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地方自治与近代公立学校的创办
——以常州冠英小学为例

2017-09-08曾京京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校董光绪绅士

曾京京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江苏南京210095)

传统地方自治与近代公立学校的创办
——以常州冠英小学为例

曾京京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江苏南京210095)

兴办近代学校是清末改良维新的重要内容。1905年,常州绅士将富有地方自治精神的冠英义塾改造为冠英公立两等小学堂,并进一步延续由绅士主导的地方自治,共同发起成立吸纳绅、学、商界知名绅士的校董会。在后续的艰难推进中,诸校董百计筹维,解决了兴学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经费问题。冠英小学在招生规模、课程设置、经费数量、官方考核等方面均列常州近代公私学校之冠。校董会也因此完成了创办近代学校的历史使命。冠英之创办过程,充分显示了传统地方自治在区域社会近代化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传统地方自治;近代;常州;校董会;公立小学

引言

清朝末年,民族危机迫在眉睫,创办各级近代学校成为维新变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光绪三十年(1904年)颁布的《新定学务纲要》称“初等小学堂为养正始基,各国均任为国家之义务教育。……此时各省经费支绌,在官势不能多设,一俟师范生传习日多,即应督饬地方官剀切劝谕绅富集资广设”①,类似的观点时常见于官员的奏折和报刊时论。可见清政府并没有针对基础教育的财政安排,而是有意将兴学之重任引向地方社会,特别是地方社会的中坚人物绅士或绅商。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九月,清廷宣布停罢科举,就江苏省来说,“科举既罢,兴学遂列入考成,官绅合力通筹,次第创建。至光宣之间而公私男女学校遂遍全省”②。此处所说的公私学校都是由地方绅商集资或独力创办的近代学校。当时有官立、公立、私立三种性质的学校③,“公费者即地方存积之费,向由本地绅士经管而不受政府之干涉,如书院经费、宾兴费是也”④;此外,其他无主房田都是地方社会之公共资产。所以公立者就是利用地方社会既有公共资源而设立的学校。在江苏省苏南地区,如南京、镇江、苏州,以及上海地区官立学校较多,而在其他府县,往往官办学校阙如,公私立学校遂引领兴学之时代潮流。本文所考察的常州府城及武阳两县就没有官立学校⑤。常州绅士向来有服务地方公益事业的热忱,“清中叶施行新政,……育志、冠英□□□义塾改办小学,各乡闻风兴起,相继创办,均由各地方人士就地筹□□准设立”⑥。此处提到的育志、冠英就是由常州绅士集资创办的公立近代学校。

经费不敷是这些近代学校面临的严峻挑战,而师资方面,兴学之初各地均深感人才难觅。更有甚者,教育行政体系仍极不完善,其建立严重滞后于各地兴学的进程。光绪三十一年冬,清廷设学部,管理全国教育行政;光绪三十二年春撤省学政,于各省设提学使司,下设学务公所,统管一省学务⑦;同年四月颁布学部《奏定劝学所章程》,于厅州县设劝学所,为该级教育行政机构⑧。但是实际上各地区推进速度极为参差,常州武阳劝学所就延宕至1907年9月16日才宣告成立⑨。因此,在教育行政体系极不完善的情况下,常州绅士兴学必须自行克服经费匮乏、师资难觅之双重困难。

在官绅都深感推进不易的情况下,中国传统社会以慈善为主要内容的地方公益事业,就成为双方兴学的着眼点。“以地方之公财,谋地方之公益,通行以来尚无扞格”⑩,这是当时官员们的共识。而公益慈善机构的运作则体现出丰富的地方自治元素。

一、传统公立义塾:冠英小学的落脚点与生长点

二、延续并充实自治传统的校董会

综上所述,庄鼎彝兴学时是有某种制度考量的,他深知冠英需要倚靠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社会势力与资源以保障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由他发起成立的校董会吸纳各方绅士、共擎近代学校,极大地扩充了传统自治的内容。校董会之职能并未仅仅停留在议决事及监督上,它实际上还是兴学的实体办事机构,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传统自治的效力。发起校董中的名公巨卿,推动了近代学校教育在常州地区的普及;办事校董则主要是深谙教育义谛的学界绅士,也是当时最精良的师资。所以冠英创办伊始就避免了一般学校深感缺乏通晓新教育师资的窘境。赞助校董则承担着为冠英募集经费的责任。这种集中领导、分工负责的运行机制,基本满足了兴学对经费、校舍、师资的迫切需求。此时预备立宪还未启动,所以校董会无疑是一个自治小团体,体现着传统的自治精神。

三、筹集办学经费,校董会完成了自身的历史使命

笔者根据《冠英概况·校史述略》、家谱等史料,再结合学生人数和学膳费收入制成表1,从中可推测冠英创办时期收支及筹款的大体情况。

表1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至宣统元年(1909年)冠英招生人数及经费收支一览表

资料来源:此表据《冠英概况·沿革表》改制。此书刊印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常州图书馆收藏。

说明:(1)学膳费根据《沿革表》的收费标准计算得出。1905年初等每月5角,高等每月1元,均以10个月收取。膳费:半膳每月1.5元,全膳3元。因无这方面的统计资料,此处将半膳全膳相加再加以平均,按10个月计算。遇小数点4舍5入。1906年初等三四年级学费为每月8角,一二年级6角,因无具体数字,仍作加权平均处理;高等三四年级每月1.6元,一二年级1.2元,亦作加权平均处理;膳费同前。1907、1908两年学膳费均同前。1909年高初等学费不分年级,高等每月1元,初等5角。膳费不变。(2)旧有公款按徐隽所说的300元计入。(3)本表力图反映当时收支的大体状况,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统计表。

四、余论

注释:

①《新定学务纲要》,《东方杂志》,光绪三十年第3期,第95页。

③《强迫教育私议·丁·豁免学费》,《东方杂志》,光绪三十二年第5期,第63页。笔者注,根据当时的看法,公立和私立学校亦可统称为民立学校。

④《论停科举后宜专办小学》,《东方杂志》,光绪三十一年第12期,第303页。

⑤关于苏南各府县学校数量及性质详见缪荃孙等纂修:《江苏省通志稿》卷92《学校志六·学堂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档,全三四,案1323。

⑥雷震甲:《实习总报告上》第1编《常州》第4章《武进教育沿革》,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南京图书馆藏。作者按:“□”表示破损缺失。根据文意,“筹”后似应为“款呈”两字。

⑦《江苏提学使遵旨回京供职并查视学堂情形折》,缪荃孙等纂修:《江苏省通志稿·文化志》卷3《兴学》,江苏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54页。

⑧《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甲编第四《教育行政组织·清代》,收于《民国史料丛刊》第1种第1册,传记文学出版社(台北),1971年影印版,第58页。

⑨《武阳劝学所开办纪事(常州)》,《申报》第90册第306页,1907年9月26日。上海书店,1986年影印本。

⑩《两江总督奏近年江南办理学务情形折(光绪三十二年七月)》,《江苏省通志稿·文化志》卷3,江苏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56页。

责任编辑:庄亚华

10.3969/j.issn.1673-0887.2017.04.002

2017-04-04

曾京京(1963— ),女,副教授。

A

1673-0887(2017)04-0006-10

G127

猜你喜欢

校董光绪绅士
毓庆宫光绪书房的使用与陈设
五行真经(8)
光绪《黔江县志》的药学价值
“戊戌变法”中的光绪和慈禧
绅士那些年
100万买个点招指标:校董制度漏洞多
Scholar and East Lake
像绅士一样等4则
A Gentleman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