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雅钢琴演绎意境人生

2017-09-10马可

世界家苑 2017年9期
关键词:文化修养钢琴演奏

摘 要:真正的钢琴演奏不仅仅需要精湛的技术,还需要深厚的文化修养作为技术展现的强硬后台。优秀的钢琴演奏者,指下流出的除了钢琴本身的声音,更有他自己内心对音乐产生的共鸣。而将这种内心共鸣通过声音和文化情感的纽带传达给听众,要求演奏者具有良好的乐感和文化修养。

关键词:文化修养;钢琴演奏;博雅气质

在世界音乐这座长盛不衰的大花园里,各民族的音乐文化熠熠生辉。如何将钢琴演奏这块大石撬起,技术是关键的支点,那么文化修养就是杠杆。一个人有过硬的技术,他给别人带来的震撼仅仅是对于技术的赞叹,而非情感的共振。若加上一根材质更好的杠杆,将会带来心灵的震撼,这是质的转变。一个人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就能理解内涵更深刻的作品,他的音乐路会更宽敞,展现的意境也更加深远。

一、钢琴演奏者需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

若想完整地演绎一部作品,一方面,钢琴演奏者很有必要了解相关作品的音乐知识,比如作曲家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作品的风格,作品的表现形式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等等。如果演奏者没有较好的理解能力和敏锐的观察能力,便很难在音符的间隙中将音乐的无形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与此同时,还应关注和了解作品的结构,乐句的起伏这类相对来说更为细致的层面。

另一方面,演奏者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不应仅仅只限于音乐专业的知识。钢琴演奏是一门艺术,艺术又包括许多种表现形式,钢琴演奏在其中占一席魅力之地,而其他的艺术形式,譬如美术、舞蹈、文学等,都可以为钢琴演奏这座艺术大厦添砖加瓦。如何添,添什么,添哪里,就看演奏者的综合素质和对艺术的整体掌控能力了。艺术之间都是相通的,很多乐器之间也有共通之处。有些钢琴作品是从合奏作品或者其他乐器的乐曲改编而来,钢琴作为一件乐器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原作所用乐器的特点。如果仅仅把改编重写过的作品当成纯粹的钢琴作品来弹,就达不到回归原作的目的。许多中国作品,如《百鸟朝凤》(原为唢呐曲)、《彩云追月》(最早为民乐合奏),改编成钢琴版本以后,更需要追根溯源,而不能只看表面了。

要学好以上两类理论知识,都需要演奏者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雨果曾经说过:“音乐是思维着的声音”,要让琴声变得富有韵味和意境,良好的文化修养在其中起到关键的作用。一个人若是对音乐没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那么他的就不存在属于他自己的音乐了。

二、钢琴演奏者需透过表面,关注作品的文化内核

在很多时候,演奏表现文化的内涵,传达民族的心声,彰显民族的力量。演奏者在练习一部作品时,第一步是正确地弹奏乐谱,在技巧基本达到谱面的要求,并且大致处理了作品(如节奏、速度、力度、音色等)之后,如果想要达到更高的水平,就更应关注作品的文化内核。比如《克羅地亚狂想曲》,这首曲子描述了克罗地亚内战的悲惨场面。钢琴演奏家马克西姆·姆尔维察本身是克罗地亚人,他在演奏这首作品的时候表现了他对自己民族的热爱。如果这首曲子让小学生弹,十岁左右的孩子一般不能完全解曲子的含义,所以也不能演奏得很完美。

又比如《彩云追月》,早见于清代,经过王建中的改编,用钢琴演奏民族音乐,独具特色又不失本色。故在演奏时,要将思想的触角延伸到文化内核的大门。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人能够一蹴而就,所以在努力提高技术之余,应多阅读文学作品,借用艺术的共通之处,更多地思考有深度的问题,并从其中得到品味和人格的升华。个人思想也终将反馈到钢琴演奏中去。

