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块链技术与寿险业结合的路径分析

2017-09-05段君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

上海保险 2017年8期
关键词:寿险保险公司区块

段君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

区块链技术与寿险业结合的路径分析

段君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

区块链技术的提出始于比特币,在比特币的系统中,区块链是支持比特币系统运行的底层协议之一。在计算机领域,区块链的定义是:它是一种分布式数据库,该数据库是由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产生的数据区块有序链接而成,区块中包含了一定时间内产生的无法被篡改的数据记录信息(韩锋,2016)。对于金融领域来说,区块链的定义更多地倾向于不可篡改的事务。例如欧洲中央银行的出版物中将区块链定义为:区块链是一种数据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事务信息的更新只能通过建立链接至旧区块的新区块来完成(Pinna&Ruttenberg,2016)。而对于大多数社会公众来说,区块链只是一个新兴的名词,它可以应用到很多领域,但区块链具体是做什么的,很少有人能够给出定论。

所以本文先从区块链的定义出发,对于区块链技术做一定程度的解读,而后讨论寿险业目前的“痛点”所在,进而分析区块链在寿险行业的应用,主要分析其实现原理及实现难度,后续风险控制与监管等内容,最后则是得出相关的结论。

一、对于区块链技术的理解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从区块链的定义出发,对于区块链的功能作一定程度的解读。具体从两个方面展开。

(一)对于区块链定义的解读

首先,区块链技术是一种数据结构,它储存信息的方式是通过区块来完成的。而区块与区块之间的链接是有序的,这种有序一方面指的是时间顺序,每个区块都有时间戳,后一个区块上所记载的事务信息存在的时间滞后于前一个区块,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每一个区块具有唯一性;另一方面指的是逻辑顺序,区块链网络是公开的,意味着系统知道过去发生的所有数据记录,而任何新的数据记录都是继承于旧的数据记录,从而保证从始至终的逻辑关系。

其次,区块链技术是一个数据库。区块链技术所形成的数据库与传统数据库的不同之处基于以下几点:

1.数据库是分布式的。它所存储的信息并不集中于某数据中心或某几台服务器中,任何区块链上的节点都有数据库信息的完整副本而这些节点可能是来自全世界的电脑主机。

2.数据库的信息只能增加,而不能删除或更新。这里的不能删除和更新指的是删除和更新的难度极大,在理论上是不可能的。

(二)区块链的部分特征

根据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区块链技术的某些特征:

1.去中心化。去中心化主要指的是数据的分布式记录、存储与更新。也就是上述第二点提到的,每个节点均拥有数据的完整副本。每个节点可以是一个中心,因为节点本机存储着数据,并且可以更新数据。但是节点会受到两个条件的制约,第一是其更新数据需要遵循一套基于密码学的规则,第二则是它的更新操作需要网络内其他用户的批准。区块链技术改变了信任的方式,将对个人或者机构的信任转化为对于体系的信任,任何人为干预将不起作用。

2.透明性与开放性。透明性体现于每个节点本机都存储着完整数据信息的副本,也就是说,所有信息都是公开的,只需要一定的查询权限就可以阅读信息,甚至如果赋予读的权限,还可以对信息进行调用。开放性体现于“共同维护”四个字,尤其对于公有链。区块链上的信息是由所有节点共同维护、共同验证的。

3.信息不可篡改。根据上述说明,区块链中的区块在时间上具有唯一性,区块一旦加入至区块链中,这个区块中某一条事务的进一步变化只能通过增加区块来记录,而不能在此区块进行修改。所以对于某一个过程来说,想要修改其过程,就要将涉及此过程的所有区块全部进行修改。再有,因为每台节点主机上都有一份数据信息的副本,如果想要达到修改目的,就必须将至少51%的节点主机中的数据信息都进行修改,这样一来,当节点数量足够多的时候,这个工作量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

二、寿险业目前的“痛点”所在

这一部分主要探讨的是寿险行业目前面临的若干问题。选取的角度是消费者的角度,其中某些问题选取的数据是2012年至2016年保险消费者投诉数据统计,数据来源为中国保监会网站。

(一)保险产品与消费者需求的错配问题

错配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传统保险产品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保险公司鼓励购买不适宜的保险产品

在此以寿险公司开门红产品为例。寿险公司开门红的产品是每年的旗舰产品,也是寿险公司能够完成一年销售预算的有力武器。从近几年产品的比较中就可以看出,年金型产品是绝对的主流。虽然各家公司产品不同,但是从保障责任来看,产品的功能都是大同小异的。均以定期生存返还为主线,辅以万能账户增值。这样同质化、单一化的功能并不能匹配消费者真正的保险需求。尤其是不能匹配其人身风险保障的需求。

