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让数学课堂绽放色彩

2017-09-08高霞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7年17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创设情境

高霞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7-0133-0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由于他们感兴趣,因此会越学越爱学,自主探究的积极会更高涨。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创设情境是必要的,可利用多媒体等出示视频、设计游戏、操作活动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设计游戏:数学乐园、摘果子、对号入座等,教学数的组成时设计帮小猴分桃子的情境等,从不同角度复习了知识,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极大地诱发了他们积极的数学思维。

二、情境,引发学生探究

数学问题的解决主体是学生,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被激发和调动起来了,是学习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如我在教学不规则物体体积时,我首先复习规则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求法,然后出示了一些不规则的物体,问:“那桌面上这些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你想测量吗?”学生看到桌面上摆放的苹果、桔子、石头等,思维立刻活跃起来,纷纷开始讨论,计算、探究、实验,探究的热情和欲望极大地被激发,很快地有序地自主探究起来。

学生只有面临问题情境才会有思维、能思维,因此教师设法创设种种问题情境产生知识冲突,形成悬念,对于引发学生迫不及待地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十分重要。

三、情境,发散数学思维

数学课堂教学,创设情境,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一个人创新能力的大小,一般来说与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是成正比的。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设计开放性、实践性的题目,鼓励学生创新,多角度、多方案地解决问题。例如,在学完乘除法后,我结合实际生活设计家庭旅游经费计划,学生根据具体情况,不同要求设计出多个个性化的方案,对于学生的答案只要能够说明白理由我就都给予肯定、鼓励。这样长此以往,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就会逐渐形成。同时从而使学生把经过自己探索,获取的数学知识进一步扩展延伸,在认识上有一个飞跃,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四、情境,引导学以致用

数学课程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和认知规律,在已有的生活經验上,逐步养成把亲身经历的参与形成的知识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能进行很好地解释与应用。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独立解决常见的实际问题。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反之,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倡导数学学习的实践性,体验性,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盘活知识,通过实践使之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学会用数学。

如学习《面积》后可以布置学生计算家里装修需要购买地砖或粉刷墙壁的大白粉数量,学生兴致勃勃,不单纯是简单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而考虑的现实操作中的种种情况,如利用了近似数的知识,单位换算等等综合知识。学习了《折线统计图》后可以让学生统计近几年车辆的增加情况,通过对比感受到近几年人民生活的变化。解决实际问提的练习题,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给学生以更广阔的学习数学的空间。在课堂上学生也将不仅仅只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观察、分析、合作、交流、创新、实践等综合素养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师在设计数学练习题时不但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更要考虑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的联系,切实做到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只有这样的丰富有效的数学课程才能有益于学生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数学,从而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的问题可展现其应用价值,再现数学魅力。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旁。

精心预设,关注生成,教师创设情境,为学生搭建平台,让数学课堂绽放色彩。endprint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创设情境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