真正的钢琴演奏不仅仅需要精湛的技术,还需要深厚的文化修养作为技术展现的强硬后台。优秀的钢琴演奏者,指下流出的除了钢琴本身的声音,更有他自己内心对音乐产生的共鸣。而将这种内心共鸣通过声音和文化情感的纽带传达给听众,要求演奏者具有良好的乐感和文化修养。

三、用文化实践促进演奏实践

实践出真知。首先,在文化活动中,演奏者要切身感受文化的历史性和多样性,体悟其深度、宽度和广度,吸收其中的精华,转化为内在修养。演奏者可以通过学习第二乐器、学习其他艺术门类、多听音乐会、看文学作品来加深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本人很爱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总能发现作家的身份不仅仅只有作家,很多文学家同样也是音乐爱好者,并且把音乐元素融入到自己的文学作品中。比如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石黑一雄,他的作品《小夜曲:音乐与黄昏五故事集》中就融入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石黑把这五个故事比作一首奏鸣曲的五个乐章、一张专辑的五支单曲,既各自独立,又密不可分”。(摘自上海译文出版社此书的代译后记《浮世音乐家》)

这一小小的发现让笔者惊喜不已,那么是否可以倒着来,把文化修养注入到钢琴演奏中,虽然这是一个很抽象的过程,但是如果能做到,结果会很不一样的吧。歌德说“音乐家必须不断地反身自省,培养自己最内在的东西,以便使它转向外界。”在演奏实践中,演奏者需要将文化修养转化为指上的修为,打开听众心里的耳朵,为听众解开一幅用音乐绘成的艺术画卷,带听众走向更高雅的艺术境界。

文化实践为演奏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文化修养这片肥沃的土壤孕育了演奏的高妙。音乐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艺术,只通过声音对于耳朵的刺激来完成对音乐的理解是远远不够的,而应该用心去感受。

另外,还要说说“演奏”和“弹奏”的区别。从字面上看,“弹”是一个动作,更偏重于手指弹动,是一个机体的动作,一个大脑的指令。而“演”,就要调动全身上下,“演员”、“演戏”还要带上表情和动作,表达的东西更为丰富。演员的演戏经验来源于生活,当然音乐也来源于生活,所以要演奏好钢琴必须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思想高度。如果无法理解音乐,就和“对牛弹琴”中的“牛”差不多了,只不过一个是弹的,一个是听的,主体不同而已,音乐都找不到能栖身的心灵处所。把“弹奏”提升为“演奏”,需要坚持不懈的练习作为万丈高楼的扎实根基,需要日积月累的文化修养作为精妙绝伦的设计蓝图。

一位优秀的钢琴演奏者,能将文化修养融入到作品的阐述中,自然地表达出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情感表达到位,作品的意境就有了产生的基础,其表演就会引人入胜。作曲家所要表达的东西有千种万种,演奏者只有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融会贯通的能力,并且对其进行严谨认真的了解后才能恰如其分地表达曲中的奥妙,而良好的文化修养便是其实现的基本条件。

从个人角度来看,钢琴演奏者心中有博雅的艺术气质,其人生道路便会宽敞许多,能够领悟钢琴艺术的更高境界。世界文化缺少不了钢琴文化,钢琴文化应深深扎根于世界文化这块生机勃勃的土地上,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薇《西方钢琴艺术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

[2]胡琼方《中国钢琴音乐的历史审视与作品解读》中国纺织出版社,2017年版

[3]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年版

[4]樊禾心《钢琴教学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年版

[5]张晓意《浮世音乐家——代译后记》上海译文出版社(石黑一雄《小夜曲》中译者的代译后记),2011年版

作者简介

马可(1998-),女,浙江金华人,浙江师范大学大二学生,主修钢琴。

猜你喜欢

文化修养钢琴演奏
视唱练耳在钢琴演奏中的实践应用探讨
网络技术对钢琴演奏的影响
钢琴演奏中心理控制的作用
浅述情感与技巧在钢琴演奏中的结合
培养钢琴演奏中音乐表现力的途径分析
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文化修养之初探
音乐是文化修养中不可缺少的
音乐中的激趣教学探析
用水产养殖实践促高中生物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