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加透灸法治疗肩周炎90例

2017-09-08张改霞

中国民间疗法 2017年8期
关键词:施灸灸法肩部

张改霞

(河南省洛阳市第一中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0)

针刺加透灸法治疗肩周炎90例

张改霞

(河南省洛阳市第一中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0)

肩周炎;针刺;透灸

肩周炎又名肩关节周围炎,即“凝肩”“五十肩”。本病发病在50岁左右,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主要症状是肩部逐渐产生疼痛,夜间为甚,逐渐加重,肩关节活动受限呈进行性加重,达到一定程度后,疼痛逐渐缓解,直至完全复原。但如不及时治疗,会严重影响肩关节的功能活动,肩关节出现广泛压痛,且向颈部及肘部放射,同时有不同程度的三角肌萎缩,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近年来笔者采取针刺加透灸法治疗肩周炎90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180例病例均为洛阳市第一中医院近两年门诊患者,男53例,女127例;年龄最小41岁,最大68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9年;左肩65例,右肩95例,双肩20例。按照临床试验随机对照的方法均分为两组,每组各90例。治疗组男31例,女59例;年龄最小41岁,最大68岁,平均(52.50±9.11)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9年,平均(3.4±2.1)年。对照组男28例,女62例;年龄最小43岁,最大64岁,平均(51.10±8.12)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8年,平均(3.6±2.4)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确定诊断。主要临床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的疼痛,先呈阵发性酸痛,后渐进性加重,昼轻夜重,并向颈部、耳部、肩胛及前臂和手部放射,伴随肩部肌肉萎缩,肩关节内旋、外展、后旋、上举疼痛加重,活动幅度受限。查体肩关节周围有广泛性压痛,并且全部患者在治疗前均通过X线检查确诊。

纳入标准:①年龄40~65岁;②符合肩周炎诊断标准;③符合中医辨证标准。

排除标准:①妊娠期妇女;②伴有其他严重脏器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③观察患者同时接受其他药物临床试验或使用与本研究药物类似治疗作用的药物;④患者不愿意参加本研究或者不配合治疗者。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炎痛喜康片(山东方明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1049)20 mg,每日1次,饭后口服。治疗组:主穴取肩髃、肩髎、肩贞、曲池、手三里、合谷、阳陵泉、足三里;配穴根据兼症、脉象、舌苔辨证配伍。抬肩受限者加条口透承山,后旋反背受限者加肩前,肩背痛者加天宗、肩外俞,血瘀者加血海,风重者加风池,寒重者加关元,湿重者加阴陵泉。操作方法:患者平卧位或俯卧位,根据辨证取穴在肩关节及肢体取穴,肩关节取患侧,四肢穴位取双侧。进针得气后行补泻手法,然后将长35 mm的6段艾段点燃放在艾箱中,将艾箱放在肩关节上施灸,至局部皮肤均匀汗出、潮红为度,时间50 min,每日1次。两组患者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随访1个月。另外嘱患者治疗期间注意休息,防止复感外寒使症状加重。

观察指标:治疗前后分别检查1次,包括一般体格检查,血、尿、大便常规,肾功能,心电图等常规检查。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改善情况。

治疗结果

1.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拟定治疗疗效标准。痊愈:肩部疼痛完全消失,功能恢复至正常范围;显效:肩部疼痛明显减轻,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好转:自觉症状减轻,肩关节活动范围略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2.结果

(1)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证候积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针刺加透灸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体征,疗效优于炎痛喜康片。见表2。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证候积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讨论

西医学认为,肩周炎是指发生在肩关节囊及关节周围韧带、肌腱、滑膜的退行性病变和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以肩部疼痛和肩关节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3]。本病病因一是冈上肌腱炎、肱二头肌腱炎等慢性炎症和损伤波及关节囊和周围软组织,二是因肩关节的急性创伤引起,另外还与颈椎病、冠心病等有关。中医学称肩周炎为“肩凝症”“五十肩”“漏风肩”,属于“痹证”范畴。多因年老体虚,气血不足,筋脉失养,又感受风寒湿邪,慢性劳损,或肩外伤导致气血不畅所致。肩周炎中医治疗以温经散寒、疏通经络、活血止痛为主,采取按摩、熏蒸、针灸、拔罐等方法。针灸治疗效果较优,肩部近取肩髃、肩髎、肩贞,是谓“肩三针”,循经远取曲池、外关、合谷。针刺采用平补平泻,针后加灸,可祛风散寒、通经活络。阳陵泉为足少阳胆经合穴、筋之会穴,具有舒筋活络、通经活络止痛之功。条口透承山为治疗肩周炎经验效穴,针刺强刺激用泻法,行针同时配合患侧肩部活动,有利于肩关节功能恢复。根据风、寒、湿、热之邪偏重不同辨证配穴,风邪偏胜者配膈俞、血海,以养血活血,有祛风先活血、血活风自灭之意;寒邪偏胜者配肾俞、关元,以益火之源,振奋阳气而祛寒邪;湿邪偏胜者配阴陵泉以健脾利湿;热邪偏胜者配大椎、曲池解表清热。诸穴相配,共同达到温经散寒、通筋活络、消瘀散结、活血开痹之功。

针灸疗法是中医最古老的非药物疗法之一,在中医临床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普通针刺治疗肩周炎临床运用较多,但加透灸治疗少用。针刺加透灸法经多年临床观察及实践,对难治性肩周炎的治疗有明显的效果。透灸法是高希言老师提出的。透灸既含有艾灸量,又含有其透达肌肤、疏经通络、调节气血的作用,故曰“透灸”。其技术核心是掌握正确操作方法、掌握准确施灸的部位(或穴位)和恰当的施灸量。透灸法[4]在施灸时,要求灸感透达深部组织,灸感表现为随灸量的增加由线状逐渐加宽呈带状,从施灸的部位向机体深部或施灸的远端传导,当达到一定灸量时,又从深部或远端逐渐退回施灸部位,施灸部位出现灼烫感。在施灸的过程中,局部出现肌肉的跳动,或局部有舒适感、胀痛感、沉重感、痒感、红斑,甚至全身汗出等,最后局部出现均匀的潮红汗出。每次施灸需要50 min左右。做透灸时,不以时间或壮数为指标,是以灸后患者的感觉和身体的反应为标准。透灸的灸量因人而异,只要热力可以透过深部肌肤,患者无痛苦。另外,还要根据病情选择施灸部位,选择具体操作方法。本方法具有简便易行、经济实用、安全、无毒副作用、不产生耐受性等优点,尤其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易于操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09-110.

[3]陈晓英,杨强.推拿和红花注射液治疗肩关节周围炎[J].河南中医,2004,24(1):56.

[4]高希言.透灸法及其临床应用[J].河南中医,2007,27(9):33-34.

更 正

《中国民间疗法》2017年7月第25卷第7期第15页:张起、张宇《张宇治疗疼痛科杂症经验总结》一文,第6段第1行:"患儿,男,56岁"应为"患者,男,56岁",特此更正。因编校疏忽致误,向作者表示歉意。

《中国民间疗法》杂志编辑部

2016-11-11)

猜你喜欢

施灸灸法肩部
国内外灸法治疗癌因性疲乏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质量分析
灸法治疗功能性便秘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不同灸法对免疫抑制兔脾脏、胸腺影响的组织学研究
活动颈部时有响声是怎么回事?
中暑
古代文献中岭南灸法及其发展源流*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艾灸后那些奇怪的反应
艾灸的烟气对人有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