此外,保险公司开门红的客户资源是如何筛选的呢?一般是按照购买力筛选。一般情况下,业务部门委托信息部门按照一定标准将客户划分为不同等级,按照等级给其匹配不同层次的保费;或者根据业务员对于消费者的了解,划定其年收入范围,从而匹配不同层次的保费。纵然这样可以使销售活动更有效率,但从保险需求的角度看,这样的做法无法做到匹配客户需求,其更倾向于从购买力的角度鼓励客户购买不适宜的保险产品。

2.碎片化需求和个性化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对于传统公司而言,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开发碎片化需求、个性化需求的成本相对较高,尤其针对于寿险行业。对于互联网保险公司,这一部分需求受限于监管政策、技术难度、经营成本等方面的问题,只能提出理念,但是开发的产品与这个理念可能相去甚远,甚至是以某一个保险理念为噱头推销产品。这就造成了消费者的需求难以得到全面的满足。

(二)保险产品的定价缺乏透明度

由于保险产品,尤其是长期寿险产品,因其精算定价的复杂性,消费者往往无法得知自己所缴纳的保费是如何计算出来、如何分配的。从而也就无从得知自己保单的真正价值。例如在保费厘定的过程中,经营费用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在经营费用中,渠道费用为主体。随着渠道在保险产品销售中地位的提升,提高了保险公司渠道的成本,这一部分成本就转化为保费转嫁到了消费者身上。而消费者对此却一无所知,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性对消费者极其不利。

(三)保险公司的销售误导

销售误导在保险业,指的是保险公司及其销售渠道、从业人员在保险业务活动中,通过欺骗、隐瞒或者诱导等方式,对保险产品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及说明的行为。

如图1所示,销售误导在销售纠纷类投诉中始终占比很大,占比最大时可达97%,2012年至2016年五年间占比从未低于80%。可以看出销售误导行为是引发销售纠纷的主要原因。从图2中可以看出,销售误导在整个投诉案件中的占比也是相对较多的。2012年至2014年达到25%~30%。虽近两年该比例有所下降,但仍是消费者投诉的主要对象。对于消费者而言,销售误导无疑是其利益损失的罪魁祸首之一。业务人员隐瞒产品的投资风险、退保损失,及过分夸大保险收益的行为,往往导致消费者不能正确做出理财决定而遭受退保损失、投资损失等额外损失,危害了消费者的资金安全。

(四)理赔纠纷

对于理赔问题,多数纠纷集中于疾病险、医疗险、意外险的责任范围与投保时被告知的不符,另外一部分理赔纠纷则是集中于赔付金额不足、理赔时效过长、材料过于繁琐等。根据保监会的数据,理赔类投诉在近几年呈上涨趋势,具体变化如图3所示。从消费者的角度讲,在发生理赔纠纷时,本身已经遭受了保险事故带来的损害,又不能及时通过保险理赔获得经济补偿,对于保险公司的信任就会越来越低,甚至认为保险公司是在欺骗消费者。

(五)总结分析寿险业存在这些“痛点”的原因

1.保险公司的利益与消费者利益不一致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购买人身保险是期待得到风险保障,除此之外才是投资收益。从保险公司的角度来讲,其作为社会保险的有力补充虽然承担一部分社会责任,但终究是商业公司,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二者利益之间的冲突就会导致需求的错配,从而造成了消费者无法买到合适的产品,保险公司却尽力推销也许并不适合消费者的产品。

2.保险人与投保人、被保险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

信息的不对称性是导致销售误导、理赔退保纠纷的主要客观因素。首先,消费者对于法律、保险、医学、金融领域的知识并不是十分了解,关于保险合同本身的信息更多地来自于保险从业人员的讲解。而从业人员是基于销售的角度推销保险,其本身对于险种的理解一般是通过话术训练来完成的,这样一来,消费者了解到的信息大多数都是此款产品的优势,而不了解其局限性。其次,投保人在投保过程中也可能出现故意隐瞒

▶图1 销售误导在销售纠纷类投诉中的占比变化(2012—2016年)

▶图3 理赔/给付类纠纷在总投诉量中的占比变化(2012—2016年)

▶图2销售误导投诉数量的变化情况(2012—2016年)不利信息、联合业务人员骗保的情况,保险公司也无力做到调查全部投保人的真实信息。信息的不对称性还体现在定价方面,保险产品的定价原理以及定价中考虑的因素大多数消费者并不知道,从而也就无从得知自己所交的保费用在哪里、如何增值。

