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日常阅读及其与身心状态的关联*
——538名处级干部“在读书目”的描述性分析
2017-09-06万书玉
万书玉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市情研究中心 江苏 南京 210046)
领导干部日常阅读及其与身心状态的关联*
——538名处级干部“在读书目”的描述性分析
万书玉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市情研究中心 江苏 南京 210046)
作为“领导干部身心状况调查”的延续,本文以近两年在党校参训的14个班次共计538名处级干部为研究对象,对问卷中嵌入的“最近在读的一本书”进行研究,从日常阅读的微观视角分析该群体的认知偏好和心理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领导干部身心状况与日常阅读之间的关联。调查结果显示,领导干部日常阅读中呈现出“工作-体验-启智-生活”的位次特征,折射出该群体价值取向上的工作(先于生活)偏好以及心理倾向上的情感(先于认知)偏好。进一步分析发现,领导干部的身心状态与日常阅读存在一定关联,主要表现在日常阅读的类别和文本偏好上。研究提示今后从日常生活的微观层面了解和改善领导干部身心状态的可能路径。
党政领导干部;日常阅读;在读书目;身心状态
党政领导干部向来是社会关注的群体。近年来,关于党政领导干部的阅读状况也进入学术研究视野。因为取样上的便利性,各级党校成为主要的研究机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图书馆借阅记录检索两种方式。据中国知网检索结果,2000年以来,全国范围内有山东、湖北、广东、上海、重庆、银川、铜陵等近10个省市陆续开展了本地领导干部阅读状况的调查,中央党校2014年对来自全国各地的领导干部进行了调查。总体上看,阅读调查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阅读内容,二是阅读频率,三是阅读方式。阅读内容方面包括阅读榜单、阅读类别等;阅读频率方面,主要是读书数量、读书时长等;阅读方式方面,包括阅读介质(如纸书、电子书、音频书)、阅读深度(如记笔记与否、整段时间或碎片时间阅读)等。比较一致的结论是:领导干部读书数量和时间都比较少,深阅读也较少。实际上,阅读不仅满足求知欲,更是获得心理与精神满足的途径。作为一种高级精神活动,日常阅读看似随意,却在不经意间反映出个体的身心状态、精神需求与价值取向(及其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社会的发展状况、思想潮流和社会风尚。作为“领导干部身心状况研究”的延续,本研究以近两年参加党校培训的处级干部为研究对象,对问卷中嵌入的“最近在读的一本书”进行研究,从日常阅读的微观视角分析领导干部群体的认知偏好和心理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领导干部身心状况与日常阅读内容之间的关联。
一、被试构成与研究步骤
(一)被试构成
2015年7月至2017年3月期间参加培训班的处级干部538人,包括14个班次:8期处级干部班、2期区管正职班、2期中青年干部班、1期纪检干部班和1期女干班(见表1)。
表1 被试基本情况(N=538)
(二)问卷施测
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前置环节,向学员(被试)发放《课前调查问卷》,请学员记下自己的问卷编号,并承诺调查问卷会予以返还用于课堂教学(实际也是如此)。调查项目包括个人基本职业信息、工作感受、身心状况以及业余生活等22个项目,其中涉及日常阅读的项目仅有一项,为开放式提问:“您最近读的一本书(含电子书)是什么(请填写书名)?”
