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务角度探析保险业推进防灾防损工作
2017-09-05范理丁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范理丁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从实务角度探析保险业推进防灾防损工作
范理丁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一、引言
当前,保险业竞争日趋激烈,充分发挥防灾防损职能是险企社会责任的体现,也是降低赔付率、减少理赔资源的配置投入,从而保证企业利润的捷径。并且,有效的防灾防损活动是客户服务的有形化手段,是拓展客户服务的重要领域,可巩固加强与客户的关系,对展业大有帮助。
尽管如此,现在国内诸多险企迫于承保业务考核的压力与浮躁的市场氛围,将大量的经费与资源投到一线销售里。限于技术操作难、投入成本大、短期看不出利润产出、大部分投保人缺乏意愿而不配合等现实因素,开展防灾防损具体工作的积极性不大。
开展防灾防损工作,保户的支持是关键。美国经济学家克里斯坦森曾指出,人们要购买的不是产品,而是自身某种问题的合理解决方案。我国诸多企业现阶段仍以短期利益为主,保险行业要以真诚的服务与较高的技术含量进入防灾防损领域,抓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转变保户注重短期利益而忽视长远安全规划的思想行为。
二、案例分析
2014年的昆山爆炸案造成146人死亡,11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数亿元。在国务院事故调查报告公布后,相关领导被免职、撤职,或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18名责任人被移送司法机关采取措施。而据消防部门证实,该企业在案发两个月前就曾发生过一起火灾并报警,风险隐患已经暴露,但承保该企业企财险的保险公司却限于各种原因未对此采取任何应对措施。
再以昆明地铁工程保险为例。由于险企在承保之初就拟定了防灾防损计划,并在保户的配合下贯彻执行,承保三年以来,事故率少、赔付率低,创国内地铁工程保险效益最优的佳绩。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中国某财险公司曾斥资与交管部门联合治理贵州大纳公路,在预防交通事故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2015年,台风“灿鸿”来临前,某险企的风控工程师亲临现场进行防灾指导,得益于准备充分、风控措施到位,客户避免了数百万元损失;在2016年5月新疆奎屯市的暴雨灾害中,农险经办机构紧急调购340台抽水泵连夜送往灾区,解了被淹农田排水的燃眉之急,有效降低了总损失。
通过上述案例可以看出,缺乏风险隐患识别、风险评估与风险改善这些必要环节可能付出沉重的代价;而在保户配合下,险企加强防灾防损工作,增加投入以改善防范基础,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也减少了全社会的损失。
三、战略需求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多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我国还是世界上交通事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万车死亡率是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数倍,死亡人数长期列世界前一二名。
我国保险业现阶段的防灾防损工作总体上有长足进步,但不可否认,相比发达国家保险业防灾防损技术的快速发展,仍存在巨大的差距,这也意味着有很大的潜力可挖。一些发达国家的险企设有专门从事防灾防损技术研究的部门,运用先进的技术设备甚至是实验室,制定有关的安全技术标准,对保险标的进行监测,对承保风险进行预测。这些国家险企的防灾防损活动不仅使险企自身获益,而且使险企与保险业在社会上获得了良好的声誉。有些险企的防灾防损技术往往领先于社会其他机构,从而又促进了全社会防灾防损技术的发展。比如德国安联保险公司下属的机动车辆技术研究所,其专门从事车险防灾防损的研究,目前汽车上广为使用的安全带就是它的研究成果。
我国保险业可推动国家将保险业纳入综合防灾减灾体系,通过明确的保险业战略定位与大力发展保险业的政策取向,让保险业成为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体系中的生力军,提高保险业的地位与利益。保险业应充分利用黄金机遇期,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保险经营机制,勇于创新,形成核心竞争力。因此,一个强有力的战略防灾防损部门对于险企增加承保利润、提升服务能力和品牌溢价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配置。
四、实务探索
简单且低费用的项目能有效避免巨大损失。往往,安装喷淋装置、拧紧遮雨板、维护消防设备、增加固件、灾害天气预警等小小动作就能预防事故的发生。需要提醒的是,保险公司做灾害天气预警工作,仅靠发送预警短信与微信的收效非常有限,还需要对重点客户进行上门专访、电话提醒注意事项等,协助其查找风险隐患,采取措施要坚决,防范手段要彻底,这样才能有效减少灾害损失。
