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南亚、南亚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调查反馈与对策探析

2017-09-11夏远飞

现代交际 2017年18期
关键词:留学生

夏远飞

摘要:本文结合访谈提纲对云南大学国际学院的十六名具有代表性的东南亚、南亚来华留学生(8名泰国留学生,8名孟加拉国留学生)进行了访谈,指出并分析了泰国和孟加拉国留学生在中国学习生活期间的跨文化适应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文化冲击问题、语言交际问题、生活习俗问题、价值观念问题等,旨在通过访谈为进一步调查研究做准备,同时能初步了解东南亚、南亚留学生在跨文化适应中存在的问题并试图分析原因、找到更好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东南亚南亚 留学生 跨文化适应问题

跨文化适应问题一直是跨文化交际关注的问题,探究文化适应的对策也是汉语国际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跨文化适应问题处理得妥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留学生在中国的汉语学习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属于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传播学范畴,但笔者认为更重要的是对外汉语教学范畴,是对外汉语推广者应当关注并积极推进的重要课题。我们通常所说的适应(adaptation)就是生物物种能通过自身变化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的过程,人类的适应则包括生物性适应和文化适应。[1]文化适应(cultural adaptation)则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的策略达成和自然与社会环境之和谐。[2]对于文化适应的概念,相关学者也给出了不同定义,阿克顿(Acton)和费利克斯(Filx)将文化适应定义为“逐渐适应目的语文化但不必抛弃母语文化的身份”[3]。布朗(Brown)(1986)则认为,文化适应是“对一新文化适应的过程。要实现文化适应,不仅需要进行交际行为的调整,还需要重新调整思维和感情的导向”[4]。毕继万(1986)将“跨文化适应”定义为:跨文化适应是一个对新文化环境适应的过程,指的是初居一個新文化环境的人不断克服文化休克的负面影响,从交际行为、生活习惯到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作出相应的调整或改变,最终达到适应新的文化环境和学会在新文化环境中进行有效交际的能力。[5](2009)笔者认为,由于文化具有地域性和相对性,而“民族中心主义”对本民族群体影响较深,所以跨文化适应可以概述为处于异民族文化的人通过改变一系列主观因素的策略而达成与自然及社会环境相和谐的过程。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访谈对象是在云南大学就读的泰国留学生和孟加拉国留学生,其中,男性5 名,女性11名;博士生1名,硕士生4名,初级阶段留学生11名,年龄在25岁至35岁之间,他们的专业分别为:汉语国际教育(3 名、硕士),汉语国际教育(5名、本科)国际关系(1名、硕士)、国际关系(1名,博士),他们的汉语水平分别为:HSK3级(4名,初级阶段留学生)、HSK4级(1名,博士)、HSK5级(8名,硕士)。

本研究选择的研究对象具有代表性,泰国留学生和孟加拉国留学生数量大,是云南大学留学生中所占比重很高的一部分,基本代表了东南亚和南亚留学生群体;学习汉语时间均较长(两年以上);对中国文化有一定了解,汉语平均水平较好,能做到基本沟通交流;访谈对象性格普遍较开朗,善于沟通,能表达内心真实想法。

2.访谈题目

(1)您来中国之前有什么样的期望?

(2)您在来之前做过什么准备工作吗?比如说参加跨文化培训。

(3)您来之前知道这所城市吗?

(4)您能告诉我最初在中国的适应经历吗?您感到文化冲击吗?您想告诉我这方面的经历吗?(如果不愿意,没有关系。)

(5)您来中国之前去过别的国家吗?和您以前的经历相比,您觉得在中国留学的生活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6)您认为中国人对外国人的态度如何?

(7)您认为和中国人交朋友困难吗?您和中国人交流时,除了语言障碍,还有其他障碍吗?

(8)您在中国期间,遇到过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吗?

(9)您如何参加中国的社会文化生活?

(10)您在中国最困难的事情是什么?

(11)您不喜欢中国的方面是什么?