(三)数据处理步骤
1.在读书名填答状况:主要区分出两组被试,即填写书名的和未填写书名的;
2.在读书目分类及统计:对填写的所有书进行分类,统计各类图书的册次和书目数;
3.日常阅读与“身心感受型”的关联性分析:根据前期研究得出的被试“身心感受型”,将被试分为“适应组”和“不适组”,分析两组被试在“填答行为(填/未填)”以及“在读书目”上的异同。
二、调查结果
(1)在读书名的填答状况
问卷中关于日常阅读的调查项目是:“您最近读的一本书(含电子书)是什么(请填写书名)?”根据被试的作答情况,我们归为四类:(1)填写了具体书名;(2)空白未填;(3)填写“无”“没有”“暂无”等,有被试填写“好久没有读完一本完整的书”也归入此类;(4)书名模糊:填写的书名字迹不清、书名查找不到等。结果显示,538名被试中,有332名被试填写了具体书名,占61.71%,未填的占35.69%。统计结果见表2。这个开放式的问题给予被试自主空间,被试可以选择填答,也可以选择不填答,因此,我们认为填答者是出于自愿完成的,更大程度上保证了填答结果的真实性。接下来,我们研究的重点,就是对332名被试填写的332个书目进行归类分析。
表2 在读书名填答状况(N=538)
(二)在读书目的相关统计
1.书目频次统计
332册次图书中,去重后的的书目数为250种。其中,频次为1的图书有205种,占书目总数的82.00%;频次大于1的图书有127册次,占总册次的38.25%,书目数为38种,占总书目数的15.2%。频次超过10的图书有两种,即《心胜》和《未来简史》,频次均为12;频次为7的图书是《习近平论治国理政》和《大数据》;频次为5的图书是《温家宝地质日记》和《三体》;频次为4 的图书是《毛泽东传(记)》和《平凡的世界》,其他图书的频次为3和2的书目在此不赘述。
2.书目归类
关于领导干部阅读的已有研究对图书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有三种,一是根据知识门类,最通用的是图书馆分类;二是根据读书目的,如知识积累、工作需要、了解社会、生活情趣、消磨时间等;[1]三是根据读书功能,如认知性、工具性、情感性、社会性等。[2]本研究的基本假设是,日常阅读的“内容特质”是个体内在需求的投射,党政领导干部的在读图书反映了工作和生活中的认知关注和情感需求。根据图书的内容特质,结合同行评议和被试反馈,将去重后的250个书目归为8类,分述如下:
(1)党政与工作实务:包括思想政治类图书,也包括工作业务类图书;
(2)时局与社会:关于政治、经济、社会热点、社会局势的图书归入此类;
(3)历史与史论:史书、史论、史说均归入此类;
(4)思想与学术:包括哲学、人生智慧、学术著作、读书笔记等;
(5)人物传记(笔记):人物传记是融个人史、社会史和思想史一体的门类;
(6)文学:包括古今中外小说、散文、诗歌等;
(7)艺术与审美:有关音乐、美术、书法等作品类或鉴赏类;
(8)生活及其他:包括生活技巧、养生保健、心理励志、休闲娱乐的图书及报刊杂志,也包括为了家人(特别是孩子)而读的图书。
表3列出的,是各类别中频次大于1的书目(共计127册次,38种图书),频次由高到低排列,频次相同的,按照书名第一个字的音序排列。从图书类别上看,“党政与工作实务”册次占比(32.28%)和书目占比(31.58%)均为最高,“时局与社会”册次占比与“党政与工作实务”相近,但书目占比只有前者的一半,“思想与学术”只有1种,“艺术与审美”空缺。从具体书目上看,绝大多数(尤其是前三类)是近5年出版的图书。
表3 在读书目分类列表(频次>1)
注:1.“十三五”、“供给侧”不是具体书名,而是书名主题词。
2.带“(#)”的图书为中宣部中组部向党员干部推荐的12批推荐书目中的图书。
频次为1的图书有205种,因篇幅所限,书名不予罗列,只统计各类册数,与上述频数大于1的图书合并,进行下一步统计分析。
3.分类书目册次与书目数的统计与分析
对332册次的图书进行分类统计的结果见表4。从图书册次上看,8类图书当中,“文学”册次最多(占24.1%),随其后的是“党政与工作实务”、“历史与史论”、“时局与社会”(占比区间在10-20%),“生活及其它”居中(占10.24%),“思想与学术”、“传记与笔记”较少(占比均小于10%),最少的是“艺术与审美”(占2.11%)。从图书种类上看,“文学”最多(68种),其次是“历史与史论”(41种),再次是“党政与工作实务”(38种)。
