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境对语义理解的制约

2017-09-06陈萌

青年时代 2017年22期
关键词:交际语境语境

陈萌

摘 要:本文指出语言使用的环境对理解的制约作用,包括上下文语境、交际语境、现场语境和背景知识语境四个方面,这四类语境对理解的制约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关键词:语境;上下文语境;交际语境;现场语境

语境是指语言使用的环境。对语境的分类有很多不同的意见,但很多分类方法都不出传统语境观的范畴。1986年,威尔逊和斯泊泊在合著的《关联、交际与认知》[1]提出“认知语境”这个概念。那么,我们就将这两种语境观结合起来,依照《现代汉语通论》里的分类方法[2],把语境分为四个大的方面:上下文语境、交际语境、现场语境和背景语境。这四类语境对理解的制约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一、上下文语境对理解的制约

上下文语境与组合对理解的制约在某种程度上是相通的,但它们的本质是不同的。因为上下文语境不限于与一段话直接组合的上下部分。它对理解的制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使语义单义化,二是帮助理解语段含义。第一个方面很容易理解,就像前面我们提到的“鸡不吃了。”的例子。多义词的使用也是如此,多义词虽然有几个意义,但在使用中一般不会产生混淆,因为上下文使其中的一个意义凸显出来,排除了其它的意义。如“他走了两个小时了”中的“走”,既有“离开”之意,又有“行走”之意。但如果我们把这个句子放在上下文语境中来考察,情况就非常明确了。在“你来晚了,他已经走了两个小时了”中,“走”只有一个意思,那就是离开。而在“他走了两个小时了,走得腿都酸了”中,很明顯,“走”是行走之意。

同样的,“白骨精”这个词在现代社会里就不止一个意义了。我们阅读古典名著《西游记》时,它指的是一种妖怪的名称。当我们在一篇赞扬职业女性的文章里见到它时,它变成了一个褒义的缩略词,意思即:“白领、骨干加精英”。它不再是一个绝对单义的词。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也需要借助语境来理解这样虽然不规范但已经在年轻人当中通用的词语。

第二个方面说起来也简单,即前后文帮助我们理解某一段文本的意思。萧红的《小城三月》讲述了一个悲凉的爱情故事。中间有一段是这么写的:“他们出来陪我玩棋,这次哥哥总是输,从前是他回回赢我的,我觉得奇怪,但是心里高兴极了。”我们单看这一段,必然不明白哥哥总是输的原因。只有联系上下文,才能弄清楚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

二、交际语境对理解的制约

交际语境在某种程度上是和现场语境相通的。但我们有必要把它列出来单独分析。因为现场语境还属于传统语境观的范畴,而交际语境实质上就是认知语境,它是内在化的语境,在语用方面有其特殊的价值。在言语交际中,对话语理解起主要作用的就是构成听话人认知语境的一系列假设,而不是具体的情景因素。它对理解的制约主要体现在促进接受方进行语义推理上。在推理过程中,认知者总是根据话语自身信息、双方共知的信息和文化背景等信息推测,迅速确立最为相关的假设,产生语境含义。就如甲请求乙:“可以借给我这本英语辞典吗?”乙回答:“我明天上午要考英语。”在这样的交际语境下,甲很快会明白,乙不单单在说明一个事实。这样的交际语境促进甲进行推理,然后得出一个结论:乙不愿意把辞典借给他。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再如,甲问乙:“现在几点了?”乙回答:“现在小学正在放学。”甲此时就会联系交际语境进行推理:乙虽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但间接地说明了现在的时间,即小学通常的放学时间。

三、现场语境对理解的制约

任何一个句子,都不能突然地出现或孤立存在,而总是以一定的时间、场合、目的或方式等为其条件的。事实上,忽略语言使用的现实环境,我们根本无法讨论语言的具体含义。所以,现场语境是十分重要的,它对理解的制约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使词义单义化,二是补充被省略的意义,三是还原变异义。

