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的反思

2017-09-11秦国荣

西部论丛 2017年3期
关键词:学案导学运用教学模式

秦国荣

摘 要: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采用学案导学模式呈现出流行的趋势。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学案”这一载体.催化学生的课堂活动,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力求做到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下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的教学目标。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以及新课标的实施,把导学案运用到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会了学生如何去学习。同时,导学案的运用真正实现了学生为主体,真正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真正做到了低负高效,切实的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关键词:学案导学 教学模式 运用

学案教学明确了在课堂上如何利用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习惯,以充分体现“以学为主”、“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无裨益。与此同时,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学案教学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找到了一些解决的对策。结合我的日常教学活动,总结高中思想政治课学案导学教学实践中所获得的一些感悟。

一、学案教学的优势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真正的学习是在学生走进课堂之前和在学生走出课堂之后的后续学习。“导学案”是改革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预习,目标步骤清晰,可以避免预习的盲目性,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通过预习,学生有了认知冲突,教与学都有了明确的方向,教师只是有重点地帮助学生解决疑点,而不是面面俱到,可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问题的理解和深化上。

(三)减轻课外负担。

“导学案”在导学和助学上的作用大,大部分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在课堂内消化、理解、巩固和提高,很多思维训练和练习都能在课堂上完成,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四)促进教学相长。

学生在自学时可能提出一些问题,提出一些新的想法,甚至是一些教师没有考虑到的问题,课前收集这些问题,有利于促进教学相长。

二、学案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纸质学案修改保留不易。

首先在学案式教学的形式上,多数教师都是设计成纸质学案,设计好问题让学生思考作答并将答案填写完整。最初我也是这么做的。但是时间长了,一个问题也就暴露出来了。这就是学案不能很好的保留下来,等到复习时曾经写过的题无从寻找。而且打印出来的学案在实施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想再进一步修改也成了一件难事。

(二)自主学习时间不易安排。

其次是在学案的设计中“自主学习”这一部分的安排存在一定问题。“自主学习”目的是将课堂交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熟悉课本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问题。但是“自主学习”这一环节安排在何时却是个问题。安排在新课教授前让学生在课间或回家去完成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在课上进行又会占用时间。

(三)课堂气氛比较沉闷。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容易被激发,课堂不够活跃。在“导”这一环节上,有时显得还不是那么轻松自如;在“讲”的环节上,由于受旧的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讲的还是过多。新课改要求的从体验到感悟再到生成的过程不能体现。新课改要求观念的形成过程是从体验到感悟再生成的过程,即从实践到理论的过程。导学案教学是一个认识到理解到运用的过程,即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

(四)注重成绩,脱离生活。

目前,“导学案教学法”主要追求的直接目标是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绩与质量的提高。但从长远看,其目标不应只停留在这一水平上,它将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相关,那就是通过围绕“学案式”教材的使用使学生会学习,并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及自我意识,让学生做学习生活的主人。

三、解决的策略

(一)完善导学案。

首先作为导学案,是师生共用的教学资料,还是要服务学生,如果学案内容过于简单或繁琐困难都会影响预习效果,这些都是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的。无论学案内容怎么变,但基本结构必须涵盖教学(学习)目标、课前预习填空、预习思考题、预习练习、本课知识结构、当堂训练等内容,紧扣考点,突出重难,抓大放小,精选题目,典型代表性的题型训练非常重要。在每课(或单元)必须设置有错题再练或者变式训练题目,作为导学案的延伸。

改变固定的纸质学案模式。我不再把学案固定成纸质的形式,而是把设计的问题用小黑板,幻灯片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这样既解决了纸质学案的保存问题,又方便问题的修改。如果在前一节课的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便可以及時修改。针对后者,我把“自主学习”这一环节安排在课堂上完成,这样虽然会占一部分课时,但是可以保证学习效率,也便于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加以指导。

(二)导学案的使用要优化。

不能将导学案作为普通练习题去做,要发挥其导学功能必须多次收发学案。比如预习任务完成后要收起来检查,发现问题;课堂发下去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落实基础,并且通过当堂训练,让同学互改,也可以当堂演示来发现学生问题;课下教师还要收起来检查,统计问题,以作为设置反馈训练的依据。最后发下这张学案就是让学生订正完错误,督促学生做好知识框架结构整理,以作为复习资料。这些程序和步骤如能紧凑而高效完成,必将最大限度发挥导学案的作用。

(三)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导学案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存在两个极端:要么完全围绕导学案教学,变成了“解决导学案问题”的课程;要么完全忽视导学案,最后导学案变成了课堂训练的习题。如何将导学案融入课堂,既能利用好导学案,又能让课堂变得更生动活泼,我感觉可以将疑难问题融入课件中,或者变成课堂活动、探究的一部分,让学生在讨论中、活动中解决问题,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解决疑难问题,导学案才能真正发挥导学作用,教师才能从满堂灌中解放出来。当然,一个疑难问题或重点问题的解决,可以辅以相应的当堂训练题目,让学生及时运用知识、领悟知识。

总之,“导学案教学法”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灌、学生装的费时低效的教法,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升。在众多媒体并存的今天,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引入,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化解教与学的矛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M】.背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 徐贵权.走进高中新课改——政治教师必读【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 蒋国民 郑友民.构建生活化课堂 彰显新课程理念【J】.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参考,2009.10

[4] 《从“洋思”到“东庐”——优质学校形成机制探索》周峰、郑向荣选编,广东教育学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出版

[5] 《基于学科学习的“学案式”教材开发研究》富阳市常安镇中课题组

猜你喜欢

学案导学运用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自主学习的初中化学“学案导学”实践研究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学案导学”之我见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