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教学整合路径研究
2017-09-08司炳月
司炳月
(大连外国语大学,辽宁大连)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教学整合路径研究
司炳月
(大连外国语大学,辽宁大连)
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当今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在教育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里,如何适应社会的需要,加强和完善包括大学英语在内的各个学科的改革、发展与建设,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包括多媒体网络在内的信息技术不但将渗透于高等教育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影响高等教育变革的路径和模式,而且将对学科教学产生革命性的影响,这势必促使外语教学步入与技术融合的新阶段。本文在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论述,对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有效整合进行了探讨,期望对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信息技术;大学英语教学;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资源优化
1.引言
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当今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2010年,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这一纲要从宏观层面上指明了教育改革应全面走信息化发展道路。2012年,为贯彻落实《纲要》精神,教育部又出台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其中明确指出未来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面完成《教育规划纲要》所提出的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务,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教育信息化对学科教育教学变革与发展的也提出了要求。2016年,教育部制订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就明确提出了“学英语应大力推进最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融合,继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对教育信息化中的教学手段、教学资源、教师发展模式等做出详细的阐释。那么,大学英语教师如何改变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两层皮”的状态?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这些都需要我们冷静地思考与解答。
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两层皮”
信息技术在教育信息化工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途径。就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来看,大多教师的授课模式处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两层皮”状态。根据笔者(司炳月,2015)曾做的实证调查发现:大多数教师,虽然对“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等关键词都有所认同,但在课程教学的实践方面仍然遵循着传统教学模式框架。对于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融合无论是从理念上还是实践层面都存在着偏差,这主要体现在大学英语教师对信息技术作用的认识存在着三个误区:
一是过高估计信息技术的作用。本世纪初以来,由于传统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学受到普遍的质疑,信息技术的介入带来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变革使人们看到了教育改革的新曙光。学界普遍认为信息技术是解决大学英语现存问题的良方,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能彻底解决目前大学英语教学 “费时、低效”、“哑巴英语”等问题。对计算机网络教学寄予无限的希望:“多媒体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室时空限制,构建了一个开放的教学空间,学生可以在校园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开展学习……学生可以按自己的水平和需要自由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学习材料……”(蔡基刚,2004)受政策导向和理论的影响,把计算机网络教学作为教学质量保障的惟一手段,普遍存在着重硬件轻软件、重课件轻教学的现象。
二是对信息技术的质疑心态。众多学者(于海 钟晓华,2008;蔡基刚 唐敏,2008)通过对大学英语教学调查研究后发现,大学英语的病根并没有因为信息技术的应用而得到根除,有些“病症”反而加重。陈坚林(2006: 8)做过的案例调查表明,现在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本质未变,仍是一种较为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笔者也曾从教师访谈的调查中发现很多受访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教学模式的认识只是停留在多媒体教室的使用,有的是将纸质材料移植到了光盘上,再通过媒体手段呈现出来;有的听说课上只是将计算机作为播放机使用;有的课后网上学习使用的网络版教学内容基本上也与课本内容一样。由于信息化数字化的优势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教学效果难以凸显,受此影响,教师对计算机网络教学产生了失望情绪,甚至产生了彻底否定的心理。
三是技术恐惧和厌恶心理。信息技术的介入,使大学英语教师存在着复杂的心理,尤其对于年龄大一些的教师来说,对于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受自身成长环境和条件的影响而成为“技术恐惧者(technophobe)”(Gavin & Hockl, 2011),面对“数字土著”的学生群体,有些教师对新技术有着失落、拒绝甚至是厌恶的心理。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教学模式、课堂策略、教师角色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有些教师担心失去自身的地位而拒绝变革。
因此,我们看到,虽然以学生为中心、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等这些名词对于大多教师而言都耳熟能详,但更多的只是停留在字面和理论意义上,没有落到实处,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更是缺乏清晰的认识。
3.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内涵与外延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是目前教育信息化中的一个热点课题。Warschauer(1997: 29)提醒我们技术不应该是课程的一个简单附加元素;相反,它应该是一个尝试性的整合。“整合”一词可以理解为“一体化、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通常意义上说,“整合”是相关事物或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融合,进而形成一个统一体的过程。因此,事物之间的“整合”过程可理解为“融合”的过程,在融合的过程中,相关事物会在这个统一体中共同发生变化,不断促进这个统一体的完善。我们应该抛弃简单的以技术为中心的教学理念(Thompson & Misha, 2007: 38)。只有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融为一体,服务于大学英语教育领域的教与学,才称得上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优化和整合。
