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之小组合作有效性策略

2017-09-08田先仁

关键词:成员评价课堂教学

田先仁

随着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实施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学习金字塔”理论、“合作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教育教学理论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在不断发生变化,课堂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强调提高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无论是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还是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还是昌乐二中的“271”课堂法则,还是正风靡全国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都使用了小组合作的形式。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有效的小组合作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了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展示个体、体验成功的机会,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强化了个体学习的责任感,培养了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合作习惯、团队精神,提升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合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然而,观察许多学校的实际课堂之后,发现很多小组合作的假热闹现象:小组合作看似轰轰烈烈,实则收效甚微,效率低下。主要表现为:小组合作过滥、过简、不充分、时機不当、规则不明确,小组成员角色落实不到位、不主动、参与度不均衡,评价不及时、不恰当、不全面。一句话,没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是学习小组的建设存在缺陷,学习小组管理不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没能充分发挥,评价不及时、不全面,评价缺乏针对性、鼓励性、指导性等。

1. 学习小组的建设

加拿大的合作学习专家科埃略(Elizabeth Coelho)认为课堂小组合作的成功因素之一是小组的形成与管理。课堂小组活动的有效落实跟小组本身的建设密不可分。

1.1学习小组的组建

学习小组的组建原则是“同质结对,异质编组,组间平行”,意思就是根据班级学生的学科基础差异、智能特点、性格、性别等因素组建由两个优秀生、两个中等生、两个后进生构成的六人小组,每个小组内既有同质又有异质,而且各小组之间实力均衡,便于形成组间竞争。这样,既可以进行优秀生、中等生、后进生各自间的分层交流,又可以实现优秀生帮助中等生、中等生帮助后进生的帮扶目的,充分利用异质资源,进一步优化班内、组内的学习环境,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最终使每个人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实现最近发展区的学习目标。

1.2小组成员的角色分工

为了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每个成员在小组内承担两类不同角色,一类是组长、学科代表、纪律监察员、卫生管理员等,另一类是组织者、记录员、计时员、发言人等。目的是培养和增强各个成员承的个体责任意识,组员之间形成积极互赖的关系,以提升组员间的互动质量和问题解决质量。

1.3小组的特色文化

小组文化是小组的灵魂。每个学习小组要设计有自己的组名、组徽、组训、口号等有形文化,同时建立小组目标、规章制度、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学习风气、组长威信等无形文化。

1.4适时的阶段调整

每经过一两个月之后就要进行一次调整,包括重新分组和小组成员的角色变换,以避免小组成员和小组间的发展不均衡。同时,适时的阶段调整有助于各个层级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小组合作的实施

小组合作不等于小组学习,不等于讨论学习,更不等于大锅饭式的学习。小组合作是指:为了培养学生在竞争中进行合作的能力和意识,小组成员在完成共同任务的目标下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式学习。有效的小组合作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2.1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教师应对小组合作有明确的认识,避免课堂上出现效率低下、甚至无效的小组合作,如不必要的合作、稀里糊涂的合作、事先没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合作、没有教师有效指导一味放手的合作、为赶时间草草收场的合作等。

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精心设计出基于学情分析的小组合作任务,提出明确的合作目标,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安排合理的合作节奏。小组合作任务的达成要体现出小组成员个体责任的落实和成员之间积极互赖的特性,小组合作任务的设计方式要适合小组成员能顺利进行合作。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应提高教学组织效率。关注每一个小组,迅速整理小组提出的问题,对疑点进行分析、点拨、引导,尽量减少直接回答、陈述、讲解问题。教师需发挥“点燃、点拨、点化”的作用:激励、表扬学生的思维亮点,点燃其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分析暴露出来的问题,找出问题症结,理清思维过程,点拨方法;启发、引导学生领悟问题,发散思维,拓宽解决问题的渠道。同时,教师需提供不同的交流方式,如组内核对、组内或组际交换批阅、组内研讨辩论、组际交流等。小组合作结束后,要进行不同形式的展示,如指定小组展示、按小组顺序展示、组际抢答、辩论等。

2.2小组成员主体作用的发挥

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在阅读、听讲、看图片、视听结合(看展览/看影片/看演示)、说(参与讨论/发表演讲)、说做结合(进行展示/实际体验/真正做事)六种学习方式中,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前三种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后三种的学习效果分别是50%、70%和90%,属于主动学习、参与式学习、合作学习。由此可见,小组合作学习是效率非常高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既可以提高个体责任意识,又可以培养合作精神,通过复杂任务的分解,明确问题和思路,引发认知的冲突,引导智慧的成长。正如泰戈尔所言,“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

小组合作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在教师精心的设计和指导下,小组成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各司其职,同时互相交流、沟通、依赖,共同完成合作任务。课堂上,由于要与其它小组竞争,进行演示、表演、辩论等形式的展示,小组成员对成功的渴望和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成为了达成小组合作任务、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驱动力。endprint

3. 小组合作的评价

评价是学习的动力系统。有效的评价不仅能够诊断出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有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不断提高学习自主性,激发内在发展动力,促其不断进步,而且还能够促进学生合作技能的发展,为提升合作学习的质量奠定基础。同时,有效的评价也能为教师调整课堂教学提供参考,真正做到以评价引领教学,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3.1评价的操作

对小组合作的评价要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1)评价主体要多元化。不只教师要对小组成员、小组合作过程、合作成果、成果展示等进行评价,更重要的是教师要调动每位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提供评价的参考项目和标准,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同小组成员互相评价、组间互相评价。(2)评价内容要综合化。对小组的评价重点集中在小组的合作学习氛围、人际关系、凝聚力、合作任务的目标达成度等方面。对小组成员的评价重点集中在各成员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学习动机、学习策略、思维品质、合作意识、沟通和协调能力、发展潜能等多个方面。(3)评价形式要多样化。不仅要做好课堂上的即时性评价,而且要做好阶段性评价,如周评价、月评价等;不仅要做好过程性评价,而且要做好终结性评价;不仅要做好定性评价,而且要做好定量评价。在多种形式的评价中,应重视即时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定性评价。(4)评价标准要层次化。评价要关注小组成员之间的差异,因而评价标准也要有所不同,不搞一刀切,真正实现“促进被评价者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与发展”的目标。

3.2评价结果的应用

无论是教师评价还是学生评价,都必须注意评价的正面鼓励和激励作用。一方面,教师应根据评价结果与学生进行交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提高。另一方面,教师必须关注评价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反馈作用,比如:评价是否促进了学生自主性发展和自信心的建立,评价是否反映了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与不足,评价是否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成就,评价是否反映了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等等。教师应客观分析和研究评价结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并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提出建议,给予指导。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实验)[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

[2] (美)南希弗雷(Nancy Frey), 道格拉斯费舍(Douglas Fisher). 教师如何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效率[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6.

[3] 胡慶芳. 有效小组合作的22个案例[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4] 邵清艳. 学生评价与学法指导[M].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5] 朱烩. 中小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动态评价体系的建构[J]. 教育测量与评价, 2016(03).

[6] 张玉凤. 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J]. 英语教师, 2016(06).

(作者单位:安徽省亳州一中南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成员评价课堂教学
两只挂钟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我家的新成员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课题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