3.保险公司自身风险管理的局限性

保险公司是风险的收集者和管理者。保险产生的自然原因就是风险的存在,有风险才会有保险。保险公司吸收保费的同时也在吸收公众的风险。作为风险管理者和收集者,人寿保险公司有着丰富的风险管理经验,但对于风险的了解还不能面面俱到,从而造成了很多风险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而作为风险的集中承受者,其承受风险的成本也是高昂的。

三、区块链技术与寿险行业结合的路径分析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介绍区块链技术在寿险行业的一些应用。从三个角度出发,分析区块链技术在人寿保险和健康保险领域的应用原理,可能存在的风险及问题。

相比于区块链在银行业以及金融衍生品等领域的应用,其在保险行业的应用算是起步较晚的。目前讨论比较成熟的应用是农业保险中的作物保险,基于区块链技术和智能合约可以根据天气指数来确定农户是否需要理赔,如果符合条件,可以进行自动理赔。与之相类似的是人身保险中的意外险,例如航意险和延误险。当飞机延误超过四个小时,根据合约中设置的条件,自动触发理赔事务,进行自动理赔。对于人寿保险和健康保险,可以从三个角度结合区块链的一些技术特征,分析其应用路径。分别为空间、时间、相互性(MichaelMainelli& Chiara von Gunten,2014)。

(一)空间

▶图4 现有系统与新系统对比示意图

在第一部分的论述中提到了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特征。去中心化的特征在客观上扩大了区块链技术的边界,理论上全世界任何一台个人电脑都可以作为节点访问区块链数据库,如果权限足够就可以进行数据查阅和调用。从业务端来说,这种特性提高了业务范围的伸缩性,既可以对于某地“因地制宜”地开展业务,也可以实现跨地区跨部门开展业务。对于寿险业来说,尤其是人寿保险和健康保险,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实现信息共享。

基于个人健康信息记录建立健康信息共享数据库,对于医疗保险的理赔和重大疾病保险条款的优化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具体实现则是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在这个数据库中,每个人都有一个公共ID,在医院就诊后,医生都可以根据ID将病人信息上传至共享数据库中,并且根据安全等级为不同的人设置不同的权限。这样就打开了医保系统、保险公司核心业务系统、医院的业务系统之间的壁垒。图4为现有系统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个人健康信息共享系统的区别示意图。左边为目前系统的情况,可以看出,因为系统之间存在壁垒,各个系统都是独自存在的,是信息孤岛。而有了个人健康信息共享数据库后,孤岛便不再存在,变为了整体化的信息管理。

个人健康信息共享数据库的作用不仅于此,待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进而改善保障责任设定的灵活性,提高保险公司客户友好性。最终结果就是,这种灵活性可以更准确的匹配消费者的保险需求,从而开发出更多适合消费者的保障性产品。

另外,保险公司的服务职能也能因此得到完善,更有利于消费者。在承保过程中,通过查阅消费者的个人健康信息可以减少人工核保,减少消费者体检的频率。保险公司还可以根据个人健康信息帮助消费者制定并管理健康计划,对于有良好健康习惯的被保险人进行奖励,以激励被保险人更注重身体健康。

基于以上论述,从空间角度对区块链技术结合寿险行业做出总结:(1)保险公司更加注重服务职能,减少了公司利益与消费者利益的冲突。(2)信息不对称现象减少,在理赔过程中的人为干预减少,从而简化了理赔流程,减少了理赔纠纷。(3)保险公司虽然还是风险的集中者,但其得到的信息更加广泛和客观,从而间接减少了其承受风险的成本。

最后,要考虑技术施行可能遇到的问题与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点:(1)传统寿险公司数据转换和迁移产生的成本与风险。(2)新技术持续性培训的成本与员工接受的程度。(3)区块链技术带来的业务流程的改变。(4)区块链数据库维护的成本以及安全性考虑。

(二)时间

从时间角度来看区块链技术,即基于其信息不可篡改的特性和去中心化的特性,它对于寿险行业最大的好处就是提高了沟通效率。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分析,其一是理赔流程,其二是监管成本。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医疗保险的理赔流程如下:

医院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将临床诊断及缴费单据等数据录入至医疗系统数据库中;

将数据按照区块链数据库的格式标准化,按照该患者对应的身份信息将标准化数据引导至保险公司区块链数据库接口;

该患者的记录连同其他记录一起作为一个区块的数据被合法性验证和共识验证后,加入至已有区块链中,更新所有数据库副本;