何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2000年,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第三年度报告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了比较公认的定义:“数字化学习的关键是将数字化内容整合的范围日益增加,直至整合于全课程, 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为了创设生动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培养21世纪的能力素质,学校必须将数字化内容与各学科课程相整合。”这是国际上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最为权威的论述。何克抗(2005: 8)指出“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它阐明了整合的目的——培养具有21世纪能力素质的创新人才;也揭示了整合的内涵——创设生动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何克抗,2012: 6)。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一般要达到两个目标:一是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变革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二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能力,实现对人才培养标准的根本性转变——从知识积累型人才转向知识创造型人才(何立新,2012),这与国家英语人才培养的目标不谋而合。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形成这样一个基本判断:对于语言教学而言,实现技术与语言教育的融合创新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语言教育将发生根本性和整体性的变化:一是信息技术不再仅仅应用于语言教学某一环节或某一要素,而是对整个语言教学系统的改造,这其中既包括对课程和专业的数字化改造,也包括对培养目标、课程设计、课程评价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等各个环节和要素的改造。二是信息技术不仅仅作为技术手段而存在,更为重要的是,其本身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实现与教学法、知识内容的高度融合、集为一体,而不是简单叠加、机械应用。三是信息技术的作用将发生变化,不再停留在辅助教师改进教学手段层面,而是能够“全方位、立体式提高教学效果”(陈坚林,2005),开始起到主导作用。面对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变革,我们必须适应信息化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需要,并主动参与变革的过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必然的、逐步深入的过程。
4.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路径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不是简单的信息资源与课程的机械叠加,不仅仅是为了丰富教学内容,而是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在教育信息化和教学环境中,呼啸而至的海量知识和教学资源、便捷强大的交流工具和真实自然的虚拟环境都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无限的潜力,只有将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和资源、教学环境和平台、教学模式和策略等有机整合,才能使这些潜力转化为教学现实,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4.1 整合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也是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先决条件。大学英语教师要有能力选用与课程相关的优质教学资源,并与教材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信息化时代为外语教学供了前所未有的丰富资源,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信息资源的整合和优化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利用网络环境的便利条件,在网络资源中搜索、收集、筛选、整理适合大学英语教学的材料和内容,并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改编、转化和创造各种形式、各种媒介以适应大学英语的教学,进行自主开发适合课堂教学的课程资源,如网络课件、网络课程、学习网站、案例库、多媒体资源库等,使信息资源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和优化。这些资源来自于英语国家最真实的场景和文化,从这方面看,大学英语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些真实、可靠的教学资源有鲜明特点:切合实际、即时可信、可用于多层次探究、可操纵处理和富有创造性,这些对大学英语的教与学都是至关重要的,而且这些网络资源具有全球性、即时性、前沿性和跨学科性。这些立体化、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打破了“纸质教材一统天下”的局面。与单一的教科书资源相比,这些信息资源还具有“多媒体、超文本、友好交互、虚拟仿真、远程共享等特征”(何立新,2012)。这种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多维立体信息可以强化信息刺激,增加信息输入量,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与学效率(陈坚林,2010:69)。
4.2 利用网络平台
除了海量的信息资源,信息化教学环境中的网络还提供了真实的交流合作平台,打破了“教室的局域网”限制,拓宽了教与学的边界。以Coursera平台为例,到2013年底,这个平台已建有575门课程,涉及25个学科门类,其中84.3%的课程用英语进行讲授,这些慕课(MOOCS)资源可以免费用于教学。我们还可以将可用的慕课资源、教材、自己的教学资源进行打包(wrapping,wrapped),形成个性化的教案和教学方式,让这些教学资源更适合自己的教学,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创建多元的教学与学习环境,将听、说、读、写、译几项技能充分融合,将课堂内教学延伸到课堂外的空间和时间。借助学习平台,学生们会主动学习感兴趣的知识;通过不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的交流平台,不同区域的学习者可以与其他在线学习者协作学习,一起交流、分享,从而建构他们的知识体系。而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式可以回归到苏格拉底式的教学:通过接连不断地提问、质疑,启发学生对某个问题的思考、讨论、争论,以此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这种学习、交流的平台不仅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的条件,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相长打造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4.3 更新教学模式
可以肯定的是,信息技术的使用为大学英语改革注入了新的动力,以计算机、多媒体教室和网络平台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双方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摆脱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促进个性化、多元化、自主教和学的双向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教学模式可以体现出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知识系统性和学习方式的协作性和探究性的特点,更好地调动和促进教师和学生“双主”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突出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存在和主导引领作用。
