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互联网+”时代下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与转型发展

2017-09-06刘娟

青年时代 2017年22期
关键词:服务创新公共图书馆互联网+

刘娟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的运用逐渐深入化,这就使各个领域都在对自身的发展进行调节。公共图书馆承载着文化的传承与管理功能,其有助于一些信息的保存与利用,使国民文化素质的提升有所保证。然而,在“互联网+”时代下,人们在获取、保存、利用信息的渠道上存在一定的突破,这就使传统的公共图书馆实用性逐渐降低。但是,并不意味着公共图书馆的价值丧失,应该取缔。反而是告诫人们应对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加以创新,并且对其进行转型,以明确其发展方向,促进其发展进程。

关键词:“互联网+”;服务创新;公共图书馆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当前信息的传递与管理也存在新的方式,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组织方式等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各行各业都在就其自身的发展进行调整,以期能实现互联网技术应用的有效性。传统的公共图书馆其实际上是以实体的方式来对某些信息进行管理与保存;而“互联网+”技术应用后,其信息管理与利用虽然虚拟但是在实际的运行上存在较大的便捷性,且不会占用实体空间,这就使公共图书馆的存在与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冲击,而公共图书馆具有的文化功能决定了其不可取缔的地位,因此,其必须要对自身的发展进行优化,以提高其存在价值。

一、“互联网+”时代下的公共图书馆地位

公共图书馆具有五大基本职能,即文化保存、開展教育、传递信息、开发智力以及提供娱乐。在传统的社会背景下,其五项职能的发挥都相对较好。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信息获取渠道增多,在文化的保存形式上也相对多元化,公共图书馆的五项职能基本上都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来实现。再加上,互联网技术下的公共图书馆功能可以得到优化,其无场地与无时间限制,使受众在更加便捷的方式下获取信息,这就使得实体化图书馆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可以说,“互联网+”时代下,实体图书馆作用弱化。但是,作用削弱并不表示图书馆应该消失。公共图书馆具有的文化传承的作用,使得其必须要长期存在。因此,政府近年来对公共图书馆的投入加大,并且致力于其发展方向的研究。不少公共图书馆也认识到“互联网”对其产生的不仅是阻力,也有动力,并且,将该种技术引入图书馆运行之中,以期通过图书馆与互联网的融合,实现图书馆资源、服务、管理等诸多方面的转型,使其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互联网+”时代下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

(一)“互联网+”时代下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意义。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与应用,人们更加注重其对社会各界带来的冲击,当前公共图书馆与互联网的融合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热点。互联网技术从本质上来说,对公共图书馆的存在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但是,由于互联网技术本身具有的先进性与服务性,又给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目前,我国不少图书馆都已经将互联网技术引进其管理之中,以期通过互联网技术来扩大馆藏量,并且促进用户信息使用的便捷性,从而建立新型的数值图书馆管理与服务体系。

(二)互联网时代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互联网其也具有两面性,公共图书馆的存在就是因为其存在的虚拟性,一旦出现意外很容易导致信息的整体流失;而公共图书馆的危机也就是因为其虚拟性所带来的便捷度,使信息的传递、收集、管理更加方便。因此,在运用互联网时,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其优劣势,并且扬长补短。因此,在互联网时代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促进传统服务的增值,公共图书馆在引入互联网技术后,不应将其单纯的作为一种工具,而应将其线上线下的关系加以划分,并且明确其供需关系,改变其服务方向,为不同的用户打造不同的公共文化服务;第二,扩展其服务能力。社会意识愈加注重多元性,人们对于自我个性的展示欲望相对强烈,无论是在公共文化服务中,还是日常生活服务中,用户都希望能享受到个性服务来彰显自身的特殊性,而互联网引入后,图书馆可以根据信息系统的数据进行分析,将读者层次化,并且根据其实际的需求进行对应的推送;第三,升级其管理能力,公共图书馆其基本的功能就是书籍的管理,这个管理既包含了对一些特殊书籍的储存也包含了用户的借阅。传统的管理模式过于依靠用户与工作人员,使其在整个运用中存在极大的不便。而互联网技术应用后,人们可以通过各种软件对书籍进行预订、延期,从而使其管理难度降低。

三、“互联网+”时代下的公共图书馆转型发展

在上述内容中,笔者指出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阅读需求能得到最大化的满足,而且在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上也更加注重其服务能力的提高。在服务能力提高时,其思想并没有发生转变,也必然会使其发展受限。因此,笔者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下,公共图书馆的转型必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管理思维的重塑。传统的公共图书馆相对注重自身的馆藏量,以期其信息的服务能力提高,但是在管理思维与服务思维上却相对落后,使很多用户体验都相对较差。在公共图书馆受互联网影响下进行转型时,必须要对其管理思维进行重塑。在管理思维重塑时,需要坚持以用户为核心,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保证其用户体验的良好,使其对公共图书馆的印象更新。

(二)加强图书管理人员素质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所有工作都必须要依靠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来完成,可以说人才是立馆之本。然而,当前我国的图书馆工作人员虽然具有较好的管理能力,但是缺乏基本的服务意识与现代化操作能力。这就使其在整个工作中,无法满足用户的一些需求。对此,必须要对其服务理念继续优化,提高服务能力。

四、结语

互联网的发展使社会各个实体行业都受到了一定的冲击,而公共图书馆本身具有的公益性与非盈利性,使其存在就相对尴尬。在互联网运用后,其中的部分职能也不再唯一,且能通过更加便捷的方式来实现。人们使用互联网来实现某些需求的时间明显多于进入公共图书馆的时间,这就使部分群众提出公共图书馆的取缔。但是,公共图书馆本身具有较高社会地位与基础性作用,因此,必须要对其服务能力进行创新、发展并加以转型,以保证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参考文献:

[1]刘芳.“互联网+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与转型发展[J].图书馆杂志,2016(8):42-48.

[2]朱芳辉.互联网+公共图书馆:既是服务创新也是转型发展[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20):166-167.

[3]段杰.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转型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16.

[4]李国新.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思考[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5(5):3-6.

[5]王世伟.图书馆标准化工作的三个着力点[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5(5):10-12.

[6]朱强.国外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及其启示[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5(5):12-15.endprint

猜你喜欢

服务创新公共图书馆互联网+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