智能合约系统根据患者身份信息调用对应的保险合同,根据合同条款比对其是否达到理赔的触发条件,达到触发条件则自动进行理赔。

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与信息不可篡改的特性相结合,使保险公司与医院、客户之间的数据交换更加有效率,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可以自动收集协议内容、记录内容,并根据条件自动触发理赔。相同类型的应用还有终身寿险中保险金继承与给付。另一方面,保险公司的业务流程信息更加透明、组织更有效率,能够降低监管成本。从长期来看,对于长期寿险合同,被保险人不会再为未来保险公司是否能够给付保险金担心,消费者权益将得到更好的维护。此外,从个人信息安全的角度来说,由于其不可篡改的特性,可以保证保险当事人、关系人的信息不被篡改,从而保证客户信息的长期安全。

基于智能合约的理赔流程,面临的最大风险和困难同样也是效率问题。首先,目前区块链技术最完整的应用为比特币,对于比特币系统中区块的验证约10分钟一次,这样的时间间隔是否能够适用保险业务的流量和频率值得商榷。其次,如何将健康保险或人寿保险复杂的保险责任定义到智能合约中,目前尚未有这方面的成熟案例。

(三)相互性

区块链技术的透明性与开放性特征有助于促进新风险管理模式的产生。正如第二部分总结,保险公司作为风险的集中者,其承担风险的成本是高昂的。区块链技术的出现有助于改善这种现状,将风险集中管理,变为风险自我管理或小范围内的共同管理。与此相关的典型应用就是p2p保险(peer to peer insurance)。有文章指出,区块链技术使“点对点”交易成为可能,使保险可以不再依赖“中心”机构(或中介),形成“去中心化(或中介化)”的自治型保险组织,提供了一种点对点之间的风险融资解决方案,为互联网微型互助保险创造了发展机遇。在区块链技术的支持下,这种自治型保险组织可以通过预先设定的规则,在不需要第三方干预的情况下,让具有共同需求和面临同样风险的客户自行完成保险交易,通过预交风险损失补偿分摊金,实现直接、主动的风险管理(赵大伟,2016)。

对于寿险行业来说,新的风险管理模式可以带来新的机遇和新的市场。在这种新的模式下,共有三个角色:消费者、p2p保险平台的管理者、投资者。消费者提出保险需求,管理者根据自己的风险模型和风险信息进行计算,计算出预期赔付率和保费,而后公布至平台上,投资者根据风险及收益情况认购保险需求。在保险期间内如果出险,则对消费者进行理赔;如果没有出险,投资者可以获得投资收益。这种风险管理的模式在资金运用和保险期限上更加灵活,从而能支持碎片化和个性化的保险需求(Olivier Rikken,2016)。而保险公司在其中最大的优势就是风险模型的构建和风险信息的积累,对于长期从事风险管理的企业来说,这方面的经验能够帮助其更准确地定价。

在这种模式中,三个角色均会获益:对于消费者而言,满足了自己的保险需求,相比于传统保险公司自己所交的保费更加低廉;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开拓了新的业务渠道,降低了自身承担风险的成本;对于投资者而言,准入的门槛降低了,能够获得更多的投资机会。从更深层次来说,三者均获益的格局打破了消费者与保险公司利益不一致的矛盾,消费者能够使用低廉的价格获得保障,并且保障更具个性化和具体化;保险公司能够行使好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从中赚取管理费用,双方的利益捆绑在了一起。

同样地,这种模式想要发展成熟,需要跨越很多障碍:(1)监管制度。监管部门是否允许这种模式的开展有待观察。(2)在风险管理层面,还需仔细研究风险的边界。当风险扩大的时候,如何保证财务的稳定性。(3)模型风险。公司如果在模型计算上出现偏差,消费者的利益如何保证。(4)消费者对于新模式的接受度,消费者是否会信任这种模式。(5)区块链本身的安全性与维护成本。

四、总结

本文从区块链技术的定义出发探究其若干特征,从消费者的角度看待目前寿险行业存在的若干问题,并将二者结合起来从空间、时间、相互性三个角度探究区块链技术与寿险相结合的应用情况。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区块链技术在未来寿险行业中大有可为,尤其是结合大数据与物联网技术的逐渐发展与普及,对于寿险业的变革将尤为明显。但是从某种程度来说,现有监管制度、新技术与传统业务的不兼容性也成为区块链技术在寿险业应用的潜在阻碍因素,对于区块链技术本身而言,概念与真实应用的差距也还存在,但这并不妨碍其成为保险创新最有力的武器之一。包括区块链在内的科技创新,未来将成为寿险业发展和转型的最大倚仗。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寿险保险公司区块
扩散风险模型下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之间的最优再保险策略选择博弈
Lévy模型下的最优寿险、消费和投资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不慎撞死亲生儿 保险公司也应赔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保险公司中报持股统计
设立合资人寿险企的实务分析
区块链+媒体业的N种可能
读懂区块链
保险公司预算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