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模式,不但要理性、客观地继承和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优势,不弱化传统课堂教学的作用。同时,不同的高校应该根据本校的学科特点、办学条件和学生的英语需求,尝试探索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模式,研制网上教学系统,包括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监控和反思、教学管理、教学评价和评估等环节,也包括学生的学习记录、学习方式、自评手段、在线参与和交流、小组协作等监控管理模块,以便随时对教学双方活动进行记录和检测。《大学英语课程要求》还规定了大学英语课程的课程性质、课程理念、实施建议等诸多内容,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从课程结构上,而且要从宏观理念上理解课程要求,更新教学模式,使自身真正成为课程改革的参与者和实施者,凸显大学英语教师的主体地位。更为重要的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理念整合的根本目的在于为教育对象服务,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4 提高教师能力
在信息技术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两个客体之间的媒介是大学英语教师,教师是沟通它们的桥梁,正如著名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专家Warschauer和Richard(2000: 76)所言:“技术应用于教学成功与否不在于硬件或软件,而在于‘人件’(humanware),即教师规划、设计和实施有效教学活动的能力”。教师才是信息技术资源和教学实践整合的核心关键因素,教师的理念、态度、能力直接影响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施。大学英语教师必须主动适应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不但要了解信息技术还要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
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需要大学英语教师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大学英语教师之间可以开发和共享课程资源。包括学校内部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以教研室为单位建立资源共享平台,采取网络共同备课的形式,使时间和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还包括校际共享,以部门或者学校为单位,不同学校之间为同学科的教师提供优质的资料、教学资源,同时鼓励教师将这些资料源应用到教学中。第二,大学英语教师加强自身专业发展的行动力。要与时俱进,跟上信息技术发展,不断提高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知识和能力,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融入并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元素。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多种素质:一方面,要有极为丰富的专业知识结构,信息化教学环境强调教学内容、教学法和技术知识三个要素之间的交互和融合。对于教师来说这将形成四种新知识,即学科教学知识、整合技术的学科内容知识、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和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何克抗,2012a: 5-10)。另一方面,要有学习能力,在整合各种资源的过程中,必然要求涉猎不同领域的知识以及与计算机网络有关的技能,要确立终身学习、做学习型教师的理念,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和素养。第三,定期参加有针对性的师资培训。青年教师对网络的使用比中老年教师有优势,但教学经验不足,对于教材的掌控、教学大纲的理解不如中老年教师。因此,应根据自身不同年龄段或者教龄段的特点参加相关培训,弥补薄弱环节,完成可持续的专业发展。换言之,对于大学英语教师资源整合能力的培养要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解决。
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图景
通过借鉴张豪峰等(2008)提出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路,根据循序渐进和教学实践经验,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程与技术的整合图景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如图1所示:
图1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第一阶段:教师在信息整合过程中,首先要以“先学生一步”的身份去学习、体验。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作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新生事物,教师自身应首先学会体验、应用这些信息。对相关信息进行处理,其中包括用计算机软件(Word; PPT)编写教案、利用计算机相关软件的便利管理学生档案,跟踪学生学习成绩的变化,积极将优秀的信息资源通过网络平台分享。
第二阶段:教师体验之后,可以把自己的所学、所用、所想的内容带给学生,进入师生共同体验过程。在这个阶段,教师应帮助学生积极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辅助自己的英语学习,实现基于信息技术的师生共同参与、共同体验的教学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师生有了更多交流,在教学相长的同时促进师生之间对课程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探究和学习的能力,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持对这个阶段的教学进行监控。
第三阶段:在师生体验阶段之后,教师应该对已使用过的课程内容和信息技术的整合模式进行重新梳理,关注学生的反馈信息,借助第二阶段的监控情况,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分析出现的问题,总结成功的经验或是不尽人意的地方,逐步建立起个人的信息资源库,并对该资源库不断地进行调整更新,为下一阶段建构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与技术相融合模式积累资源和经验。
第四阶段:通过三个阶段的教师个人体验、师生双方体验、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和反思之后,教师可以对先前所做的工作进行补充和完善,首先是对教学资源的适切性进行分析,对使用过的教学资源(教材资源、网络资源)进行反思和评价式筛选制作;其次考虑如何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持更新教学模式,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最后在实践教学中将信息技术和课程相融合,摒弃信息技术硬性插入,而是让信息技术“软着陆”,实现与教学实践共存共生的协调发展,目的是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对于具体的大学英语教学而言,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的不仅是对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巨大冲击,更是难得的发展机遇。
6. 结论
信息技术的植入,是当前教育信息化中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显著特点和基本特征。截止2013年,在全国1000余所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中,计算机已经基本得到普及,可以说每个院校都拥有计算机设备,绝大多数院校都装备有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目前,全国大约有500所高等院校,初步建成校园网并接入Internet。在教育领域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不仅推动了各学科研究范式的变革,而且对学科教学论、学习论、语言理论、终身教育等理论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整个大学英语教学系统中,信息技术是把“双刃剑”,目前短时间内,信息技术可能还属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弹性需求”,可能短短几年之后,它将会变成大学英语教学的“刚性需求”。当然,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的相融相合是个复杂系统,从政策制定到教师职场培训各个环节之间都要有一个有效的机制,同时需要全面完善各种管理制度,使大学英语教学的内部系统间各个链条的资源和信息的流动,可以帮助教师突破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能力。