第一个方面是显而易见的。“我要上课去了”有两种理解,可能是老师准备去讲课,也可能是学生准备去听课。但如果我们把它放在现场语境中去考察,就不会产生一点歧义:一位老师离开教研室,对同事说出这句话,那必然是她准备去讲课。相反,一个小男孩背着书包,站在家门口,挥手跟妈妈说出这句话。那么这句话只有一种理解,即“我准备去听课。”

第二个方面也不难理解。如果孤立地来看,很多语句似乎都是不完整的。但考虑到现场语境,所有困难都迎刃而解了。省略中有一种类型叫对话省。甲问乙:“最近怎么样?”乙回答:“还好。”这两句话都省略了主语。但在这两个人的对话现场中,语义是完整的。

至于第三个方面,在接受阶段,接受方可能面对着不合常理的语义组合,这时,现场语境帮助他把不合理的语义组合变得符合常理,也就是还原变异义。胡正微《汉语语法场导论》中有这么一个例子:“三个天安门。”乍一看,不成话。但是,如果是在公共汽车上,你一边递钱给售票员,一边这么说,就觉得很自然,双方很快形成默契。因为,这时“我要买票”这个意思,已经包含在现场语境中,售票员是可以理解的。现场语境帮助售票员把不合常理的语义组合变得符合常理。

四、背景知识对理解的制约

《现代汉语通论》中认为,背景知识是语境的一种,是一种认知化、内在化的语境。它包括百科知识和信念系统两部分,而百科知识又分为情节性的和规律性的两种类型。背景知识对理解的制约主要体现在制约语义接收上。

百科知识中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就是情节性的知识。它随着人的经历、阅历的不断丰富,不断被人类储存。当我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时,被储存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就会出来发挥作用。两个人交流时,其中一人在话语中涉及到一些社会文化知识,而另一人在理解时缺乏此类知识,他就不可能正确理解对方话语的含义。就比如甲借古讽今,而乙对历史一无所知,那么乙所缺乏的知识就制约了他对语义的接收。我们阅读时也是这样,不具备与阅读内容有关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就会读得一头雾水。我们在阅读古代文献著作时,这一点体现得尤为明显。王勃《滕王阁序》里有这么一句话“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但很多古文基础很好的人也不明白“星分翼轸”究竟是什么意思。其实,古人是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州域联系起来看的。在春秋战国时代,人们根据地上的区域来划分天上的星宿,把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国,使它们互相对应,说某星是某国的分星,某某星宿是某某州国的分野。而翼轸是两个星宿的名字,是楚的分野。豫章古为楚地,所以说“星分翼轸”[3]。

规律性的百科知识也有同样的作用。水到一百摄氏度的时候会沸腾,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一百八十度,这些都是规律性的百科知识。我们如果不了解这些常识,在日常交际中就会遇到许多困难。这些常识的缺乏制约我们对他人所想表达的语义的接收。

信念系统也是非常重要的。两个国家的人进行交流,因为有很多不同的信念系统,必然会产生许多疑问和矛盾。这方面在语言使用上也有所体现:中国人以谦虚为美德,而西方人讲究自信。当一个西方人夸赞中国人时,中国人会作出“过奖了”或“哪里”之类的谦虚回答,而西方人觉得不可理解,认为我们应该回答谢谢之类的话。这样,西方人的信念系统就制约了他对中国人答语的接收。

综上所述,语境对语义的制约体现在各个方面,我们对语义的理解需要纳入广义语义场中来考察,考虑到各种语境因素对语义理解产生的影响。

参考文献:

[1]Sperber、Wilson. 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Oxford: Blackwell. VALLDUV?, E. 1992.

[2]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3]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1999:840.

猜你喜欢

交际语境语境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交际语境守望儿童真实写作的麦田
顺应论视角下《破产姐妹》中英语委婉语的研究
语用充实与典籍英译
浅析言语交际背后的法则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试论当代语境下段维的旧体诗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