我们还对8类图书进行了重复率(“册次/书目”比值)分析,该比值反映的是被试群体在某类图书上的书名重复率,比值为1,表示书名全不重复,比值越大,表示重复率越高。相应计算发现,重复率最高的是“时局与社会”,其次是“党政与工作实务”,“艺术与审美”是唯一不重复的读书门类,也是种类与册次最少的门类。“生活及其他”和“思想与学术”的选择重复率也较低。
表4 在读书目数与册次的分类统计(N=332)
(三)身心感受型与书目类型的描述性统计
1.“身心感受型”分组依据
根据调查问卷中其他项目获得的“身心感受型”,①将被试分为“适应组”与“不适组”两组:将“心力感受”和“体力感受”为“中”或“强”的归入“适应组”,将“心力感受”和“体力感受”中有一项为“弱”的归入“不适应组”。538名处级领导干部分组后,适应组有292人,不适组有246人。接下来,我们比较两组被试在阅读行为和阅读书目上的异同。
2.两组被试填答行为的差异
538名被试中填答书名的有332人,未填的有192人。从组间占比来看,填答书名的,适应组高于不适组16.26个百分点;未填书名的,适应组低于不适组8.34个百分点。再从各自的组内占比来看,填写书名的,适应组高于不适组9.6个百分点,而未填书名的,适应组低于不适组5.48个百分点(见表5)。从组内填写行为上看,适应组填写书名的人数是未填书名人数的2.19倍,而不适组中,虽然也是填写书名人数多于未填人数,但是填写书名人数仅为未填人数的1.33倍。通过组间和组内两个方面的差异比较,结果发现,适应组与不适组在填答行为上存在差异,适应组比不适组呈现更多的填答行为和更少的不填答行为。
表5 “适应组”和“不适组”填答行为比较(N=538)
3.两组被试在读图书类别的差异
我们分别统计了适应组和不适组在8个图书类别上的册次和组内占比,如表6所示。按册次排序来看,适应组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党政与工实务”、“文学”以及“历史与史论”,不适组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文学”、“时局与社会”和“党政与工作实务”。从组内占比的差异上看,两组在“党政实务”和“文学”两类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党政实务类“适应组”高于“不适组”8.61个百分点,而文学类则是“不适组”高于“适应组”9.29个百分点。
表6 “适应组”和“不适组”在读书目类别的册次差异(N=538)
三、分析与讨论
(一)领导干部日常阅读的群体位次特征
归类统计结果显示,领导干部日常阅读的内容特质呈现出一定的群体位次特征,折射出群体的认知偏好和心理倾向。进一步分析发现,类别(1)(2)(3)从不同的侧面与党政领导工作相关联。担任党政职务的领导干部,一般都有不同的分管工作,类别(1)是与思想领导和业务要求直接关联的指导性读物;领导干部需要了解国际国内局势以及发展态势,类别(2)成为把握全局思维、提高决策水平的工作必读;关注历史、以古鉴今是领导干部从事领导与决策的纵向依据,类别(3)也成为不少领导干部的案头书。如果将类别(1)(2)(3)合并为“工作阅读”,则册次合计占比为39.60%,超过“文学”15.5个百分点。
按照这样的“再聚类”思路,类别(6)与类别(7)是采用各自的表现手法与读者的情感产生联接,属于“体验阅读”,两类册次合计占比为26.21%。类别(4)和类别(5)与领导干部日常工作看似关联性不大,但是这两类图书往往能够提供看待世界的独特视角,给人以认知提升与智慧启迪,可以将其合并为“启智阅读”,册次合计占比为17.17%。类别(8)从书目上看最为庞杂,属“生活阅读”,占比10.24%。
由此可以发现,如果以各类书目的册次占比为指标(参见表4),领导干部群体日常阅读呈现出“工作-体验-启智-生活”的位次特征,折射出该群体价值取向上的工作(先于生活)偏好以及心理倾向上的情感(先于认知)偏好。
(二)领导干部日常阅读的类别特征与任务压力下的需求模式相关
