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科职业院校高职生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特点分析

2017-09-05肖体慧

新西部·中旬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工科院校应对方式社会支持

【摘 要】 本文采用问卷的方式,对三所工科类职业院校高职生的应对方式、社会支持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以期了解工科职业院校的高职生的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特点,结果显示:总社会支持与解决问题、求助呈显著正相关,与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呈显著负相关,可见积极的应对方式与总社会支持呈正相关,而消极的应对方式与总社会支持呈负相关。为职业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提供了参考意见。

【关键词】 工科院校;高职生;应对方式;社会支持

一、问题提出

国内外研究表明,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应对方式(coping style)作为生活事件与应激反应的中介变量,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有重要影响。有研究显示,良好的社会支持能够有效降低个体在应激过程中的心理无助感,起保护缓冲的作用,而积极的应对方式可以有效降低人们的焦虑紧张情绪,对于处于亚心理健康的群体的心理健康保护尤为重要。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而工科职业院校的高职生这一特殊群体,他们常常伴随着学习差、行为习惯差,抗压能力弱的心理特点,对于这部分学生群体的心理关注少。本研究旨在了解工科类职业院校的高职生的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特点,为职业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更好地服务。

二、研究方法

1、被试

本研究采用的是问卷调查的方式,选择了三所工科类职业院校的高职生进行抽样调查。问卷共发放400份,回收问卷377份,剔除无效问卷15份,有效问卷362份,问卷有效率为90.5%。其中,男生240份,女生122份,一年级107份,二年级122份,三年级70份,四年级63份。

2、研究工具

应对方式问卷采用肖计划等人参照国内外应对研究的问卷及相关理论,根据我国文化背景编制而成的个体自陈式问卷,该问卷包括62个题项共6个维度: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和合理化,其中积极应对方式包括:解决问题、求助两个维度,消极应对方式包括自责、幻想、退避以及合理化四个维度。

社会支持问卷采用肖水源编制而成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该量表包括10个项目共3个维度: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

3、统计处理

本调查收集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处理分析。

三、统计结果

1、工科职业院校高职生的应对方式特点

从整体情况来看,工科职业院校高职生大多数能够采用较为积极的应对方式,但也有部分学生采用幻想和退避等消极应对方式,他们在面对问题时求助他人多余问题自我解决,处理问题很少内疚自责,这可能和我们的学生越来越多的来自于独生子女家庭相关。

对不同性别的应对方式差异检验,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男生在幻想这种应对方式上显著高于女生(F=0.007**),而其他应对方式在统计学意义上并无差异,其中,女生采用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高于男生,其余的应对方式如自责、求助、退避以及合理化均是男生高于女生。

对不同年级的应对方式差异检验,采用独立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年级在解决问题、自责和幻想这三种应对方式方面差异显著的。其中,二、三年级在解决问题方面好于一、四年级,随着年级的递增,自责和幻想呈递减趋势;而在求助、退避和合理化这三种应对方式方面在统计学意义上并无差异。

2、工科职业院校高职生的社会支持特点

从整体情况来看,工科职业院校高职生的社会支持较良好,但他们对其自身的可利用的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却比较少,不少学生表示经常体验到不被理解、尊重和支持。

对不同性别的社会支持差异检验,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如果表3所示,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女生在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方面显著高于男生(F=0.01*),而其男女生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以及总社会支持方面在统计学意义上并无差异。

对不同年级的社会支持差异检验,采用单因素的方差进行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年级的高职生其在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以及总社会支持方面的差异都是不显著的,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3、工科职业院校高职生的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特点

社会支持各水平与不同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如表5所示,可以看出,总社会支持与解决问题、求助呈显著正相关,与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呈显著负相关,可见积极的应对方式与总社会支持呈正相关,而消极的应对方式与总社会支持呈负相关。主观支持与不同应对方式的相关显著性,同总社会支持与不同应对方式的相关显著性是一致的;客观支持与求助呈显著正相关,与其他应对方式相关不显著;支持利用度与解决问题、求助有显著正相關,与自责、退避则呈显著负相关。

【参考文献】

[1] 林静,涂巍.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

[2] 张建人,黄懿.大学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2).

[3] 陈维,赵守盈,董艳萍.高职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特征及关系研究[J].心理研究,2009(6).

【作者简介】

肖体慧(1986-)女,汉族,四川内江人,助理讲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心理咨询工作.endprint

猜你喜欢

工科院校应对方式社会支持
应对方式在社区教育中的应用:社区心理学视角
工科院校《概率统计》课程的几点教学体会
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照护负担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社会支持与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关系
浅谈如何应对讲解员的职业倦怠期
飞行员心理健康与工作压力和应对方式
体育美学对工科院校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般工科院校大学生对我国环境保护现状的认知分析
工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实践教育的反思与出路
《一课》中教师娜迪亚悲剧形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