商背景下三亚市服务业总部经济发展路径探讨
三亚市幼儿海洋教育的现状及其问题探讨
三亚市小额信贷业综合改革政策优化研究
利巴韦林片致溶血性贫血伴急性肾衰竭1例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血袋两种放置方式的溶血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