货运行业是高风险行业,每年发生在人、车、货方面的大的风险事故屡屡见诸报端。保险业防灾防损可降低赔付成本,体现保护和尊重生命的宗旨,不仅有显性价值,还有隐性价值。笔者在实务中发现,一直以来,对驾驶员的宣传教育与绩效管理是个薄弱环节,车管普遍缺乏制作安全教材的能力;很多快递物流企业的分拨中心(中转场地)管理粗放,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一些企业门禁制度不严格,外人可携带行李箱随意出入,造成部分快递物流企业的货运险赔付率年年高居不下。同时,一些案例显示,只要驾驶员或者保安、车管提高一点点责任感与安全意识,就能够避免事故的发生。
只有标本兼治,不断加强源头性与基础性工作的效率,才能提升业务质量。安全是车主最基本的刚需,而这也是险企经营过程中的诉求,唯此可以实现成本可控,因此险企应该为车主的安全持续投入资源。一方面,笔者对投保企业的驾驶员、车管、安全员进行密集的安全宣传培训,建立企业与行业的风险管理档案,通过大数据分析手段与丰富的专业知识对事故状况进行缜密的分析总结,协助和督促客户整改隐患,完善风控设施与制度,有针对性地引导客户共同实施风险管控方案,提升客户在防灾防损中的主观能动性,协助客户搭建起高效的防灾防损体系;另一方面,积极做好理赔减损工作,将提前介入处理、快捷理赔承诺与多维度风险管控相结合,有效降低赔款支出。
实践证明,加强防灾防损宣讲培训工作以后,物流客户的车险特大事故显著减少。图1、图2为某大型快递集团公司全国干线车队的车险数据变化情况。
如图所示,开展保险防灾防损后,该某企业的满期出险率比开展前降低了6.5个百分点,满期赔付率则降低了19.44个百分点;各类较大的损失事故比开展前减少了16起。
保险业防灾防损的效益,取决于保户的配合度与防灾防损服务者在整个计划的组织和落实中表现出来的决心、创意、主攻方向的选择及突破的深度。
笔者认为,绝大部分的财产损失可以预防,且防胜于赔。车险尤其是运输业车险的防灾防损工作能够取得显著成效。即使是对于分散性私家车,也可通过分发安全驾驶的手册与书籍,引导驾驶员安装倒车影像、倒车雷达、行车记录仪、ADAS预警系统、疲劳监测预警系统等,降低车辆事故风险,同时也可减少驾驶员虚假理赔的可能性。往往,险企在主动风险管理过程中,由于全面介入了客户的风险管理流程,会获得更为真实、可靠、及时、全面的数据与信息,获得巨大利益。
▶图1 车险满期出现率及赔付率变化情况
▶图2 车险各类事故数量变化情况
五、建议
(一)优化治理结构,完善体系建设
1.借鉴国外先进同行的丰富经验,健全政策与制度,建设专业机构与专业人才队伍,建立专业信息系统,完善安全风险档案,打造出强有力的战略防灾防损组织,有效指导各项工作高效开展。
2.编制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根据不同地域、不同季节、不同行业、不同险种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工作安排。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定期科学预测各种风险的构成因素以及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选择和运用科学可行的管理措施与手段,并根据时间的推移和现实情况的变化定期或不定期地调整对策,使防灾防损工作具有可操作性与效率性。
3.做到“全员防灾防损,全面防灾防损”。繁忙的作业常常使防灾防损职能面临压力,险企领导班子在开展相关工作时可进行全司总动员。与外部客户、内部职工交流研讨,广泛收集建议,并做好基层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协同攻关、合力推动”的工作思路,充分依托广大基层的机构和人力资源,延伸公司服务链条,组织尽可能多的人员强力推进安全风险管理活动,打造高效的基层服务体系,全面推进防灾防损服务大体系建设工作。
(二)建立合作机制,形成社会化的网络体系
防灾防损工作点多面广,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难度大,保险机构需要内外通力合作,形成一种齐抓共管、相辅相成的机制。
1.建立与外界的联防联动机制。主动与交警、消防、民政、安监、防汛、气象、水利、科研、高校、智库等单位联系,努力推进与外界开展常态化的密切合作机制,把社会防灾防损与保险防灾防损有机结合起来。争取地方政府对保险业防灾工作的指导与支持,主动配合相关部门定期开展检查活动,比如主动协助交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开展整治活动,通过行政干预,督促驾驶员遵守交通规则;主动配合消防部门进行防火检查整治与专项培训;主动配合防汛部门在洪汛季节对沿江沿海地段、低洼地区以及可能受洪水威胁的区域进行防汛检查。
2.建立业内的合作机制。加强国内外保险业防灾防损信息交流与沟通,借助保险行业协会或保险监管部门的平台,组建保险事故分析数据库,发挥数据库功能,强化行业数据共享,剔除虚假数据及无用数据,建立完善数据分析模型。整合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共同参加社会防灾防损工作,共同研究制定体系建设和行业标准,共同探索方法和途径,共筑安全屏障。
3.加强与保户的沟通合作。帮助投保企业落实安全责任制,有效督促其加强日常安全管理,消除各种安全隐患。组织相关人员经常深入地对保户进行安全检查与培训,如发现事故隐患,向保户提出整改建议,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必要时在人、财、物方面给予支持,帮助保户提升安全防护水平。特别要注意的是,运输业是高危行业,又在许多险企保费收入中占较大规模,险企要积极与投保的运输企业一起加强车队管理,联合开展安全工作,努力解决深层次问题。