“工作阅读”在日常阅读中所占位次最高,既是一种工作习惯,也是上级部门工作要求的一种体现。据报道,从2010年开始,中宣部理论局、中组部干部教育局陆续向党员干部推荐学习书目,迄今已经推出12批共81种书目,如果按照本研究的分类原则,主要集中在党政、时局、历史(侧重党史)和传记四类。[3] [4]尽管本次调查获得的“工作阅读”在具体书目上与推荐书目重合度不高,但是在图书类别上存在高度的一致性,说明领导干部的工作性质对其阅读倾向产生了一定影响。另一方面,也存在情境因素的影响。调查中发现,频次较高的几种图书(如《心胜》《习近平论治国理政》《未来简史》)几乎都是作为培训期间的参考图书分发给学员的,②由于是在参加培训期间填写问卷,因此不排除在填写时的就近便利因素。此外,在与学员的交流中也获知,有些人因为“一时想不起其他的”而选择手边书进行填写,也有人因为填写了这样的手边书而开始对该书进行翻阅而使之“在读”。因此,“工作阅读”的位次最高,其原因是比较复杂的,可能是出于内在阅读偏好,也可能是“工作要求”和“培训必读”的外部因素所致。这类“工作书”往往是常置于案头“按需使用”“随时翻看”,阅读行为由任务驱动。
“文学”阅读不仅在领导干部中占比高,在更广泛的人群中也是阅读占比最高的类别。[5]本研究获得的文学类书目中,不仅有历史、现实题材(如《大清相国》《县领导》),也有科幻、玄幻题材(如《三体》《盗墓笔记》),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不乏大部头的网络连载“穿越”小说,(如《掌权者》《修仙传》)。交流中有学员告知,工作之外的减压方式之一就是看网络玄幻小说,有时还有欲罢不能之感,因为在阅读过程中能忘却现实中的压力与烦恼。文学作品不乏思想性,但是它的表现方式是叙事的和表达的,因此,文学阅读具有很强的“代入感”和“宣泄性”,可以在文学作品营造的氛围中释放压力,宣泄情感。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阅读的功用,在于缓解工作压力。
即用即看的工作阅读和欲罢不能的文学阅读,一个是“工具箱”,一个是“降压药”,都是领导干部基于任务导向的“硬需求”。
(三)领导干部日常阅读的文本特征与时间压力下的注意力模式有关
与其他相关调查的发现一样,我们的调查也发现领导干部的浅阅读特征。从阅读类别看,“思想与学术”类图书阅读偏少,这一类图书具有思辨性、推理性、连贯性,需要投入较多的注意和深入的思考;“艺术与审美”是涉猎最少的类别,这一类别虽然可以归入“体验阅读”,但是这类书除了需要阅读文字,还需要调动诸如联觉、记忆、想象等心理过程。再从具体图书的文本特点来看,“历史与史论”图书中,通俗的史说史论较多(如《历史的教训》《读史有智慧》《鱼羊野史》),而严谨的史学著作偏少(如《资治通鉴》《中华史纲》《世界通史》);“文学”图书中,笔调轻松的散文、短文类图书较多。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特点,客观上的工作忙时间少是表象,更为深层的原因可能是时间压力下注意力模式的改变。关于“时间荒”的研究发现,任务驱动和目标驱动的环境下,人们不仅受到客观时间的约束,更要受到时间压力感造成的紧张与焦虑等主观体验的困扰。[6]认知方面,注意力是一项重要的心理资源,它处于(有意识)认知通道的前端,参与认知加工的全过程。现代社会的信息化与快节奏也使人的认知方式发生变化,在注意力方面则表现为深度注意力(deep attention)的减少和广泛注意力(hyper attention)③的增多。[7]这种在时间压力下的认知和情绪变化,在日常阅读中的主要体现就是碎阅读和浅阅读,注意力不能够长时间集中,也不能进行比较深入的思考。
(四)身心状态差异与日常阅读之间关联的实证描述
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日常阅读与心理需求、认知方式的关联,另一方面,个体身心状态是否也对日常阅读产生影响?本研究粗略比较了“身心适应”与“身(心)不适”两组被试在阅读行为和内容上的异同。结果发现,填答行为上,身心适应组显得更加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应印证了积极心理状态的“拓展与建构”效应,[8]即身心状态良好的人在行为方面表现出更多的主动性、开放性。阅读类别上的差异反映了两组被试由于对任务压力的感知差异而造成的在心理需求上的不同倾向,自评为身心适应的被试,其主导阅读类别是“党政与工作实务”,说明更加注重顺应和贴近工作要求,而身心不适组的主导阅读是文学类阅读,反映出在平衡情绪方面的更大需求。两组被试在阅读文本特征上的差异不明显,可能是因为时间压力对于不同身心状况的被试来说是普遍存在的。通过以上比较发现,工作负荷造成的压力感因人而异,以至于不同的人在日常阅读行为与内容偏好上有所不同;而“快社会”造成的时间压力感没有“偏袒性”,因此浅阅读成为社会人群的普遍特征。
