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因学原理的安全生产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
2017-09-08陈志明
陈志明
(福建商学院信息 管理工程系,福建 福州, 350012)
基于人因学原理的安全生产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
陈志明
(福建商学院信息 管理工程系,福建 福州, 350012)
国家安全生产立法为人因学研究提供科学基础,依据人因学原理对影响安全生产的“人为因素”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认为“人为因素”包含操作因素、生理、心理因素、选拔和培训等几个方面,“客观因素”包含任务设计、工具设计和环境设计等方面,并在上述因素中提出相应的确保安全生产的策略。
人因学;安全生产;人为因素;客观因素
人因学是研究人、机器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综合性科学,其目标是使人机系统达到安全、高效与舒适[1]。我国正经历工业化向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过程。近年来在各种生产、建设中出现的重大安全问题,从表面上看,多是人为因素导致的,但深层的原因可以追究到人因学方面的因素,如任务设计、工具设计、环境设计以及人员选拔和培训等。因此,根据人因学原理对生产、建设中的安全生产和事故预防进行系统研究是广大科学工作者的责任,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国家安全生产立法打开了人因学研究安全生产的大门
(一)安全生产立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下称《安全生产法》)于2002年6月29日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通过并颁布。这之前也颁发了各种危险或特种行业的安全生产和管理的政策文件,但以法律的形式实施是在改革开放20多年之后。《安全生产法》于2009年进行第一次修改,2014年进行第二次修改[2]。对照两次修改的文本,第二版修改的条文有很大变化,指出了安全生产不仅是管理者的事,更是管理者和劳动者以及社会的事,特别是将“促进经济发展”改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更体现出理念的变化,体现了以人为本,全员参与、责任落实、政府和社会监督的全局观念,将经济发展与社会成本联系在了一起。
2009—2015年间,国务院、国家安全生产总局、各部委颁布的法规性文件中,有86项涉及交通、建设工程、公共场所活动、森林防火、石油煤矿、机械、放射性等社会安全方面。2008—2012年间,由地方政府颁布的上述相关规定(管理办法)共有15项。由此可知,国家在安全生产立法上力度不断加大,有利于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行业标准制定
有了国家立法,制定行业安全生产标准成为落实各项安全的关键。2005年国家发改委出台了《行业标准制定管理办法》(发改工业[2005]1357号)。2006年11月1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9号关于《安全生产标准制修订工作细则》开始施行,安全生产标准包括安全生产方面的国家标准(GB)、行业标准(AQ)。自2006—2015年,各行业安全生产标准相继出台,对安全生产产生积极作用。特别是传统上高危、特种行业,已引起足够的重视,从已公布的系列涉及安全生产的数据来看,亿元GDP死亡人数呈快速下降态势[3]。有了行业标准,就有了统一的法律依据,有利于责任的落实,为科学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开启了用人因学研究安全生产系统的大门。
二、人因学理论下影响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与对策
影响安全生产与事故的因素有很多,通常人们习惯把它们分为“人为因素”与“客观因素”。学界对影响安全生产的分类也没有统一的标准,事实上也很难明确划分界线。为了研究方便,通常从人因学角度进行分类,涉及任务设计、工具设计、环境设计、人员选拔以及培训等。人因学的分类与人们习惯上的分类不同,但为了使更多的人关注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一般把人员选拔和培训等归到“人为因素”里,把任务设计、工具设计以及环境设计归到“客观因素”里,这样比较符合传统习惯,也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
(一)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可以定义为人员操作的失误。对于个别非连续性的行为失误,可以简单地分类为[4]:
1.操作失误
(1)遗漏失误。指应该完成某种操作而没有做或来不及做导致的失误。例如,某电工在进行电器电路检修前应该断开电源开关而没有断开,在检修过程中的火花溅落引起的火灾或触电致死,均属于此类;
(2)作为失误。指不正确地执行某一操作。例如,历史上多起的民航飞机失事均源于驾驶员不当的操作(或自动驾驶状态下的不当人为介入),导致飞机失事;
(3)次序失误。指未按照顺序执行某种操作导致。例如,汽车驾驶员在加速换挡中,应该是先加大油门,使汽车速度达到换挡的速度,然后踩离合器、挂上高挡位,顺利换挡。若操作顺序变了,在汽车未达到换挡速度时就踩离合器、挂挡,汽车当场就熄火了;
(4)时机失误。指没有在适当的时机执行某种操作,过早或太迟。例如,同样是汽车驾驶,半坡启动对新手来说是难度很大的操作,手刹放早了,汽车顺着坡后滑,放迟了,汽车熄火。
