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教学细节 彰显教学智慧
2017-09-11康桂月
康桂月
[摘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学过程是由一个个细小的教学环节链接而成的。可以说,研究一节课的设计,主要是研究如何巧妙地设计教学细节,注意挖掘细节的精彩。细节设计得好,教学效果就越好,越能彰显教师的教育智慧。对教学细节的推敲和创新是提高教师自身教学艺术和课堂效益的关键。为此,可通过抓住导入细节、关注生成细节、把握提问细节、重视错误细节和关注评价细节,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细节;教学艺术;课堂效率;创新
精彩的教学细节是影响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细节影响效率,细节决定成败。课堂教学细节从静态来讲,是教学的要素之一;从动态来讲,是教师最基本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理念的体现,也可以说是一种教学风格或者是教育功底。教学细节看似简约,但简约中蕴含着深刻和灵动,在灵动中折射出教者的教学机智。成功的教学离不开精彩的细节,尤其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细节无处不在。因此,关注教学细节是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师教学技能的关键所在。
一、抓住导入细节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抓住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导入细节,犹如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引领学生走进数学的殿堂。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认识分数”时,我以故事导入的方法,给学生讲了一段《西游记》中“唐僧分饼”的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又饥又渴,这时孙悟空化来了几个饼,唐僧说:“我给你们分一下吧。”他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了两份,拿出其中的1份给了猪八戒;他又拿出一个饼,平均分成了4份,把其中的2份给了沙僧;最后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了8份,把其中的4份给了孙悟空。这回猪八戒生气了,说:“师傅你太偏向大师哥了,给了我一份却给了他四份。”唐僧说:“既然如此,你和悟空换一下吧!”猪八戒听完开心地笑了。学生听得出神入化,大笑过后,既调动起学习的兴致,又引发了深入的思考。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抓住导入细节认真进行设计,能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开始新知识的学习。
二、关注生成细节
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总希望学生回答自己想要的或者与课本上相同的答案,总希望学生提出自己预料中的问题,否则教师十分着急,即使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或者有价值的问题,也很少关注,教学任务按照预定的教案进行,總想千方百计地把学生拉到自己的教学思路中来,绝不允许学生出“格”,这样的课很难焕发生命的活力。课堂教学预设再充分,也不可能预见课堂教学中所有可能发生的一切,因此,关注并处理好生成细节,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更加高效。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课时,教师提出问题:长方体和立方体都是大家已经熟悉的规则物体,计算它们的体积只要代入公式就可以了。如果物体是不规则的,比如土豆,那么它的体积怎样算呢?这时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有要把土豆蒸熟了压成长方体的,有模仿“曹冲称象”法的。唯独一名学生不紧不慢地说:“我的办法很简单,只要称一下就行。”引来哗然一片。他说:“1千克水是1立方米,如果知道1千克土豆是多少立方分米,那么称出土豆的质量,不就可以算出土豆的体积吗?对于课堂中的这种生成细节,教师早已预设到,指出该生的方法虽然有些独特,但是利用了比例的知识加以解决,并对这位学生的创新精神给予了表扬。作为教师,我们在课前总是努力做好各种设想、准备,然而课堂上却又经常会碰到出乎意料的问题,这时就需要教师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随机应变,主动地跟着学生 “跑”,让课堂因生成而美丽。
三、把握提问细节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往往因为没有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导致缺乏针对性,教师几乎所有的问题都是针对全班同学而设计,虽然这种提问受制于课堂教学时间,或者要求学生答案的整齐划一,但这样的提问却造成了学生反馈的失真,常常是优生抢先给出答案,大多数学生附和,根本没有思考的时间和机会,达不到有效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把握提问细节,在为学生设计问题时要有层次性、针对性,应该根据问题的层次找不同的学生作答,这样,才能得到有效的反馈信息,掌握学生理解知识的情况,便于调控教学节奏,调整教学行为。
四、重视错误细节
小学生由于知识储备、思维方式、情感体验等尚在形成发展中,学习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教师通常更多看到的是错误的或消极的方面,因此,千方百计避免或减少错误的发生,在此过程中很可能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其实,学生的错误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一般情况下,只要学生经过思考,其错误中总包含某种合理的成份,有时甚至隐藏着一种超常或独特的思维,教师若能抓住错误细节中的有利因素,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显露错误中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欣赏,并顺着学生的思路激活合理部分,就会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路作出修正,并闪现智慧的火花,小学数学课堂因错误而精彩,教师的教育教学机智也因此得以显现。生活中不是缺乏数学教育资源,而是缺乏善于发现和有效利用教育资源的眼睛。对于那些在设计好的教案外和常规课堂内突然出现的有效教育资源,需要教师及时抓取,细心呵护,用心挖掘。
五、关注评价细节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引导。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小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尽可能多一些赞赏与鼓励,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与成就感。具有艺术性的课堂评价语言,宛如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正面的激励作用。学生通过教师的评价语言,尝到成功的美妙,培养了良好的自信心,激发和保持了学习的主动性与持久性,有利于学习潜能的发挥。如在北师大版“小树有多少棵”的教学中,授课教师出示一组数据,让学生计算,结果有一名学生算错了。这位教师不但没有批评该学生,还请他到黑板前来说说计算的过程,分析算错的原因,然后对全班同学说:“这位同学虽然算错了,但是他找出了错误的原因。这种肯反省自己错误,并及时改正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有了这种精神,还怕学不好数学吗?”这位教师的做法,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使该生不会因为受挫而自卑,反而更加愿意探索问题,勇于发言。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有一次成功喜悦的体验,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愿和力量。教师应该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进行富有激励性、个性化的评价,努力创造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评价语言。既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潜在问题,也要寻找他们的闪光点;既要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和期望,体会成功的喜悦,也要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数学的潜能,确立自己的发展优势,选择自己的最佳发展区域,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获取成功的愉悦感,真正把学习数学作为一种精神享受。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教学细节很多,对教学细节的处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精心打造教学细节,有赖于对教材、学生、教学环境的深入把握和对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对此,教师不必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只需抓住关键性细节去突破,去生成,在细节中受到启迪,得到启示,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就能发挥细节优势,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与教学机智。
参考文献:
[1]周玉仁.小学数学教学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李海英.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施策略[J].学苑教育,2010,(10).
[3]魏雨常.精彩,源自于细节的把握[J].教学研究,2012,(14).
[注:本文系永春县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关注教学细节,促进数学活动的优化》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付淑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