[1] Gavin, D. & N. Hockl. 2011. How to Teach English with Technology [M]. London: Longman.
[2] Thompson, A. & P. Mishra. 2007. Breakingnews: TPCK becomes TPACK [J]. Journal of Computing in Teacher Education, (2): 38.
[3] Warschauer, M. 1997. The Internet for English teaching: Guidelines for teachers [J].The Internet TESL Journal, 3(10): 27-33.
[4] Warschauer, M. & K. Richard. 2000. Networ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Concepts and Practice [M].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5] 蔡基刚.2004.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史上的两个新的突破[J].中国外语,(1):17-20+26.
[6] 蔡基刚 唐敏.2008.新一代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原则[J].中国大学教学,(4):85-90.
[7] 陈坚林.2005.从辅助走向主导——计算机外语教学发展的新趋[J].外语电化教学,(4):9-12,49.
[8] 陈坚林.2006.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下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的有机整合——对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概念的生态学考察[J].外语电化教学,(6):3-10.
[9] 陈坚林.2010.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的整合——一项基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 201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发[2010]12号.http://www.moe.edu.cn/srcsite/ 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 accessed 06/23/2016.
[11] 何克抗.2005.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1):7-15.
[12] 何克抗.2012.TPACK——美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研究的新发展(下)[J].电化教育研究,(6):47-56.
[13] 何立新.2012.信息技术教学与创新思维培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4] 教育部.2012.《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教技[2012]5号. http://wenku.baidu.com/view/ 24f5624fe45c3b3567ec8ba5.html, accessed 06/24/2016.
[15] 司炳月.2015.基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大学英语教师自主教学能力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
[16] 于海 钟晓华.2008.2006-2007年上海大学生发展报告综述[J].复旦教育论坛,(1):19-25.
[17] 张豪锋 张水潮等.2008.: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
Research on the Approaches to ITCI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ization
Educational informationization has been the main current of higher educational teaching reform and development. How to satisfy the demand of society and develop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reform and develop needs the effective response, which various fields have to make, including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n the era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ization, digitalization and networking. In the foreseeable futu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at includes multimedia network will not only penetrate to every component of higher educational system and influence the approaches and models of higher educational reform, but also bring a revolutionary impact on discipline teaching. It certainly will lead us to enter the innovative sta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urriculum Integration (ITCI).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syllabus, this study discusses the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 of ITCI, probes into the effective approaches to ITCI, which expects to have certain significance o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and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information technology(IT);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teaching mode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urriculum Integration (ITCI); optimiza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H319
A
2095-4891(2017)03-0002-06
本文系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专门用途英语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基于辽宁省IT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项目编号: L16DYY0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司炳月,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翻译研究
通讯地址:116044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旅顺南路西段6号 大连外国语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