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言语交际背后的法则
2017-03-15范婧媛马启超
范婧媛+马启超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日常交际可能出现的误解现象,深入探究实现成功的言语交际所必须具备的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期为规范日常交际活动,达到有效交际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交际语境;交际角色;交际意图;有效交际
首先,简要叙述一个交际片段:一日,与好友去餐厅吃饭。饭毕,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下起瓢泼大雨,我与好友正在发愁该怎么顶着大雨出去。刚好走到门口,站在一旁的服务员问:“请问你们带伞了吗?”我心里一喜,猜想着餐厅可能会提供雨伞,于是连声应答“没有。”不过,服务员在听到应答之后并没有做出任何举动,我和好友尴尬等候片刻之后,发现雨并有变小的势头,只好硬着头皮走出去。后来,我一直纳闷餐厅服务员既然并没有要提供雨伞的意图为何会询问顾客,这样的服务态度可能会造成顾客的误解从而影响餐厅形象。倒是好友的一番解释让我恍然大悟,她说,也许服务员当时询问是否携带雨伞是因为餐馆通常禁止食客在雨天携带淋湿的雨伞进入,并要求将伞交由门口的服務人员保管。所以服务员才会在食客离开的时候询问,以便及时归还雨伞并提醒食客取回自己的雨伞。那么,既然服务员询问的出发点是合理的,会造成我们误解的原因到底出在哪一个环节上,可能是因为服务员缺少一个解释,也或许是我们在当时的情境中,急切盼望能有一把伞而过度解释了服务员的意思。上述交际情况便是不成功的,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不是有效交际。那么,上面这种交际中存在误解的情况应该如何避免呢。对当时下雨携带了雨伞的食客来讲,服务员在临走时的询问无疑是贴心周到的,充分体现了餐厅的人性化服务态度。但是对没有携带雨伞的食客而言,服务员的这种做法无疑是给了希望又投放失望,反倒让食客一头雾水,弄不明白服务员意思。同时,因为餐厅的门口并没有设置雨伞存放区,就使得服务员的询问更显突兀。但是在此例中餐厅服务员出于职业操守会按例对每位顾客进行询问,因此看上去这种交际误解的出现似乎是不可避免的。
试再举一例对类似语言现象进一步的分析。前几日返校,舟车劳顿,行李繁重。车快到站之前忽然接到好友的信息,询问到站的时间。我心里一阵欣喜,以为她是要来车站接我,帮我拖行李。因为车站与学校的距离较近,所以平日里也从未要求朋友接站。但是由于那次行李太多,坐车的时间久,心里不免会期望有人来帮忙分担。于是将到站的准确时间告知她,谁料她的本意其实是想约我一起吃饭,询问我到站的时间是因为当时正好到了饭点。明白她的初衷之后,不禁有一些失落。但是,假设当时我的行程是轻松又愉悦的,并没有过度疲惫,心中也就不会过分期许会有人来接站的话,好友的这番询问听起来便是贴心的,这种情形之下的心境则是与上述恰恰相反的。反观这两个例子,被好友询问到站时间时候的心境与被服务员询问是否有雨伞的心情如出一辙,都是将自我的期许强加到对方身上,过分渴望对方能够提供帮助的,但最终结果却都是与期望背道而驰的。那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的症结到底在哪里呢。不难发现,在上面的例子中,个人的主观意图凸显的十分强烈。第一个例子中,言者忽略了听者是个没有带伞的食客正需要雨伞的意图,听者忽略了对方是雨伞的保管者和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取伞的意图。所以,在此语境下的交际双方均忽略了对方的交际角色和意图而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意图。第二个例子中,我因为过分期盼得到好友的帮助而忽略了当时正值饭点这一客观事实,进而将其询问时间的意图错误的理解成我所期许的那样,即交际中的一方忽略另外一方的交际意图。因此,不论是交际对象的哪一方在交际过程中忽略了对方的交际角色或意图,最终都会造成误解。
上文描述的是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两个片段,但是却能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成功的交际离不开对交际语境、交际角色、意图三要素的准确把握。为了实现交际目的,我们作为交际主体总是极力的向交际环境靠拢,根据环境做出的相关性反应是保证交际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上面的例子中,如果作为食客的我们在之前就了解到服务员会在雨天询问离开的食客是否带伞的现象,自然就不会误解服务员的初衷。而服务员如果能在询问时加以详细的说明,如“请问您是否有带伞,如果有的话,请到存放处取回您的伞。”这样一来,就能自然而然的打消食客的疑虑。
但是,仅从交际环境的角度来消除误解是不够的,成功的交际更需要我们做到“换位思考”,即准确定位自身与对方的交际角色,明确自我与对方的交际意图。交际双方就像是两个相向而行的人,交际活动发生时,双方都竭力向对方靠拢并逐步接近,并最终在一个位置相遇(相遇位置限定或不限定均可),这一个过程就模拟了一次成功的交际过程。在这个相遇点之后,如果双方沿着各自原有的方向继续前进的话,最终的结果将会是渐行渐远。那么,如何选择“相遇点”的位置,如何在“相遇点”之后停下来,都是交际双方需要关注的问题。“相遇点”位置的选择需要交际双方的准确定位,即在明确自身交际意图的前提下,还需充分考虑对方的交际意图。除此之外,交际角色的定位同样重要,如果在第一个例中食客能够将餐厅服务员定位为雨伞的保管者而不是雨伞的提供者,误解自然就不会发生。“相遇点静止原则”(根据双方在相遇之后即需停止这一概念提出的一个假设原则)涉及到交际过程中的适度原则,这里的适度我们将它理解为:在明确自己和对方的交际意图前提下,不对其过分夸大或缩小,不将个人意图凌驾于他人意图之上,反之亦然。不忽略对方的意图。
交际双方均是平等、独立的交际主体,因此在交际过程中还需要遵守平等互利的原则。也就是说,不强加期望值,不忽略他人的交际意图,做到换位思考是我们在交际过程中值得注意的地方。
【作者简介】
范婧媛,江西南昌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马启超,江西南昌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