2、生理、心理因素
图1 人的认知模型Fig.1 Human cognitive model
从前述几种失误可知,对人员的选拔和培训是非常重要的。大家知道,人生而不同,主要有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差别。神经科学研究结果告诉我们,人的认知与反应过程可以通过以下简化的模型(见图1)进行,对于外界的信息刺激,通过感觉器官接受,然后中枢神经系统做出判断和处理,再通过运动器官对外界做出反应。不同的人在感觉器官上有很大的差异,这属于生理方面的。通过训练可以提高对某个特定刺激的反应。比如,音乐家、评酒师、香水调配师等,既要有特别的敏感性,还要经过后天的训练。
中枢神经系统的差异就更大了,不但有生理上的还有心理上的。知识和经验对判断过程的影响也很大,甚至起到决定的作用。大脑还是一个未完全被认识的器官,但记忆是一切思维的基础。科学研究表明,人的记忆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的。科学家认为,人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一般是从已有大脑数据库里进行搜索比对,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及时提供应对策略,当大脑里没有相关经验时,就需要做出创造性的思维,结果可能是拍脑袋,也可能依据经验建立的模型而做出决定,此时模型是关键。因此,通过学习、培训可以建立起一类相关模型为决策做准备。另外一种刺激反应,称为肌肉反应,更是需要经过反复实训,如乒乓球运动员要反复训练发球等,这种类型的刺激反应是不经过大脑的。
最后对外界做出反应的是运动器官,其因人而异、因年龄而异。根据美国军方研究结果,18-29岁的年龄段,知觉、记忆、比较和判断、动作反应速度方面是最佳状态。运动员除了要有天赋,还要经过严格和艰苦的训练。战斗机飞行员不但要经过严格的选拔,还得经过文化和体能等方面的训练。
除了生理上的差异外,每个人的心理差异也是很大的,比如,人的气质是与其行为模式相联系的,它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强度、反应速度、活动的持久性和稳定性等。因此,判断一个事故到底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为之(由于生理或心理疲劳、超出生理极限),都很难界定,而且在很多事故调查中,由于当事人死亡更无法认定原因。
3、选拔和培训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知道人员选拔和训练对“人为失误”的影响是根本性的,由于人的生理和心理局限导致的事故往往会被归类到“人为失误”里,其实这是不公平的,通过充分分析事故的原因,会发现有很多都是由于设计的问题(比如任务设计不合理、工具不适合和环境恶劣等,将在“客观因素”里进一步阐述)。选拔和培训一直以来都是员工从事某项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最大化的首要方法。
选拔的基础是对工作进行分析,明确具体要完成的任务、任务操作的环境、完成任务的知识与技能。选拔主要有认知能力的测试、身体能力和心理能力测试、人格测试等。对于复杂的工作,普通智力测试的预测性非常有效;语言和数学能力的测试对复杂程度高的工作有较好的预测效果;运动协调和手的灵活性测试则对复杂程度低的工作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对飞行员的选拔主要注重在语言和数字能力、机械知识、空间能力、感知速度和反应时间的测试。
培训最核心的目的就是工作技能的学习,也就是完成工作记忆。培训,被认为是用知识武装头脑并达成工作绩效的必要步骤。对于工作记忆,先是“深层次加工”产生信息知觉,而后这些信息经过充分加工进入长时记忆的存储,包括陈述性知识,以及具有程序性知识特点的信息的联结,随着各种感知和运动技能的联系和重复,使这些知识在长时记忆中长存。就如一个人学习骑自行车,一旦学会了,进入长时记忆,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二)客观因素
如前所述,把任务设计、工具设计和环境设计归到客观因素里,是一种简单化的分类方法。影响安全生产的“客观因素”本身实际上也是互相关联的,并且与“人为因素”密切相关。
人因学理论中有几种观点解释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一种观点认为,某些人有容易出事故的倾向,是由个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决定。比如,年轻工人比年长工人容易出事故,主要原因是经验不足、疏忽大意、欠纪律、鲁莽、错误判断、能力高估等等,但50或60岁以上工人事故发生率有上升的趋势,可能跟这个年龄段的知觉能力下降有关。另一种观点认为,事故的发生与工作岗位对工人能力的要求相关,超过工人的能力,发生事故的概率便提高了。还有观点认为是工作压力导致事故发生率的升高,比如,睡眠不足、疲劳、酒精、噪声、照明不适、焦虑等等。也有从社会心理方面去解释的,认为工人对工作满意度的提高以及有成就感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简单、重复的操作容易导致注意力下降,从而发生事故。这些观点都只是从某个侧面来解释事故发生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多方面、相关联的,如图2所示。
图2 发生安全生产意外的相关因素模型Fig.2 Model of factors related to safety production accident