身心状况可以通过生理、心理指标予以测量,而更具价值的则是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我们在“领导干部心理状态调查”中嵌入“日常阅读”这一项目,这种嵌入式的单项目调查方法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多项目专题调查表面效度偏高的问题,通过描述性统计结果初步发现了身心状态和日常阅读之间存在关联,但也是由于调查项目只有一项,这种关联性有待在后续研究中作进一步的推断性差异检验。
四、研究结论与启示
日常阅读是个体生活微观层面的一种呈现,领导干部的日常阅读不仅与领导工作密切相关,也与领导干部的身心状态发生关联。本研究获得的启示之一是,阅读可以反映心理需求,也可以通过有意识地引导阅读来改善领导干部的身心状态,提升心理素养,增强领导能力。比如,提倡多进行思考型阅读,训练深度注意和批判思维,提升领导决策的科学性;提倡多进行艺文类阅读,提升感性素养,增强领导决策中的人文性;提倡将读书交流制度化,在知识、思想、情感的互动中提升团队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水平。日常阅读只是生活的一个侧面,本研究获得的另一启示是,今后可以尝试关注领导干部的不同生活侧面,探寻了解和改善领导干部身心状态的可能路径。
注释:
①“身心感受型”是根据被试在问卷中自评的“压力感知”“心理弹性感知”和“身体健康感知”组合而成。参见万书玉,《当前党政领导干部心理状况分析与思考》,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6,(4)。
②发放给学员的图书即《学员手册》中的“参考书目”,通过查阅参与问卷调查班次的学员手册的相关内容获此结论。
③文献中将“hyper attention”译为“过度注意力”,笔者认为欠妥,因为它指的是跟深度注意力相对应的、在多任务间跳转的注意力特征。注意力的特点是聚焦,而这种“跳转式聚焦”在“时间投影”上则呈现出广泛性,因此笔者认为译作“广泛性注意”似乎更为贴切。
[1]田国良. 中央党校学员阅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 出版发行研究,2014,(11).
[2]屈明颖. 以书润德以书资政——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干部阅读情况调查报告[J]. 中国职工教育,2010,(4).
[3]万鹏,谢磊(编).盘点:2010年来中宣部中组部向党员干部推荐的十一批学习书目[EB/OL] 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5/1103/c148980-27770569.html.
[4]杨丽娜,常雪梅(编).中宣部理论局、中组部干部教育局向党员干部推荐第十二批学习书目[N]. 人民日报,2016-12-21.
[5]王炎龙,邱子昊. 全民阅读语境下大众阅读偏好及趋势——基于“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2010-2016年)” 的分析[J].中国出版,2017,(3月下).
[6]王宁. 压力化生存——“时间荒”解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3,(9).
[7][美]凯瑟琳·海尔斯. 过度注意力与深度注意力:认知模式的代沟[J].文化研究,2014,(2).
[8]高正亮,童辉杰. 积极情绪的作用: 拓展-建构理论[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2).
(责任编辑:悠 然)
2017-07-10
万书玉(1968- ),女,江苏南京人,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市情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领导干部心理,社会心态。
B84
A
1672-1071(2017)04-01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