访谈提纲采用了杨军红在其《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中的提纲,并结合云南大学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半开放式的录音访谈。访谈问题包括留学目的、留学前准备、是否有跨文化经验、对中国社会的态度、社会活动的参与度、其他不适应的方面等。

二、泰国和孟加拉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比较

通过对访谈记录的整理,笔者发现两国留学生在跨文化适应方面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文化冲击问题

“文化冲击”是很多留学生初来中国遇到的问题,如同中国留学生去国外一样,初次到一个陌生环境,难免会产生恐惧、焦虑、寂寞、孤独之感,没有亲人、朋友,再加上语言障碍,所以缺乏安全感,留学生不仅会遇到和中国学生的跨文化交际问题,还会遇到和其他国家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问题,但据笔者调查,云南大学泰国和孟加拉国留学生多数情况与本国留学生交往,其次是中国留学生。多数留学生表示在交往过程中虽有差异,但能互相尊重,有少数留学生存在“文化冲击”现象,这两个国家的留学生喜欢花更多的时间参与社会活动、希望和中国人一起玩,但中国学生倾向花更多时间在独自学习上,不喜欢被打扰,中国人勤奋刻苦的程度远超过泰国和孟加拉国留学生。中国学生相比泰国学生更开放,在泰国除了男女朋友,其他人都不能有特别亲密的行为,甚至男女不能坐得太近。

(二)语言交际问题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不同地方的人交际语言也不同。泰国和孟加拉国留学生都能用英语流利地交流,当他们和中国学生出现交流障碍时,中国学生往往用英文解释,还有一些文化词不能单纯用英文直接翻译,比如留学生常常会问“小白脸”“绿帽子”“老司机”等是什么意思,这时就应该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有时留学生遇到买东西的问题时表达不清楚,容易引起误会,主要是和说方言的人交流有障碍,这时就需要中国学生来帮助。本研究对象汉语水平均较好,一般情况下,在中国待上半年,口语交流基本没问题。只要中国留学生不说方言、说话语速稍慢一些,语言交际基本无障碍。endprint

(三)习俗问题

不同文化有不同的习俗,各民族都有独特的习俗和礼仪。孟加拉国留学生习惯用手和勺子进餐,但食堂只有筷子,且没有孟加拉特色调料咖喱。孟加拉国人饮食口味偏酸、辣、甜。泰国留学生认为食堂的饭菜过于油腻,而且出现食物卫生不达标的现象,有时在餐厅吃饭身体会出现不适的反应。

东南亚、南亚人们多有宗教信仰,泰国人多信仰佛教,孟加拉国人多信仰伊斯兰教,而中国人大多是无神论者,或者有些宗教信仰没有根深蒂固地影响到人的价值观念。泰国人对佛教的信仰比中国人深,而且大多数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泰国对大神、佛牌等特别敬畏,他们尊重历史遗迹、古老的文化;孟加拉国留学生中的男生每周五下午要去南屏街清真寺做礼拜和祷告,女生却不作强制要求。除此之外还有斋月,即禁止白天禁食的宗教月。他们的宗教信仰已经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生活。

(四)日常生活問题

通过调查访谈,两国的日常生活问题主要表现在饮食、交通、住宿等方面。饮食方面两国留学生在饮食口味上的要求无法满足;饮食时间不一样,食堂供餐没有办法保证。交通出行方面,他们认为中国公共场所人口密集,体距较小,泰国留学生不习惯;中国电动车很多,人们常常不走斑马线或人行天桥而直接横穿马路。住宿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厕所、床、浴室、管理制度四个方面。厕所的硬件设施不达标,泰国的洗手间普遍采用坐便,即使是蹲便,设计也更人性化,满足人体生理和心理需求,有的马桶兼有自动冲洗功能。多功能的马桶在泰国很常见,但在中国几乎没有。其次学校宿舍的床都是高低床或者上床下桌的布局,他们觉得床太高比较危险,没有安全感,而且床的长度也不够。再则浴室的淋浴没有喷头,遇冷天则没有热水,泰国和孟加拉国都比云南热,所以他们有天天洗澡的习惯。穿着打扮也更倾向本民族风格,昆明天气变化较大,易诱发多种疾病,受访者中出现了因气候和饮食不适生病住院的情况。

最后宿舍管理制度与本国不同,孟加拉国和泰国学校宿舍晚上不熄灯、不关楼栋门、不检查房间、允许煮食物,他们的作息时间与中国学生不同,经常学习到凌晨。因此熄灯给他们带来很多不便。按照中国高校的宿舍管理要求,这些行为都是严格禁止的,另外,校内娱乐设施不齐全,东陆校区没有免费的羽毛球馆、足球场地、棒球场地,打棒球、踢足球是在孟加拉国留学生中很受欢迎的两项运动。