从图2可知,管理因素决定了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除了企业管理层的安全取向外,行业和国家对安全的重视程度决定了整个社会对安全的关注和关心,决定了意外发生的概率。具体到某个企业,涉及到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之间的矛盾、经济效益与成本之间的矛盾、企业效益与社会成本之间的矛盾。因此,管理层往往抱着侥幸的心理,有漠视安全的倾向。
从环境设计、工具设计、任务设计到社会、心理环境,是影响安全生产的“客观因素”,这是一切事故的源头。作为操作人员有时只能尽量去适应(学习和培训),但作为管理者有责任去改善或重新设计。一个不舒适的工作环境,不但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同时对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不利。一个有远见的企业管理层,应该要重视工作环境的改善,这也是体现科学管理水平最直接的指征。
任务的重新设计不但可以增加安全性,而且会直接提高工作效率。就拿简单的砌墙工作来说,把砖头和水泥放在与操作员腰部平行的地方跟放在地上相比,不但工作效率有很大提高,同时也减少操作人员不停弯腰可能导致的腰肌劳损的概率。一个合理的工作任务设计体现了生产的专业程度。
古人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工具的设计和改善是显而易见的。现代化的生产,工具是关键,特别是许多精密制造和加工企业,工具决定了企业的生产水平,乃至国家的工业水平。2015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新技术的应用,创造绿色环境的决心。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多,许多危险、简单重复以及程序化的操作会被AI替代,人工将主要完成创造性的工作。
从模型上看,生产过程有了“客观因素”和“人为因素”就出现了不安全的行为。但事故能否发生,也有一定的运气(概率),正因为有运气作怪,作为企业管理层才会有侥幸心理。因此,安全生产是一个综合社会、人、环境与机器等诸多因素的问题,要靠全社会所有参与者的合作才能解决。
三、结束语
安全生产不单是企业和雇员的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改革开放使我们的国家经济实力强大,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国家和人民对生活质量、自然环境、工作条件以及社会各方面有更高的关注度。加强国民教育、提高公民意识、提高安全意识、崇尚个人价值是解决安全生产问题的根本之路。
[1]C.D.威肯斯,J.D.李,图书馆目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EB/OL].(2015-01-07)[2017-04-20].http://www.chinasafety.gov.cn/newpage/Contents/Channel_4111/2015/0107/254580/content_254580.htm.
[3]百度文库,中国人均GDP与事故死亡人数统计曲线1990-2013[EB/OL].(2014-06-25)[2017-04-20]. https://wenku.baidu.com/view/bf8190d683d049649b665 8e6.html.
[4]Mark S.Sanders and ErmestJ.McCormick,图书馆目录[M].台北:沧海书局,2000年.
(责任编辑:梁小红)
Study on the Factor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afety Production Based on Ergonomics
CHEN Zhi-ming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 Engineering, Fujian Business University, Fuzhou 350012, China)
National safety production legislation has provided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ergonomics research. This paper uses ergonomics to analyze human factors and objective factors which affect safety production. Human factors include operation factor,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factor, selection and training. Objective factors include task design, tool design, environmental design and so on. Based on these factors, relevant strategies are put forward to ensure safety production.
ergonomics; safety production; human factor; objective factor
2017-05-10
陈志明(1961--),男,福建莆田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电子信息、人因学。
X9
A
2096-3300(2017)04-007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