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困境与出路

2017-09-06陈芳

青年时代 2017年22期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学业新媒体

陈芳

摘 要:学业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感在学习领域中的体现,学业自我效能感可分为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而人类在21世纪进入新媒体时代后,新媒体改变了大学生学习方式。但大学生并没有完全熟练掌握新媒体所具有的功能和作用,其中新媒体所具有的特征对他们的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有着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 ;学业;新媒体

《中央16号文件》中提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当前微博、微信、博客、QQ等新媒体媒介的广泛应用带来了全球信息传播的巨大变化,大学生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也使大学生在学习上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大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产生了影响。

一、概念辨析

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班杜拉在20世纪70年代年提出的社会认知理论。20世纪90年代,班杜拉將自我效能的概念重新界定为“一个人对其完成特定工作或任务所需能力的自我判断或自我评估,也是对其能胜任特定工作或任务的一种信念。”[1]学业自我效能是自我效能在学习领域中的具体体现。班杜拉将学业自我效能定义为“学习者对自身形成和实施要达到既定学习目的的行动过程的能力判断”[2],学业自我效能感由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构成。前者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学业,取得良好成绩和避免学业失败的评估;后者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能否达到学习目标的评估,是对自己行为结果的估计。[3]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就体现在学习能力和学习行为两个方面。

二、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困境

在新媒体时代下给大学生带来的困境主要是针对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新媒体是21世纪快速发展的产物,给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便利,大学生可以利用新媒体媒介辅助学习,借用新媒体媒介查阅资料以便更好的理解专业知识,但新媒体所具有的特点也会降低大学生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在使用新媒体的过程中认为自己不具备完善的能力能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

1、新媒体信息传播的海量性和内容的丰富性使大学生陷入选择困难的境地

新媒体是21世纪的新兴产物,关于它的功能与作用需要21世纪的人类作全新的了解,虽大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但也需要来自实践的经验。班杜拉认为“来自实践的掌握经验会影响个体的自我效能感”,新媒体出现以后,大学生利用新媒体媒介查阅资料,因新媒体信息传播的海量性和内容的丰富性以及他们没有足够的关于新媒体实践的掌握经验,他们在查阅资料时就会陷入盲目的境地,不知道应该把握那些重要的知识点,知识点太多就会产生学习疲倦,学习疲倦会引起学习倦态,进而会认为是自己的学习能力不足,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完成相应的学习目标,降低了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

2、新媒体信息传播的碎片化和虚拟性使大学生难辨信息的真伪

班杜拉认为“活动过程中的生理和情感状态会影响个体的自我效能感”,新媒体信息传播具有碎片化和虚拟性,因此大学生在使用新媒体的过程中存在分清信息真伪的焦虑感。信息的碎片化和虚拟性加大了大学生分清学习中信息的真伪难度,会增大他们的焦虑感,会认为自己关于新媒体的功能和作用掌握能力还不够、熟悉程度还不够,会产生是否是自己的学习分析能力不足的想法,会降低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

3、新媒体信息传播的“无屏障性”会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判断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价值观的养成十分重要。”[4]由于新媒体不仅仅是传播工具,也在发挥着塑造思想和建构观念的功能,所以,不同意识形态和文化政治势力都力争利用它宣传、争夺受众。[5]再加之新媒体信息传播的无屏障性为西方国家宣传的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传播提供了方便,严重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大学生价值观若有错误倾向会导致腐朽的生活方式、颓废的生活理念、进而在学业上会产生拖延症、思辨反应能力不足、丧失质疑能力和评估能力。大学生的价值观偏移我国价值观的轨道会降低他们的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从班杜拉的三元交互作用理论来看,个人、环境、行为三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当代大学生处在新媒体环境的包围中,在新媒体环境下它所具有的特性会影响大学生个人的学习行为,大学生的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与当代的新媒体环境有正相关的关系。

1、新媒体信息传播的自由性和开放性使大学生学习环境复杂化

人通过自己的行为与环境发生联系,从而决定了他感知、体验到的是什么样的环境;而正是他所感知、体验到的环境因素,决定了他将采取什么行为。[6]在新媒体环境下它所具有的自由性和开放性使大学生学习环境变的复杂,西方国家会利用新媒体媒介传播它所宣扬的个人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等价值观念来腐蚀大学生的思想,这些一旦进入大学生的头脑中会使他们在学习上不思进取、丧失创新创造的意识,最后他们的学习行为不能达到最终的学习目标,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也会随之下降。

2、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多元化使大学生学习行为选择具有盲目性

由于新媒体传播的信息涵盖了全球的各种文化,使得新媒体文化的传播呈现出多元化现象。一个国家的文化既有精华的部分,也有糟粕的部分,然而西方国家对中国文化既渗透精华部分,又渗透糟粕部分。因此在这种环境下大学生在面临多元文化选择时会产生盲目性,不知该怎样选择。大学生在选择学习哪一类型的多元文化时是对学习行为的选择,若选择的文化否定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在学习上就和我国的文化是相背离的,自己的学习行为不能达到设定的学习目标,那么会降低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endprint

3、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使大学生学习行为找不到方向

全球的每天发生的新信息会通过新媒体传播,大学生则是接受新信息最多最快的群体,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使大学生不适应这种高速发展的环境,在借用新媒体进行学习时会找不到自己学习行为的方向,学习行为的自我效能感随着迷失方向而下降。

三、面对新媒体对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困境应采取的对策

(一)对教师的要求

班杜拉认为“通过言语说服可以提高个人的自我效能感”,通过高校教师的言语说服能提高大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大学生在校的学业学习主要还是依靠高校教师的引导和渗透,因此高校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工作思路和方式,要与时俱进的把自己的工作思路和方式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首先,高校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新媒体环境下更应提高能力素质,学习并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由于新媒体具有信息的海量性和虚拟性的特点,高校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知识和道德素质引导高校学生对这些信息加以鉴别。其次,高校教师要与时俱进地创新教育方式。由于新媒体具有即时性和传播的便捷性的特点,高校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媒介如微信、微博、QQ、博客等加强与学生之间交流,随时掌握学生们关于学习上的思想动态,借用新媒体媒介弘扬社会主流价值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端正学生们的价值观。通过高校教师的指导和教育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自我效能感。

(二)对学生的要求

要提高大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要从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这个维度入手。媒介素养是我们通过媒介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方法;媒介素养是我们掌握媒介、使用媒介的技巧;媒介素养是我们解读、辨别信息的能力;媒介素养还是我们批判、驾驭媒介的一种观念。[7]因新媒体具有隐蔽性、虛拟性、碎片化、即时性、开放性等特征,大学生在学习时借用新媒体就会面临对信息理解能力的困境、对信息评估能力的困境、对信息思辨反应能力的困境等,培养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有助于提高这些方面的能力,进而提升大学生的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

参考文献:

[1]Bandura, A. Self-efficacy: The Exercise of Control [M].New York: W. H. Freeman, 1997.

[2]Albert Bandura, Claudio Barbaranelli, Gian Vittorio Caprara, Concetta Pastorelli. Multifaceted Impact of Self一Efficacy Beliefs on Academic Functioning [J]. Child Development. 2008 (3)

[3]王凯荣,辛涛,李琼.中学生自我效能感、归因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 [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4 ) ;22-25.

[4]习近平.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N].人民日报,2014-5-4 .

[5]郑元景.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11.

[6]边玉芳. 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编制与应用 [D] .华东师范大学,2003.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我效能感学业新媒体
艰苦的学业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探究自我效能感理论下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策略
自我效能感对高校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影响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