(三)实行责任制,建立绩效管理机制与培训考评机制
把防灾防损工作落实到各级职能部门与业务部门身上,变职能部门防灾防损为全员防灾防损,把各种防灾防损措施与宣传展业、核保核赔、保后服务等保险实务结合起来,与员工的薪酬联系起来。实行“谁承保,谁防灾”的责任制,有利于把保险防灾从机关会议和报刊宣传中解放出来,也有利于把各项防灾防损措施落到实处。
1.明确职责分工。常年工作在一线的业务员,直接与保户打交道,对标的性质、出险特点及保户的安全管理水平等情况掌握得非常详细具体,如果险企对业务员不断进行安全技能培训,并把其切身利益与防灾防损挂钩,就能有效地克服承保、理赔与防灾防损两张皮的现象,调动一线业务员积极性,给服务增添新的内涵。保险公司内部要统一思想,建章立制,促进工作顺利开展,分管领导要对全公司的防灾防损工作负总责,职能部门与业务部门的负责人要具体承担防灾责任。
2.狠抓责任落实。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考核,抓好评比检查、考核奖罚等工作,层层落实责任,对不求承保质量、不验险承保、不开展防灾防损工作导致保险标的发生重大事故的,除追究业务部门与职能部门负责人的责任外,还要追究分管领导的责任。而对相关工作做得好、承保质量高、事故发生少的保险负责人,以及防灾防损成效显著的客户要予以表彰奖励。
3.实行区别对待、分级管理、浮动费率。把客户的风险管理作为承保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如对台风灾害损失高发区的企财险核保时,把围护系统的测试报告作为承保条件,并推动保险业建立黑名单制度,强化保险业的安全责任监管,促进保险业的信息互通与精细化管理,实现承保风险关口前移,将藐视安全而发生过大或过多事故的企业与个人纳入黑名单管理,使其在投保方面受到约束。保费厘定要顺应需要,灵活调整,体现奖罚原则,以促进保户提高安全意识,主动控制风险,减少事故发生。
(四)整合科技资源,推动科技成果研发应用
科技成果的应用,可使保险防灾减损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而这需要包括保险公司、科技公司、监管当局在内的多个主体,包括无人机航拍、卫星遥感、红外检测、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图像分析、移动互联网等在内的多种技术,以及渠道、产品、营销等在内的多个方面协同推进。以下举例说明:
1.车祸风控:有科技公司研发出来并已商业化应用的驾驶员安全监控系统,不仅含有ADAS系统功能,还有疲劳监测预警功能,可实现本地声光报警提示,可将所有车辆状态信息(驾驶员疲劳状态、车辆偏离道路信息、报警类型、报警图片、车速信息、行车轨迹等)实时上传到网络监控平台,供相关人员监控和管理,以优化驾驶行为。后台人员在移动设备上通过系统大数据从中筛分出习惯良好与有风险隐患的驾驶员,给予不同的管理措施,从而高效管理驾驶员。险企可借助技术,提前介入,帮助投保的车辆建立完善风险管控机制,实时监控运行,切实提高安全防护能力,有效降低损失。
2.水灾风控:从受灾面积、受灾人口、死伤数量、经济损失等综合评定,水灾至今仍是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保险公司应重点防范。当前可整合资源,借助信息技术开发并完善“水灾风险地图”系统,尽可能让人比以往更加精准地判识灾害,并提前规划防范风险,加强安全措施。保险公司还要在易出险区域储备充足的物资设备,如抽水泵、发电机、防汛打桩机、防洪膨胀袋、无人机等,并积极创立和壮大从科研、事故分析到现场技术服务的完整工程体系,以及财产防损工程师和风控人员专业队伍,加强科技服务意识,提供有效率的针对性服务。
3.火灾风控:火灾在发生前一般不为人所知,常规检测很难发现火灾隐患,但借助高精密的红外热像仪,就能快速准确地发现火灾隐患。而有关数据显示,自动喷淋系统的防灾减损效果也十分显著。没有喷淋保护的设施发生火灾时造成的损失比安装了喷淋系统的设施发生火灾时造成的损失平均高出四到五倍,并且,在一场典型的火灾中,喷淋系统灭火所需水量平均仅约为消防水龙用水量的一半或更少。在灾后减损方面,保险公司还可以与专业技术服务公司合作,通过对灾后设备功能检测与维修复原,降低损害程度,相比于新品替换,复原成本通常仅为更换成本的5%~40%,这点与车险企业推出的玻璃免费修复服务一样,本小利大。
六、结语
若要推动保险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为国计民生多做贡献,防灾防损工作就不能靠零打碎敲的举措与薄弱无力的制度,而要睿智、耐心、系统性地长期推动。目前,我国险企应少一些概念,多一些实干,让行动力与思想力齐头并进,积极探索,不断夯实基础,深化改革创新。保险姓“保”,保险人应踏实本分做保险,沉下心来全面深入地调研论证,应多认识保险业的发展特点与科学规律,多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多对保险业的新常态、大趋势与大发展做研究并提前规划。
行业观察,要看向更长远的时间与更广阔的空间。保险公司要努力开拓进取,争取最佳防灾防损效益,要通过风险管控改善经营,而不是采取惜赔、拖赔等措施。
大防灾防损部门必然是一支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进取心的队伍。保险战略防灾防损,将让全社会的风险变得更可控,生活变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