通过这些问题的描述,我们发现泰国和孟加拉国的跨文化适应存在着异同,一方面他们在日常生活问题方面有着共同的诉求,宿舍的床、洗手间等硬件设施需要改善,宿舍管理制度方面应该更加人性化。另一方面,对于两国不同的宗教习俗应该求同存异、相互尊重。最后,他们希望和中国学生开展更多的活动,获得他们的帮助,一起学习,一起解决问题。

三、原因分析

综合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笔者认为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一)社会体制不同

泰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孟加拉国实行一院议会制,都是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正处在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不发达,社会问题较多。中国正在建设和谐社会,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过程中,有很多社会道德问题需要约束,人的精神素养也需要逐步提高,当个人素养提升到一定层次,制度自然就不需要有强大的约束力了。

(二)文化背景不同

首先是宗教背景差异,佛教在泰国享有特殊的地位。公共意识形态认为宗教、国王和国家三位一体,不可分离。佛教文化深深地影响着泰国人的日常社会中。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人们的大小庆典活动都要采用佛教礼仪。[6]泰国人从小接受佛教文化的熏陶,包括品德、礼仪等方面从孩童时就抓起。孟加拉国人大多信奉伊斯兰教,从实现个人和平、家庭和平到全社会、全人类和平,在和平的气氛中达到全世界融洽相处,以此接近真主。中国是一个宗教信仰自由、多种宗教并存的国家,但没有主流影响力,宗教对国民的价值观念及精神影响都没有泰国和孟加拉国强大,所以造成个人行为特点和思维方式方面差异较大。

四、对策分析

在访谈中,泰国和孟加拉国留学生对这些跨文化适应问题提出了一些他们自己的做法和建议。

(1)对于留学生的文化差异现象,尽量采取理解和包容的态度,留学生长期生活在中国,融入中国的文化圈后,能接受并理解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和行为方式,他们总体认为中国人对他们的态度是友善的。在性格、生活习惯、宗教习俗方面做到相互尊重即可。

(2)采用合适的机会向留学生介绍本国的宗教文化习俗和他国的宗教文化习俗。通过电影、报告、知识竞赛等方式让大家接触到文化的差异,进而学习和理解。

(3)搭建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友好交流平台,积极响应国家、政府、学校的政策及号召,组织和发展有助于留学生学习汉语、了解、喜爱、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动和机会,将汉语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东南亚、南亚国家。

(4)对外汉语教学中鼓励留学生说汉语,重视口语表达,少讲英文或不讲英文,多带领留学生去体验、观察社会,融入中国平常百姓的生活,多听多看、增长见识。

(5)调整学校相关管理制度,在住宿环境、饮食条件、娱乐设施、交通出行等方面提供更多便利,重视本国及东南亚、南亚国家的文化传承。

五、结论

不同国家、不同地方、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的留学生在交际的时候会产生问题。本文通过访谈和对访谈结果的分析,发现在云南大学东南亚、南亚留学生之间在跨文化适应方面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文化冲击、语言交际、习俗以及日常生活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适当的解决,将对他们的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有的甚至导致造成严重的心理疾病。同时,也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应对之策。这些应对之策对在华留学生适应在华的学习和生活是很有助益的。笔者认为,我们还有必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帮助留学生了解自己的行为方式和情感倾向,提高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以调整自己在异文化环境下的学习和生活,促进各国留学生间的交流和友谊,帮助他们克服跨文化适应障碍,在异国他乡顺利完成学业。

参考文献:

[1]See Daniel G.Bates,Elliot M.Fratkin,Cultural Anthropology,Pearson Education Inc.,2003:11-13.

[2]庄孔韶.人类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5.

[3]Acton, William R. And Judith Walker de Felix, Acculturation and mind, in Culture Bound: Bridging the Cultural Gap in language Teaching by Joyce Merrill Valde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

[4]Brown,H. Douglas,Learning a second culture,in Culture Bound:Bridging the Cultural Gap in language Teaching by Joyce Merrill Valdes [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

[5]毕继万.跨文化与第二语言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

[6]古小松.东南亚——历史 现状 前瞻[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社,2013.endprint

猜你喜欢

留学生
打了疫苗还感染,为何还要打疫苗
“十三五”回顾系列—首都高校的教育国际化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俄罗斯留学生: 中国人的热情与开朗打动了我
走马观花的留学害人不浅
勤奋的民族
勤奋的民族
使劲
北京外国留学生的规模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