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析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下的中东关系

2017-09-05季雪

新西部·中旬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中阿大国外交

季雪

【摘 要】 本文以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多年来的外交关系为背景,分析了随着中国崛起、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国特色大国理念如何在中阿关系中得以实施,如何在地缘战略、中东乱局中体现出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展现大国地位的外交思路。

【关键词】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阿关系

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

1、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幻莫测。国内改革开放成纵深方向发展,国外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微妙的变化,所以在面对国际形势如此的情况下,积极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在双边、多变、区域、全球等多个层面统筹兼顾,涉及高层交往、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公共外交和民间往来等领域,提出了“周边是首要、大国是关键、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提议,这就形成了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基本外交思路。

中国外交方面更加开拓进取,探索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推出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方针,并提出了六大经济走廊如: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等,以及“一带一路”及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区域合作方面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一系列新倡议,引导了国际和地区合作方向,提升了亲和力和感召力。在合作的过程中不免会有误解和摩擦,中国提倡要通过对话和协商来解决彼此之间的矛盾,为共同的经济合作与和平发展做出贡献。这体现了中国外交统筹内外的大格局与胸怀全球的大战略。

2、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实践

中国经济新常态仍为中国的发展注入新的发展动力,以“一带一路”为主线推动建设、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在全球治理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并积极推动和平与发展,这使得中国外交越来越呈现出鲜明的大国气派和中国特色,这使得中国外交彰显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讲到,中国是一个有担当、负责任的国家。在过去一年的中国外交中,中国面对全球政治、安全、发展、气候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建议,如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达成协议、推动伊朗核问题取得积极进展、建设“一带一路”、推动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推动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货币篮子等,都有重大突破和进展,这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并让国际社会对中国刮目相看。

这两年中国外交的全面推进,牢牢把握和平发展的信念,努力促进民族复兴,统筹推进全方位外交活动,并凸显了中国特色。我国着眼全局的推动与各大国关系的良性发展、把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深入细致的推进、并继续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同时,我国也在全球治理方面为人类发展进步承担一个大国应有的担当。

二、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交往现状

1956年至1990年,中国同全部22个阿拉伯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中国坚定支持阿拉伯国家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捍卫国家独立而争取的民族解放运动、为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而做出的斗争、坚定支持阿拉伯国家发展民族经济、建设国家的事业。同时中国也在此过程中全面加强中阿合作,包括政治领域、经贸领域、民间交流领域以及和平与安全领域。在首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中中国政府还制定一系列蓝图,即:阐述发展中阿关系指导原则并在此回顾和总结中阿关系发展经验,以此规划中阿互利合作前景,重申致力于中东和平稳定的决心和政治意愿,努力推动中阿关系迈向更高水平和新的发展阶段。体现在2004年,中阿合作论坛成立,并发展成为涵盖众多领域、建有10余项机制的集体合作平台。这就是一项发展的阶段性的成果。在此基础上,中国仍将进一步丰富中阿合作的内涵并继续致力于中阿合作论坛完善和发展,具体来讲要创新合作方式,努力提升合作水平,发挥部长级会议机制的引领作用,促进中阿全方位的交往与合作。同时中国重视同阿拉伯国家联盟的关系,尊重其为维护地区和平和稳定、促进地区发展所做的努力,支持阿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三、中阿关系彰显中国大国战略

1、中阿关系回顾

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友谊源远流长。陆上、海上丝绸之路是2000多年以来一直把中阿两大民族连接在一起的连接点。互学互鉴、开放包容、和平合作、互利共赢始终在漫长的歷史长河中构成中阿交往的主旋律。冷战结束后,中阿双方顺应发展、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促进合作的世界潮流,积极发展双边关系,致力于深化传统友好,构建面向新世纪的友好合作关系。2004年,中阿合作论坛成立,并发展成为涵盖众多领域,建有10余项机制的集体合作平台。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明了中阿集体合作的重点领域和优先方向,为中阿关系发展和论坛建设确立了行动指南。

2、体现中国在中东扮演更积极的角色

在原油供应方面,阿拉伯国家是中国的第一个大原油供应方及第七大贸易伙伴。中国提出的以能源合作为主轴,以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投资便利化为两翼的中阿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建,以核能、航天卫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领域为突破口的“1+2+3”合作格局。习近平主席于2016年1月19日至23日对沙特、埃及、伊朗进行国事访问。阿富汗外长萨拉赫丁·拉巴尼曾在北京展开访问,同时中国也在加紧努力利用其影响力斡旋阿富汗各方和谈。鉴于地缘战略利益,中国积极调解叙利亚冲突。上述行动较为清楚地表明利用其经济实力建立地缘政治影响力,可以看出习近平主席目前有意调整中国实行的互不干涉的传统政策。除了提供减少对沙特石油依赖的机会外,伊朗还可以是中国挑战国际秩序努力的潜在合作伙伴。不仅如此,叙利亚和平进程为中国外交官丰富多边全球危机处理和冲突调解的经验提供了一次独一无二的机会。中国领导人希望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体现其负责任的大国地位,而影响国际冲突解决方案的能力对这一愿景这关重要。

3、与中国“一带一路”的战略对接

2015年3月28日,“一带一路”政策文件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公布,其中包括科威特、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埃及、伊朗等中东国家在内的,对于成为“一带一路”创始成员国,中东大多数国家是有意愿的。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一种依照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而开展的区域合作平台,并形成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的双多边机制,借“丝绸之路”之名展开与沿线一系列国家的合作。

中东是中国全球外交布局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关键一环。比如伊朗,它是“一带一路”的枢纽。从地理位置上看,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也是“一路一带”的交叉地,在“一路一带”的战略中起着关键作用。从地缘政治来看,它也是占据着重要的战略意义,这个国家本身资源丰富、社会稳定对于中国和他的合作,存在着巨大的共同利益。有伊朗这么一个战略支点,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就有了坚固的支撑。

四、结论

中国特色大国理念在“一带一路”的具体实施中,使得沿线国家更加了解中国,也有利于沿线国家享受中国改革发展的成果。伊朗核问题的解决、阿富汗和谈等问题也体现了中国的存在,所以中国的大国特色理念在实践中践行,也逐步被世界了解中国是一个讲和平、负责任的大国。

【参考文献】

[1] 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2016.1.13.

[2] 叶江.全球治理与中国的大国战略转型.时事出版社,2010.

[3] 杨光.中东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12.

【作者简介】

季 雪(1991-)汉族,吉林四平人,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外交学、中国外交方向.

猜你喜欢

中阿大国外交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绘画
多想记住你的脸
令人惊叹的发明大国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中阿关系
扁亲信为“外交案”出庭
周边大国的海上挑战
希拉里喊出“巧实力”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