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痰通瘀方治疗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细胞功能疗效观察

2017-09-08宋诵文徐卫警吴新民

中国民间疗法 2017年8期
关键词:抵抗血瘀综合征

宋诵文 曾 琦 徐卫警 吴新民

(广东省东莞市虎门中医院,广东 东莞 523899)

化痰通瘀方治疗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细胞功能疗效观察

宋诵文 曾 琦 徐卫警 吴新民

(广东省东莞市虎门中医院,广东 东莞 523899)

化痰通瘀方;代谢综合征;中医药疗法;胰岛素抵抗;疗效观察

代谢综合征(MS)是以胰岛素抵抗为中心,涉及腹型肥胖、糖代谢异常、脂质代谢紊乱、血压升高等的疾病,是多种代谢异常、复杂疾病的集合体。腹型肥胖患者脂肪过度沉积于内脏,引起血浆游离脂肪酸(FFA)增高,促进肝糖异生,使脂肪因子和炎性因子释放增多,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发生,而胰岛素抵抗又进一步导致以糖脂代谢紊乱为主的各种代谢紊乱。由此可见,干预胰岛素抵抗是治疗代谢综合征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通过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及稳态模型(HOMA)公式评估,以化痰通瘀方为载体,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变化进行观察,为进一步了解化痰通瘀方通过干预胰岛素抵抗治疗代谢综合征提供理论依据。

一般资料

65例患者均来自东莞市虎门中医院内科门诊,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化痰通瘀方)33例和对照组(盐酸二甲双胍片)32例。治疗后,治疗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2例,两组均剩余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西医纳入标准:按照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建议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3]和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及肥胖诊断标准[24 kg/m2≤身体质量指数(BMI)<28 kg/m2为超重,BMI≥28 kg/m2为肥胖]制定。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符合下列3项中的2项即可诊断:①空腹血糖(FBG)≥6.1 mmol/L,或餐后2 h血糖(BG-2 h)≥7.8 mmol/L,和(或)已确诊为糖尿病并治疗者;②收缩压/舒张压(SBP/DBP)≥140/90 mmHg,和(或)已确诊为高血压并治疗者;③总胆固醇(TC)≥1.7 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HDL)男<0.9 mmol/L,女<1.0 mmol/L。FBG≤7 mmol/L,BG-2 h≤1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7%且血脂、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中医纳入标准:参照《消渴病(糖尿病)中医分期辨证与疗效评价标准》[1]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辨证为痰瘀互结证。①痰浊:胸闷不舒,脘腹胀满,纳呆呕恶,形体肥胖,头身困重,四肢倦怠,大便不爽,舌体胖大,舌苔浊腻,具备3项可以辨为痰浊;②血瘀:刺痛夜甚,口唇紫暗,舌质暗或有瘀斑,舌下脉络迂曲青紫,肌肤甲错,具备2项可辨为瘀。同时满足痰浊和血瘀辨证为痰瘀互结证。

排除标准:①年龄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者;②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③有严重心脏、肝脏、肾脏、胃肠道及代谢性急慢性疾病者。

剔除标准:①治疗期间出现心、脑、肾及代谢性等急性并发症者;②病例脱落,中途退出者;③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④资料不全,无法判定疗效者。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化痰通瘀方治疗。组成:党参15 g,生黄芪15 g,炒白术15 g,茯苓15 g,五灵脂6 g,蒲黄6 g,柴胡3 g,丹参20 g,檀香6 g,砂仁6 g,陈皮12 g,香附12 g,当归15 g,川芎15 g。每日1剂,早晚各1次。对照组:予盐酸二甲双胍片(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370)0.5 g,每日2~3次,早晚或早中晚服用。两组均以20 d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

观察指标: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测量。①FBG和空腹胰岛素(FINS),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各检测1次。②HOMA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HOMA模型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HOMA-IR=FINS×FBG/22.5,HOMA-β=FINS×20/(FBG-3.5),分别反映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

治疗结果

1.临床症状积分:按每一症状无、轻、中、重4级进行症状积分评定。①无症状(0分);②轻(2分):稍有感觉或偶尔出现;③中(4分):有症状,经常存在,但可以忍受;④重(6分):症状严重,难以忍受,影响工作和生活。

2.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制定,尼莫地平法计算: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显效:70%≤疗效指数;有效:30%≤疗效指数<70%;无效:疗效指数<30%。

3.结果

(1)FINS、FBG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FINS、FBG均有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FINS和FBG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2)HOMA-IR与HOMA-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OMA-IR、HOMA-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组间HOMA-IR、HOMA-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HOMA-IR、HOMA-β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3)疗效比较:经Ridit分析,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讨论

中医在代谢综合征或胰岛素抵抗的治疗上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各医家以整体观、辨证观及体质学说为立足点,借鉴中风、胸痹、眩晕、肥胖等不同体系疾病病证特点,以不同侧重点治疗代谢综合征及改善相关证候。本研究主要探讨化痰通瘀方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细胞分泌功能,并进一步验证了中药固定方可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纠正糖脂代谢紊乱。中医药在治疗代谢综合征方面有广阔前景。

中医学对代谢综合征病因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形成了较为统一的认识:痰浊与瘀血既是致病因素也是病理产物,贯穿于疾病始终。代谢综合征的中医治疗着眼于胰岛素抵抗这一中心环节,通过干预胰岛素抵抗改善以糖脂代谢为主的各种代谢紊乱。这一干预的靶点也成为目前代谢综合征治疗和机制研究的热点。而代谢综合征的中心病理环节为痰浊和血瘀,痰浊与血瘀互为因果,痰浊血瘀壅塞脉络,气血津液不能正常运行,可停于脉中,也可上蒙清窍;痰浊血瘀相互转化为浊、毒,进一步变生他病。本研究结果提示,化痰通瘀方可明显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通过干预胰岛素抵抗和改善胰岛细胞功能而实现,为下一步临床研究奠定基础。

[1]吕仁和,张法荣,高彦彬,等.消渴病(糖尿病)中医分期辨证与疗效评价标准[J].中国医药学报,1993,8(3):54-56.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0,134,267-269.

[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代谢综合征研究协作组.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关于代谢综合征的建议[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4,12(3):156-161.

2016-11-12)

猜你喜欢

抵抗血瘀综合征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话说血瘀证
锻炼肌肉或有助于抵抗慢性炎症
Chandler综合征1例
做好防护 抵抗新冠病毒
基于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的中医血瘀证研究概述
血瘀证源流考
考前综合征
iNOS调节Rab8参与肥胖诱导的胰岛素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