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

2017-09-10贝纪宏

世界家苑 2017年9期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建议挑战

摘 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主题,关乎到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也关乎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本文在分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挑战,提出了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挑战;对策建议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当前高校学生缺乏理想信念、奋斗目标和长远规划。

导致其缺乏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对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处于“顺其自然”的心理状态。二是受当前浮躁社会风气的影响,学生大量接触各种不加筛选的网络信息,在其人格逐渐完善的成长阶段,较为缺乏辨别能力,易于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和诱惑。当前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不够、兴趣不足,缺乏正确的学习规划和引领。学生自律意识不强,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动力不足。

(二)高校“思政第二课堂”效果有限。

活动表现出“重形式、轻内涵”,“重管理、轻过程”等缺点。完善思政教育体系需要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效结合起来,“第二课堂”是与师生共同参与的“第一课堂”相对,成为塑造校园文化、建设良好思政教育的重要媒介与平台。

一方面,这种现象与当前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相关,目前我国正处于积极探索素质教育模式阶段,对于“思政第一课堂”与“思政第二课堂”的协调发展把握不准,“思政第二课堂”学生活动欠系统谋划与精准对接;另一方面,这与“思政第二课堂”成效难以量化有关。“第二课堂”存在受众人数难以精确,达到效果无法测量,活动程度较难把握等特点,使得当前高校“第二课堂”开展成效不足,以及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有待提高。第三,在当前已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中,与思想政治教育直接相关的表现出数量与质量不平衡的特点,难以达到良好学习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第二课堂”活动的成效。

(三)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存在难以量化的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其作用的有效发挥影响深远;然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难以量化,这在客观上限制了教育形式的创新性以及教育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方面是由教育的本质决定的,另一方面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有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具有滞后性。

(四)网络化思政教育形式成效有限。

近年来,网络化科技手段的运用在思政领域成为常态,“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传媒形式不断创新,自媒体成为思政教育一大趋势。但就其实现成效而言,有待进一步发挥。一方面由于网络上信息纷杂,对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时期的大学生来说,易受不良思想的影响。另一方面,网络虚拟世界易使大学生迷失自我,网络暴力、游戏等内容中包含大量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对大学生成长成才造成了极大的负面作用。新媒体具有的即时性强、信息发布快、传播范围广、监管难度大的特点,这使得网络中的一些垃圾信息、充满淫秽色情和暴力的影像文字、蛊惑人心的思想观念以及别有用心的反社会、反人类、反科学的言论,更具有破坏性、煽动性,极易使青年大学生迷失方向,直接影响其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1]

二、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对策分析

(一)通过思想引领导航学生是开展思政教育的首要环节和坚定基础。

促使学生具备正确的学习动机,使其能够自动、自主、自发地关注思想进步。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2]

(二)提升思政第二课堂的学习效果。

思政第二课堂作为对传统思政课在形式与内涵上的双重提升,如何通过提升其效果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成为当前思政教育的重要课题。

“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当前“第二课堂”发展状况,开创“第二课堂有思政教育、思政教育中有第二课堂”的互动共通局面,促进思政教育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着力解决解决“两张皮”现象。

(三)建立思政教育成效考核机制。

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成效是来自多主体、多过程的综合结果,如何对思政教育成果进行考核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师作为高校发展的第一资源,其治学态度、教育水平、个人魅力对学生影响深远;建立考核机制一方面明确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老师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和职责。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级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主动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

(四)创新新媒体思政教育形式。

新媒体环境的复杂性加剧了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冲击。当代大学生作为年轻一代,对于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极强,因此成为了新媒体的主要受众群体。在新媒体环境中海量信息的作用下,大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够得到有效的满足,因此新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信息资源平台。[3]

在新媒体背景下,面临着思政教育形式多样化的重大机遇。通过建立“官方微博”,扩大其影响力,拓展其实用性,使其真正融入学生思政教育全过程。建立“微信公众号”,拓展其关注者数量,实时发布学生思政教育内容忽然文章,使其融入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

微博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要具有可行性,对于管理和使用者要具有可操控性。同时,将基层党建与新媒体相结合,夯实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运用新媒体形式为基层党建注入活力;推动党建带团建,加强党支部、团支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引领作用。党支部与团支部的微博、微信公众号的建立与运营应充分调动党员同志和团员同志的广泛参与,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充分利用鲜活的事例、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向深入。

建立专业媒体宣传体制机制以及培养成熟的新媒体學生社团,将学生思政教育融入培养学生的方方面面中去。拓展思政教育形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新媒体思政教育形式。

开展“思政云课堂”可以对学生关注的热点现象、思想动态与学习效果进行分析,从而改进教育的内容与方式,使师生互动与平等交流成为可能,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4]

三、结语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长期、动态、循序渐进的过程,涉及多个主体、多项进程,因此,要针对思政教育现状与学生特点,做到“夯实基础、把握关键、提高保障、完善支撑”,着力建立完善的大学生思政体制机制,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全面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 姚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多维度分析[J].青岛科技大学(社会科学版),2016,32(3):74-78.

[2]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Z].2016-12-08.

[3] 张桢.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探析[J].高教探索,2016(2):118-123.

[4] 陈瑞三,王洪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6-80.

作者简介

贝纪宏(1993.12-),女,汉族,河南许昌人,硕士,重庆科技学院,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单位:重庆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建议挑战
团体动力学视域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课堂教学初探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叽咕乐挑战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