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实验教学 提升核心素养

2017-09-05陈海烽

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钩码一元二次方程正方形

陈海烽

(福建省厦门市五缘实验学校)

依托实验教学 提升核心素养

陈海烽

(福建省厦门市五缘实验学校)

“实验”是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文章通过对初中数学概念的学习、数学公式的探究、数学定理的发现、数学规律的探索四个方面阐述了“实验教学”在课堂中的运用,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实验,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数学实验;数学概念;数学公式;数学定理;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指出: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谈到“资源开发”时指出:教师应当努力开发制作简便实用的教具和学具,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数学实验室”供学生使用,以拓宽他们的学习领域,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发展其个性品质与创新精神,促进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了全面落实上述理念,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我们应积极开展数学实验教学.

笔者研究发现,在初中课程中的多数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等具体知识的教学,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精心设计实验问题,引导学生完成对这些核心知识的学习.

一、数学概念学习

数学概念是最重要的基础知识,概念明确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我们应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始终的因素.注重数学概念教学既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又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我们一直强调概念教学要经历过程,只有这样学生对概念的印象才能更加深刻,记忆长远.经历过程的手段之一就是动手实验.

案例1:一次函数概念的建立过程.

为了引导学生建立一次函数概念,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下面的实验.

实验探究:

我们知道弹簧的长度与所受力的大小有关,为了测定一根弹簧的长度与所挂重物之间的函数关系,小凯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一个的装置.

图1

首先把弹簧的上端固定在铁架的横臂上,把一个刻度尺垂直竖立在铁架台上面,并且量出弹簧下面不挂任何重物时的长度S0.然后在弹簧的下端挂上一个钩码,在钩码静止不动后,量出弹簧的长度S1.之后,依次在弹簧下端挂2个,3个,…,10个钩码时,同时测量出弹簧的长度S2,S3,…,S10,把得到的数据填写在表1中.

表1

思考与解答:

根据上述实验获得的数据进行思考,并解答下面的问题.

(1)如果设悬挂的钩码数量为n,弹簧长度用S表示,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随着n的逐渐增加,S将会怎样变化?

(2)钩码n每增加1个时,弹簧的长度S伸长了多少?

(3)你能直接写出弹簧长度S与钩码个数n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吗?

【设计意图】本案例是在学生上节课学习了函数概念之后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引进了函数的概念.

学生通过实验,很容易得到表2中的数据.

表2

并且根据上面的数据很容易得到前三个问题的答案,得出下面的结论.

(1)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当n逐渐增加时,S逐渐变大.

(2)每增加1个钩码,弹簧的长度S都会增加5 mm.

(3)弹簧的长度S与钩码的个数n之间函数的表达式是S=120+5n.

问题(4)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概括出它们的共同特征:表达式都是自变量的一次式,都可以写成y=kx+b的形式.有了这样的认识,给出一次函数的概念就水到渠成了.

学生在做上述实验并探究建立函数模型的过程中,其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等核心素养都将得到培养和发展.

二、数学公式探究

数学公式是重要的基础知识,很多数学公式都可以通过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通过数学实验获取.学生在经历数学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不仅能获得公式,还能够加深对数学公式本质的理解.

案例2: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

在目前所使用的数学教材中,对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都是利用配方法推导出来的,其基本过程如下.

在代数学发展的初期,对于很多代数问题都是利用几何知识来解决的.今天看来,这样做有利于《标准》提出的“几何直观”素养的形成与培养.

古埃及是通过实验的方法,推导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

问题的提出:

一个正方形与一个长方形的面积之和为c,其中长方形的一边长为b,另一边长等于正方形的边长,求此正方形的边长.

由于尼罗河的河水泛滥,每次洪水过后,原来土地的界线标志被损坏,测量人员需要重新丈量土地的面积,时间久了,便得到了利用“出入相补”的原理推导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方法.

问题的解决过程:

如图2,正方形的边长为x,长方形的长为x,宽为b.

图2

如图3,把长方形平均分为两个面积相等的小长方形,同时,把一个小长方形拼放到图2的右边,另外一个放到图2的下面,并且在右下角补上一个边长等于的小正方形,于是得到一个边长为的大正方形,如图4所示.

图3

图4

根据题意,则有x2+bx=c,

即x2+bx=c的解为.

推广1:如何利用代数的方法解方程ax2+bx=c(a≠0)呢?

【设计意图】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是《标准》界定的“数与代数”方面的重要基础知识,事实上,在代数学发展的初期阶段,许许多多的代数问题都是利用几何图形的知识来解决的.古埃及推导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方法的关键首先是分割图形——拼接图形;然后是利用图形的面积相等建立方程,进而推导出来的.这个过程从实验入手得到了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从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看,推导过程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数与形分别代表着《标准》界定的“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中的部分内容,事实上,二者之间的内容是相互渗透的,教学中恰当的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能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另外,推导过程还体现了转化与化归的思想.

三、数学定理发现

在数学中,一些重要的命题或公式就是定理,证明定理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活动.证明的过程对于各种数学能力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初中数学中的一些重要定理,特别是有关图形与几何的定理都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数学实验而获取.

案例3:勾股定理的探究发现过程.

勾股定理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在探究这个定理的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考、探究,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将得到发展,对这个定理我们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系列问题,在经历数学实验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得到.

(1)用绿色硬纸片剪8个如图5所示的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为a,b,斜边为c;

(2)在纸上画出两个边长都是a+b的正方形;把所剪得的4个直角三角形按如图6所示的方式摆放在第一个正方形内;将另外的4个直角三角形按如图7所示的方式摆放在第二个正方形内.

图5

图6

图7

(3)观察图6和图7中三个四边形Ⅰ,Ⅱ,Ⅲ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4)判断图6中小正方形Ⅰ的面积是_______,小正方形Ⅱ的面积是_______,图7中小正方形Ⅲ的面积是_______.

(5)猜测三个小正方形Ⅰ,Ⅱ,Ⅲ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由此你有什么发现?

【设计意图】勾股定理的结论非常简洁.教学中如果直接把结论告诉学生,学生也一定能记住,但是这样的教学留给学生的只是一个数学符号而已,他们根本不知道学习这个定理的必要性,更为重要的是,课堂教学中放弃了一次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好机会.

为了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发现勾股定理,并且经历实验、观察、计算、猜想、推理、验证等数学活动.我们设计了上面的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在这些问题的探究中,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自主探究到a2+b2=c2的结论,这个结论就是勾股定理.学生在探究的同时,不仅能获得勾股定理,还能体验到数形结合思想的作用,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四、数学规律探索

数学中存在大量的规律,其中很多规律,我们可以通过数学实验获得.

取一张大正方形硬纸片,设它的面积等于1.引导学生开展下面的折叠实验活动.

第1次双折叠,先把四边形对折一次得到长方形,再把长方形对折一次,这样就把大正方形纸片的面积四等分,则图8(1)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第2次双折叠,把图8(1)中空白部分的长方形对折两次,这样就把长方形折叠成4个面积相等的小正方形,每1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为,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第3次双折叠,把上一次折叠图中空白部分的面积继续四等分,……;

……

第n次双折叠,把上一次折叠图中空白部分的面积最后四等分,所有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为,最后空白部分的面积是,如图8(4)所示.

图8

在大部分数学概念、数学定理、数学公式的背后都存在一个几何“原型”,事实上,这种“原型”就是它们的本质特征,同时这些几何“原型”为我们进行实验教学提供了可能.学生在数学概念、定理、公式探究规律时,往往感觉很抽象,不好理解,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利用好这些“原型”的直观作用.实践证明,对于这些知识的学习,我们都可以在认真研读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精心设置问题情境,以此引导学生在数学实验的过程中获取.学生在实验操作、思考探究、合作交流等过程中完成对这些知识的掌握.不仅如此,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还能形成数学的基本技能,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不断提高其数学核心素养.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李树臣.实施问题解决策略 让学生真正会学习[J]. 中学教研,2014(12):14-18.

2017—06—26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依托数学实验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案例研究(FJJKXB16-176).

陈海烽(1971—),男,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高效课堂和试题研究.

猜你喜欢

钩码一元二次方程正方形
攻克“一元二次方程”易错点
例谈极值法的应用
“一元二次方程”易错题
剪正方形
对一元二次方程问题的深入思考
剪拼正方形
拼正方形
拼正方形
分分钟,帮你梳理一元二次方程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改进反思